APP下载

在换位体悟中正心润格

2020-07-31顾润生朱霄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6期

顾润生 朱霄

【关键词】活动育人;体验感悟;德育方式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7-0029-02

【作者简介】1.顾润生,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13)德育教研员,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政治特级教师;2.朱霄,江苏省徐州市求是小学(江苏徐州,221006)校长,高级教师,徐州市优秀骨干教师,徐州市基础教育改革先进工作者,徐州市优秀教育工作者。

顾润生:贵校项目的顶层思考、内涵和育人目标分别是什么?

朱霄:当下,学校以说教为主的德育方式导致儿童缺乏深刻的体验感和较高的参与度。我校的“换位体悟式”正心润格德育实践项目就是为了引导儿童由“心动”到“行动”,真正将优秀的品德内化于心,外显于行,让学校的德育活动能切实有效地提升儿童的品格。

我们这个项目以培养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以德育情感体验模式为理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学会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和理解,从而达到知行合一。我们通过一系列换位体悟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同理心、仁爱心、包容心、勇毅心和责任心,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体谅、宽容、理解、正直、坚毅和感恩,形成理解尊重、友爱乐施、宽容谦让、勇敢坚毅、自强担当的优良品格。

顾润生:贵校项目的具体实施路径是什么?

朱霄:我校主要通过课程建设、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推进项目的实施。

一是进行课程建设。在落实国家课程标准的过程中,我们要求各学科扎实开展换位体悟式教学教研活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同时,我们强调发挥“物”的课程意象,以环境建模、物型建构与课程开发为内核,实现文化塑型。我们期望以课程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目标。

二是开展主题德育实践活动。我们按照实践活动场景的不同,开展好学生系列(学校换位体悟德育实践活动)、好孩子系列(家庭换位体悟德育实践活动)、好公民系列(社会实践基地换位体悟德育实践活动)活动,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协作育人。

三是推进德育实践基地和平台建设。具体包括:筹建求是小学情景剧场,供学生在舞台上展示换位体悟式德育实践中的经典活动;建设校园主题文化长廊,展出换位体悟情景剧剧照、换位体悟式德育实践活动剪影、主题实践活动介绍及学生创作的关于换位体悟活动的优秀作品,积极营造良好的换位体悟教育氛围;开发校外实践基地,我校与多家单位合作,建设求是小学校外学生实践活动基地,让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下换位体悟多种职业角色;开发德育主题云平台,在云平台上为每一个学生建立个人成长档案,延伸德育时空,实化在线教育,以期实现处处、时时、事事育人的目标愿景。我们在云平台上设置班级圈、学校圈等社交板块,通过社交圈中学生间的自评和互评,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和提升。此外,学校还会在云平台上推送各个班级的换位体悟式德育实践特色活动,组织学生观看和讨论,让学生在学习中提升。

顾润生:项目的创新点在哪里?

朱霄:我们这个项目的創新之处主要有:

一是德育课程范式新。我校开发了多维立体德育课程体系,创新有感染力的课堂范式。

二是德育活动路径新。我们以正心润格为目标,以换位体悟为实施抓手,将国家课程与德育实践活动融合,让儿童在课程的熏陶和指引下,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与表达行为。

我们突出儿童的情商教育,开发了求是情商课程。求是情商课程实施是通过教师在课堂上创设教育情境,并与现实生活中的场景链接,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提高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我们目前开发的求是情商课程的主要内容有:培养学生同理心的“如何应对嘲笑——海龟技巧”、培养学生责任心的“顺序与等待”、培养学生勇毅心的“不一样的灰姑娘”、培养学生仁爱心的“我的家庭树”、培养学生包容心的“冲突—调停”等。

顾润生:项目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成绩?

朱霄:项目实施以来主要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是构建独特的换位体悟式德育实践课程体系。学校着力开发情商特色校本课程,在国家课程中融合换位体悟式德育元素,创建课堂思政新范式,形成全科育人新模式。

二是建立线上换位体悟德育实践活动经典案例库。学校创造性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把学生们的活动过程和心得体会以案例、视频的形式上传至云平台,把学生品格提升的过程性资料系统化、数据化,实现德育资源的共建共享。

三是形成多元过程性评价模式。我们充分彰显学生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激励和期待,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学校专门设计了《换位体悟德育实践记录册》,做到“活动有记录、思考有痕迹、反馈有落实”。

四是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换位体悟式德育实践强调发挥“物”的课程意象,以环境建模、物型建构与课程开发为内核,实现文化塑型。我们学校现在已经建成了创博园、求是情景剧剧院、主题长廊、级部宣传墙、室外电子屏、作品展览馆等硬件设施。此外,我们还拓展了换位体悟实践的空间,突出物态造型的教育价值、课程意识、学科文化、人文寓意和学生身心发展需求,打造儿童“可感悟、可学用、可传承”的校园文化。

五是构建有影响力的家校共育平台。我们突破时空限制,实化在线教育,延伸德育时空,强化家庭德育和社会实践的作用,突出家长的主体责任和社会的教育影响,让学生在亲子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共情,形成良好的品格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