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新形态助力地方经济走出疫情阴影
2020-07-31徐兴利黄家伟
徐兴利 黄家伟
目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渐趋稳定,复工、复产成为主旋律。大部分城市逐渐走出疫情阴影,迎来新的发展和机遇。如何将疫情危机转化为发展时机是今后一段时间社会各界的关注重点。在疫情渐趋稳定的当下,重启经济成为下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在疫情的压力下,在复工、复产的号角中,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逐步走向成熟。
电子商务经济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中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响应国家相关防控政策,足不出户,“宅”在家中的消费者日常消费从线下转移到了线上。当疫情逐渐稳定之后,经济恢复期也少不了电子商务的身影。网络直播带货、“网购节”等电子商务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消费回暖。其中,农产品直播带货的形式逐步成熟,在社会消费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直播带货遇到农产品
提起直播带货,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很多人印象中的直播带货是通过“网红”的影响力进行产品销售,而近段时间被媒体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农产品直播带货则被赋予了新的意义,已经成为不少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方式,也让各行各业看到了疫情下的发展新机遇。
据了解,湖北省几十位市长、县长集体营销湖北优质农副产品,上演了长达14小时的马拉松式直播带货。有数据显示,拼多多平台“市长县长直播间”全网累计观看超1.5亿人次。在“市县长请您品春茶”活动中,11位湖北省的市县长为春茶代言,直播平台总观看量超442.9万人次,当天直播间农产品成交122.08万元。与此同时,各大电商平台也纷纷开通湖北频道、湖北馆等板块,让消费者“一键直达”湖北产品销售专区。
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出产的荔枝因其果大肉厚、口味清甜深受消费者喜爱。据了解,目前陵水县荔枝种植面积达2.69万亩,每年产值高达8亿元以上。疫情期间,为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陵水县县长李锋联合“网红”开展直播带货。直播过程中,李锋与网友互动宣传推介“陵水荔枝”的同时,还不忘为网友争取福利。开播不到半小时,观众总数近16万人,实现销售额超16万元。推出的话题“海南水果来了”,视频播放观看次数已超7270万次,其中荔枝产品的观看次数为379.8万次。
山东省海阳市副市长发起“博士市长助力农产品”直播,视频播放量突破200万。
贵州省余庆县茶企、茶农通过网络直播的方式,向网友和客商展示茶叶的采摘、生产等环节,助推山区茶叶销售,助力当地茶叶产业恢复、发展。
河北省邢台市广宗县依托电商服务平台,建成9个乡镇(区)扶贫直播间,形成“村村有网红、乡乡有特产、县乡有直播”的扶贫长效机制,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助力脱贫攻坚,通过网络平台对当地小米、灵芝、柳编等农特产品进行推销。截至4月底,广宗县电商平台带动农特产品销售40余万单共1000余万元。
4月19日,2020茂名荔枝线上直播预售活动开幕,此次活动通过“市长带你看荔枝”“网红地头直播看产品”“产地直供直采、销区订单供应”“线上体验+交易”等云直播、云发布、云签约、云互动、云消费、云旅游模式,形成了更加紧密的购销关系和长效产销对接机制。活动当天,广东省茂名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崔剑、茂南区人民政府区长廖述毅、电白区人民政府区长谭剑锋、高州市人民政府市长朱春保、信宜市人民政府市长王土瑞、化州市人民政府代市长邓泽友出镜直播,组成“1+5”超强矩阵为茂名荔枝代言宣传。直播期间,设在高州市、茂南区、电白区、化州市、信宜市等地的分会场先后与主会场连线,通过视频镜头,向网友们展示茂名荔枝种产销全产业链。当天观看量达到1.1亿人次,点赞数达到491万人次。
当直播带货遇到农产品,折射出的不仅是消费渠道、消费需求的升级,更是电子商务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利好,这在经济恢复期显得尤为重要。在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的同时,也对当下复工、复产、复市起到了推动作用。
电子商务经济促进消费回补、潜力释放
农产品直播带货虽然只是电子商务经济的一个缩影,但恰恰反映出电子商务经济未来发展的无限潜力。4月25日在京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电子商务司副司长蔡裕东表示,疫情期间,电子商务确实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对于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务部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部门协同、政企联动,充分发挥了电商的优势,促进了消费的回补和潜力的释放。积极地推动企业的复工、复产、复商、复市,密切同各家电商企业联系,及时协调他们遇到的实际困难。
商务部会同国家邮政局深入推进电子商务与快递物流的协同发展,指导国家电子商務专业技术人才继续教育基地开展了1.2万次以上的专业培训。根据商务大数据对350万家平台内商户的统计,现在复工率已近90%。另一方面,积极想办法活跃消费市场,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一系列网络促销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一季度网络零售规模和去年基本持平,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增加了5.9%,这说明网络零售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有进一步提升。
商务部、工信部、国家邮政局、中国消费者协会举办的“双品网购节”4月28日正式开幕,持续到5月10日。参加这次活动的平台及企业超过109家,除了综合电商,垂直电商、服务类电商都积极参与,努力把质优、物美的商品和服务推送给广大消费者。这里有“小而美”的网络品牌,也有中华老字号,以及“三品一标”认证的农产品,还有优质的家电产品、节能环保的产品,各个商家还进行大力促销以及各种优惠活动,实实在在地给消费者实惠和让利。这次活动中还有餐饮、旅游类电商积极参加,让这些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商户也能够尽快恢复元气。
“五一”消费凸显新变化
5月8日在京召开的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副部长王炳南表示,“五一”假期是传统消費旺季,今年“五一”是我国进入常态化疫情防控阶段后的首个小长假。商务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早谋划、早安排、早行动,指导各地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统筹推进促消费工作,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
