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菜市场应有“大智慧”

2020-07-31李璇

瞭望东方周刊 2020年14期
关键词:农贸市场菜场批发市场

李璇

天津市河西區大梅江菜市场快检室的实验设备和样品(白禹/ 摄)

一场疫情,照出菜市场斑驳的一面。

作为农产品快速集散、流通的重要渠道,热闹喧嚣的大型农贸市场和中小型菜市场,为城市餐桌源源不断地提供着来自各地的生鲜食材,让人们得以身处闹市而品尝山海之味。

然而,提起菜市场,许多人会想到这样一幕场景:如潮水般的人流涌入市场内部,在一个个杂乱堆放货物的零散摊位前停留,现场气味混杂、交易环境简陋。

事实上,近年来,针对菜市场环境“脏乱差”、设施落后、管理低效等问题,国内不少城市已在提升其智慧化水平方面开展举措,让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为城市菜篮子赋能。

面对疫情变化,考验、提升菜场“智慧”程度的时刻到了。

供应链可追溯

考量菜市场生鲜食材的好坏,产品供应链信息是否清晰完整是个重要标准。

一般而言,农产品由菜地到餐桌,其间要经历多级分销过程。

从分散农户到当地收购人,从产地批发市场到销地批发市场,再从各类菜场、超市等来到消费者手中,一级级的流通、分销,即便是同一品类的农产品也很难进行信息追溯。

根据兴业证券发布的《2019年农产品供应链行业深度研究报告》,多级分销市场还让完整流通过程呈现出多元交叉的特点:

零售商可从二、三级批发商进货,也可从产地、销地批发市场进货,资源整合能力较强的零售商会一定比例地直接与农户或合作社签订订单,多级批发市场也会从农户、产地、销地批发市场进货,生鲜在不同“角色”之间的流通多元交叉,没有统一规划,使流通效率下降,商品难以溯源。

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全链条可追溯,主要体现在为农产品设置“一物一码”的可追溯码,让每一件农产品拥有独立编码。消费者只需手机扫码,即可追溯所选产品的信息。

农产品流转各个环节既已如此复杂多变,为将每个环节的产品信息精准留存,实现可追溯,引入新技术来提升供应链条的信息化水平,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2015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推进重要产品追溯体系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鼓励采用物联网等技术手段采集、留存信息,建立信息化的追溯体系。批发、零售、物流配送等流通企业要发挥供应链枢纽作用,带动生产企业共同打造全过程信息化追溯链条”。

利用物联网技术来实现农产品供应链全链条可追溯,主要体现在为农产品设置“一物一码”的可追溯码,让每一件农产品拥有独立编码。消费者只需手机扫码,即可追溯所选产品的信息。

近日,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变化,冷链运输中的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引来人们关注。2020年6月22日,浙江省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在全国率先上线,该系统利用“冷链食品溯源码”来掌握冷链食品供应链流向,力图实现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产品最小包装的闭环追溯管理。

实际上,农产品信息追溯系统是否准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个环节是否录入了足够精确的数据。一旦数据缺失或是遭到篡改,农产品可追溯的链条也会相应受到影响。

从这个意义上说,具备去中心化、不可更改等特点的区块链技术,能够为农产品供应链溯源提供更具监督性和透明性的视野。

事实上,区块链技术也正被运用到农产品从生产到交易的全过程。

例如,素有“中国蔬菜之乡”称号的山东寿光,2018年以来,在新规划建设的18个农业园区全面推广区块链追溯系统,链接起蔬菜的产、供、销流程。

数据可视化

随着可追溯食材从各种途径流转至菜市场,另一场由新技术带来的变革,正在上演。

建于1986年的天津何庄子农产品批发市场是天津地区四大蔬菜批发集散市场之一,近年来,基础设施老化、经营管理不规范等问题,一直困扰着这座已经运营30多年的农批市场。

2018年起,在当地企业投资下,何庄子农产品批发市场开始进行智慧化升级改造。升级改造后,该市场实现产品溯源、交易、商户管理全面电子化,并搭建起农副产品网上平台。

在智慧赋能的当下,何庄子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选择并不鲜见。

伴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发展,消费者对食品安全、食品信息可追溯的日益关注,以及城市日新月异的产业格局变迁,原有菜市场,无论是从设施、管理观念还是交易方式上,都已落在了时代背后。

转型是传统菜市场在时代变革下的内生需求,而建设“智慧农批”“智慧农贸”便是呼应转型需求的一种表现。

纵观中科深信、筑美科技、林鲲科技等服务商对菜市场的改造,“两屏一秤”(信息公示屏、触摸查询屏与智能溯源电子秤),是菜场智慧化升级过程中最普遍也最为直观的设施。

在以往菜市场销售场景中,“货比三家”再寻常不过。在引入信息公示屏、触摸查询屏后,各类食材指导价格、即时行情、安全检测信息,以及市场当日交易金额、销售排行榜、实时交易数据等信息,都以可视化形式一一呈现。

与此同时,在每一个摊位上,都统一配备了智能溯源电子秤,电子秤屏幕上可以显示出该商户的工商注册信息、健康证、营业执照等内容。农产品一上秤,其名称、重量、单价、价格等数据也会实时出现,保证交易透明,杜绝“缺斤短两”的交易纠纷。

支付完成后,智能溯源电子秤还会打出一张凭证单,消费者“扫一扫”凭证单上的食品安全溯源二维码,便能够看到该商品的安全溯源信息,而电子秤上每日沉淀的运营数据也成为可查询、可追踪的数据账本。

“两屏一秤”看似简单,背后却显现出整个菜场“数据化”的影子。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带动下,一台台电子秤上留存的交易数据、菜价数据、溯源数据,得以在市场大屏上归集汇总、即时更新。