“五一”期间,全国市场活跃人气明显回升,消费加快复苏。据商务部监测,5月1日至5日,重点零售企业日均销售额比清明假期增长32.1%,呈现加速回升态势。王炳南表示,“五一”消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市场人气显著回升,各地商务部门和商贸流通企业全面落实疫情防控措施,通过举办购物节、发放消费券、开展让利促销等多种举措,努力集聚市场人气。上海举办“五五购物节”,“五一”期间重点监测商圈客流环比增长68.5%;线上消费大幅增长,疫情催生壮大了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医疗等线上新型消费,“五一”假期线上消费热度不减,销售进一步加快。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6.3%,一些大型电商同比超过40%,“双品网购节”实现销售额超过580亿元;服务消费稳步回暖,住宿、餐饮等生活服务行业加快复商复市,市场销售进一步回升。据有关机构监测,“五一”期间,全国餐饮、住宿行业消费复苏指数比今年清明假期分别提升18和15个百分点,消费规模已恢复至去年同期70%左右,比今年清明假期提升约20个百分点;市场供应货足价稳,据商务部监测,各地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总体充足,品种丰富,价格稳中有落。百家大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粮食、食用油批发价格比节前一周分别下降0.2%和0.1%。猪肉批发价格比前一周下降1.3%,比2月中旬高点下降15.6%。30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下降2.8%。总体来看,“五一”消费市场从疫情冲击中快速复苏,体现了我国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
“五一”期间,消费市场总体呈现快速回升的态势,在电商领域的消费表现得更加突出。
从商务部大数据监测来看,“五一”期间全国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36.3%,为缓解疫情影响、促进消费回暖发挥了重要作用。电商领域在消费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最显而易见的是市场销售快速增长,各大电商平台推出了形式多样的优惠促销活动,叠加各地发放的惠民消费券,举办专题促销等举措,销售普遍快速增长,部分平台销售增速超过40%。消费升级趋势非常明显。绿色、智能、健康类商品销售红火,特色品牌商品受到热捧,一些平台也与中华老字号商家联合起来打造专供商品,销售增长达到3倍左右。
另外,直播带货同样是“五一”热点。王炳南表示,“五一”期间,电商直播场次和直播商品数量同比分别增长1倍和4.7倍。北京、上海等地推出了“老字号”直播专场,开展云逛吃、云探店等活动,扩大老字号品牌影响力,以促进市场销售快速回升。“双品网购节”期间,仅一个直播间就促成交易达到60万单的生意,销售额实现1.4亿元。
消费券——市场恢复元气的重要一环
“发放消费券促进消费的形式是这次疫情发生以来一些地方进行的积极探索。”王炳南表示,做好下一步促进消费工作,也是商务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商务部指导各地商务部门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组织了“五一”促进消费活动,激发市场主体和消费者积极性,以有力的促进消费措施积极扩大有效需求,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各地商务主管部门积极搭建促消费平台,开展购物节、电商节等打折促销活动,有些地方发放了消费券、折扣券,在“五一”期间,全国各地开展了上千场次消费促进活动。据初步统计,在疫情发生以来,有28个省市、170多个地市统筹地方政府和社会资金,累计发放消费券达到190多亿元,这些促进消费措施取得明显效果,实现了聚焦人气、增强信心、提振消费的目标。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拉动消费增长,有效提高了受疫情影响的消费信心,促进人气回升、市场回暖,增强消费动力。促进消费活动对拉动消费增长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一些地区面向困难家庭和低收入群体,定向发放消费券,让消费者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三是帮扶了疫情影响严重的行业发展。这些促进消费活动重点针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餐饮、零售等行业,为这些企业带来了明显的客流量,增加了实际收入,对稳定企业和行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未来发展需重视人才培养与市场规范
电子商务经济的发展在疫情期间所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而对于未来发展,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规范市场行为,培养专业人才是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五一”小长假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显示,今年“五一”小长假消费负面信息主要集中在网络购物、旅游、网络游戏、消费券等领域。直播带货火爆,但品控、售后、发货问题屡增不减。中国消费者协会利用互联网舆情监测系统,对4月30日至5月5日期间相关消费维权类情况进行了网络大数据舆情分析。数据显示,4月30日至5月5日监测期内,共收集“五一”相关“消费维权”类信息3307913条,日均信息量55万余条。监测期间,“消费维权”信息表现为首尾偏高、中间偏低态势。
由此可见,虽然网络直播带货给消费市场带来了一定的提振作用,但市场秩序亟待规范,这需要政府、行业、企业和消费者多方努力。
另一方面,专业人才培养同样需要重视,这对市场有序发展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据了解,部分高职院校开始组建电商直播学院并开设相关课程,组织学生集体开播为地方农产品带货,加大对直播带货人才的培养。高职院校紧跟就业形势以及市场变化培养电商直播人才,一方面可以弥补行业人才缺口,促进学生就业;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决消费者信任度不够、主播不熟悉农产品特性等常见问题,从而使农产品网络销售渠道逐渐完善,市场秩序也将日益规范。
如今,电子商务经济已经融入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商已经成为其难以割舍的一部分。由此不难看出,未来电商发展的巨大潜力以及庞大的受众群体。如何把握这一机遇,用好这把“利器”,还需不断探索。经济形态多种多样、层出不穷,但万变不离其宗。新的经济形态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以网络直播销售农产品为例,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的这段特殊时期,实体经济受到一定冲击,销售渠道转到线上就是趋利避害的一种方式,既以另一种形式满足了消费者的日常需求,又解决了农产品滞销的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恢复提供了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