在疫情期间,对于消费者而言,可视化、可追溯的农产品购买体验更能起到“安心”的作用。

管理可迭代

与大多数智慧设施相同,以“两屏一秤”为代表的菜场智慧产品,发力处也不止于消费端。

智慧追溯电子秤上的交易数据、产品信息、检测报告,都会实时传输到市场所在地监管机构的线上监管平台上。各个菜市场积累的大量数据,又会在监管平台上分类,为完善机构预警机制奠定数据基础。

在菜市场内部,由“两屏一秤”留存、沉淀的一笔笔数据,除了为消费者提供清晰的购买和溯源路径,还会上传至云端管理平台,让商户、市场管理者在不同端口掌握各自需要的信息。

例如,登录智慧菜场系统平台,用户既可以看到大数据分析结果,了解消费者购物偏好,为下一步进货、营销探寻更为精准的方向,也可以登录电商平台,打通线上、线下壁垒,丰富营收渠道。

尽管农批市场带有保民生的公益属性,大部分国内农批市场却都是家族式或者乡办式企业,如何在民办企业市场性与农产品公益性之间取得平衡,是关乎农批市场智慧化改造速度的关键一步。

除此之外,商户还能在平台上及时查收所在市场发布的通知公告、安全卫生问题预警等信息。

对于市场管理者而言,云端管理平台则是精细化管理的重要渠道。

自2019年以来,已在深圳、广州、汕头等城市农贸市场进行推广的“食安检-智慧农贸管理系统”,包含智慧支付、智慧计量、快速检测、巡查稽查、商户管理、数据分析等功能,意在打通监管方、管理方、经营方与消费者。

通过这一平台,菜场管理人员可以在线开展商户进出货台账检查、食品溯源管理、食材抽样快检等检查内容。

筑美科技则利用区块链技术,在菜场与商户之间搭建线上摊位招租与竞拍、电子合同签约等场景,方便二者之间的沟通。

值得留意的是,相较于小体量菜场,国内大型农批市场低水平运营、粗放式管理的问题更为突出。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贸易经济系主任王晓东曾对媒体表示:“现在国内不少批发市场仍停留在原始摊商阶段,市场监管还是以收摊位费管理为主。对标零售管理,这些年随着零售业的快速发展,零售业态的现代化管理日臻完善,而批发市场的管理水平并没有随市场规模的扩大而显著提高。”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智慧管理平台的赋能,为农批市场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提供了一种发展思路。

新场景能有新商机

实际上,早在2014年3月商务部等13部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中,便已明确提出“开展农产品批发市场信息化提升工程,完善信息化管理系统,推广电子结算系统”。

然而,除了少数农批市场已完成智慧化改造升级,大部分农批市场依然存在管理粗放、运营水平较低的问题。

在中国蔬菜流通协会执行会长戴中久看来,农批市场智慧化改造滞后,与其长期处于“谁投资、谁受益”模式不无关系。

“(批发市场)以最低的成本,将多层次人群的消费需求聚集起来又快速匹配供给,在这个过程中,批发市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生存和收益的问题;对于那些需要大量投入人力、物力、资金,又无法快速提高市场运营收益的基础设施建设,如信息化体系建设等方面,就显得发展滞后。”戴中久说。

尽管农批市场带有保民生的公益属性,大部分国内农批市场却都是家族式或者乡办式企业,如何在民办企业市场性与农产品公益性之间取得平衡,是关乎农批市场智慧化改造速度的关键一步。

而政府在农批市场改造中的投入程度,也与这一问题息息相关。

在戴中久看来,针对农批市场智慧化体系建设,政府除了在政策上给予扶持,还需要在资金、常态化运营管理等方面加强支持力度。

与农批市场相较,中小型菜市场的智慧化转型,进展要更为明显。

政策的推动是一方面。

2019年,按照建设“智慧化”农贸市场的要求,深圳计划分批改造升级农贸市场。截至2019年7月,在全市353家农贸市场中,已完成改造农贸市场61家,正在改造的农贸市场30家,规划近两年改造的市场78家,尚未纳入规划改造的184家。

在上海市美天华山菜场,消费者展示扫描商品标签上的二维码后显示的内容 (丁汀/ 摄)

疫情发生以来,天津提出要进一步加快菜市场升级提档。2020年4月,天津市商务局发布《关于推动菜市场全面提档升级的通知》,“推动智慧赋能提档升级”是其中重要一方面。

从产业角度来看,智慧化改造农贸市场,也让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得到进一步扩展。

例如,地處杭州的骆家庄农贸市场是一座由移动5G网络信号全覆盖的智慧菜场。当5G技术进入农贸市场,在市场上进行5G+VR全景直播、完成普通网络无法支撑的全景图像数据传输,也就成为可能。

新的应用场景,也意味着新商机。

近年来在生鲜领域颇为活跃的互联网电商平台,也开始将视线移向实体菜市场本身。

2020年5月,饿了么发布智慧菜市场六大标准,包括选品智能化、管理可视化、数字化营销、质控数字化、技术多样化、履约数字化等内容。饿了么还宣布将在全国100个城市以上述标准完成传统菜场改造工程。

值得留意的是,骆家庄农贸市场正是由饿了么联合合作方打造的智慧菜市场。市场上的5G直播间,便遵从了“数字化营销”的标准。

可以预见的是,菜场智慧化未来必定是各方大显身手的舞台。

猜你喜欢

农贸市场菜场批发市场
对农贸市场建设管理的思考
菜场
古荡农贸市场七成商户 享受摊位费减免政策
《花乱开》
微妙地共舞
微妙地共舞
热闹的菜场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
全国主要批发市场水果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