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编剧:带领学生进入民间故事

2020-07-31杨剑梅

江苏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场景民间故事

【摘要】民间故事具有丰富的戏剧属性,教师可以通过编剧活动带领学生进入民间故事,引导学生对文本开展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感悟。以统编语文教材五上《牛郎织女》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合理分幕,呈现故事情节的历史逻辑;创设场景,还原古代民间生活与文化;重构对白,释放字里行间的价值观念;巧用旁白,焕发民间故事的审美艺术与社会价值。以演促学,可以升华学生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认识,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获得文学熏陶和审美鉴赏。

【关键词】民间故事;编剧;分幕;场景;对白;旁白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1-0027-03

【作者简介】杨剑梅,江苏省苏州市吴门教育集团沧浪新城第二实验小学校(江苏苏州,215007)教师,一级教师。

民间故事的内容本质上是对现实世界的解释,并通过情节、叙事和人物来呈现。故事中互相关联的情节呈现出波浪式的表层结构,情节安排普遍呈现出初始平衡—不平衡—短暂平衡—短暂不平衡—永久的平衡;以类相从的叙事单元,通过重新组织各种叙事单位,找到支配特定话语的深层文化含义。民间故事以叙事展开,通过人物形象、情节冲突显示出善与恶、美与丑、真与假的对抗与斗争;人物角色也常以二元对立来划分,矛盾和冲突的表现通常被简化为二元对立。民间故事的情节多有矛盾冲突,人物形象鲜明,价值观念对立,通过矛盾的交替运动推进故事情节发展,表现思想主旨。

在口头叙事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模型叙事结构来平衡故事的变异,避免故事被完全颠覆;故事情节总是在平衡与不平衡的冲突中推进,凸显鲜明的人物形象,彰显社会通行的价值观念。这些特点赋予民间故事强烈的戏剧色彩,教师可以通过编剧的方法,带领学生体验文字背后的历史文化与精神品格。

统编语文教材对民间故事类文本做了系统编排。三下第八单元安排了民间故事《枣核》《漏》,五上第三单元人文主题是“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一)》和一篇略读课文《牛郎织女(二)》。这样的纵横链接,有助于学生逐步形成民间故事的文体意识,深切感受二元对立的类别图式。五上的“民间故事”单元语文要素的训练重点指向“创造性地复述故事”,更在口语交际板块提出“让学生通过丰富故事细节,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做一个有创意、有吸引力的民间故事讲述者,表演者”的要求。民间故事丰富的“戏剧”元素可以让学生对文本实现个性化、创造性的理解感悟,在编剧中深层次揣摩人物心理,以演促学,升华对文本结构和内容的认识,深入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文化内涵,获得文学熏陶和审美鉴赏。

本文以课文《牛郎织女》为例,通过编剧带领学生经历民间故事的发生过程,感受其文化内涵与审美艺术。

一、合理分幕,呈现故事情节的历史逻辑

民间故事大多是经过民众口耳相传,后经记载流传至今。一个被口头传递,并被反复记载的故事,就是一座历史与文化的丰碑,在它身上烙印着一个民族的历史逻辑和文化思想,反映着一个地域或民族的一段历史及其精神品格。将民间故事进行分幕,亦是对历史逻辑的再现与分解。教学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充分了解民间故事的发生背景、主旨表达及其历史价值,在此宏观了解基础上合理分幕,引领学生通过故事梗概了解其历史脉络。

例如:《牛郎织女》这个故事始传于西周末年,到了汉朝,故事情节逐步丰富和完善,多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当时,由于纺车的发明和应用,耕牛、铁犁的推广,农业、手工业获得了空前发展,《牛郎织女》就是人们向往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的体现。故事歌颂了劳动人民反对压迫、争取自由幸福的精神,反映了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但这与当时的社会现实形成了尖锐的矛盾。课文以曲折的情节“牛郎童年—牛郎成人—成家—婚后生活—织女被王母抓走—极力抗争”为主线展开,表现古代民众生活和社会。在分幕时,结合情节转换和场景变化,可以分为三幕:第一幕,相依相伴,知恩图报;第二幕,树林相识,幸福生活;第三幕,夫妻分离,鹊桥相会。

“鹊桥相会”一幕是故事的结尾,通过美好的想象,呈现神奇而温暖人心的一幕场景。这样的场景紧接在“王母捉拿织女”那一段撕心裂肺的剧情,更能达到令人震撼的艺术效果。这样的分幕既符合故事的叙事特点,也让戏剧情节进行合理的时空切换,从而勾勒出故事的叙事逻辑。

二、创设场景,再现古代民间生活与文化

民间故事比较全面地记录了一个地域里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斗争过程,展现了一个时期、一个地域的生活情状与风俗文化。如《猎人海力布》脱胎于古代蒙古族民间流传的洪水神话故事。此故事为什么在内蒙古一带广为流传?究其根源,可能经过苏美尔神话而影响了印度神话,印度神话又以佛教为媒介,影响了蒙古族神话,进而将人物原型融入了民间故事的演变过程。因此,民间故事不仅是短暂的历史文化现象,更是彼时经典的、主流的精神文化表达。因此,民间故事中人物角色扮演及形象演绎,应体现那时的生活原貌与文化特点。

《牛郎织女》一课,主人公牛郎和织女两个角色的设置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牛郎耕田为生,织女以纺织照管家庭,男耕女織、自给自足的生活场景,代表了中国古代民众的日常生活。耕田、纺织等场景,传递着普通民众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场景表演设计时,可以着重从场景、对话等方面展开设计,展现农耕与纺织主题。如表现男耕女织的家庭生活内容,可以这样设计场景和对话:

牛郎(扛着锄头,挎着篮子):娘子,孩子们,我去地里干活儿了!

织女(拿着水壶放到篮子里):天气热,多喝点儿水吧,记得早点儿回来呀!

儿女(欢叫着蹦过来,抱着爸爸):爸爸,爸爸,抱抱!

牛郎抱起孩子,跟孩子道别。

通过对话、表演与背景音乐,可以营造出普通小家庭的温馨和快乐,从而将抽象的文本场景化。学生沉浸在这一戏剧场景中,通过眼睛、耳朵和身体直观感受温馨甜蜜,体验古代的民间生活,理解古代民间习俗与文化。这种朴素、平凡的生活体验越是深刻,这样的生活场景越是温馨美好,越能增强后续情节中美好向往被打破的悲情氛围,也更能起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在这种强烈的对比中,学生便可以通过点点滴滴的生活,感受民俗文化中所传达的精神追求和价值观念。

三、重构对白,传达字里行间的价值观念

民间故事多以叙事手法记录事情的始末,引领读者跟随文字想象过去社会的生活状况。而小学生的理解认知能力有限,尤其是对于文中叙述比较概括、简略的文段,未能充分理解,从而影响对整个故事情节及故事中心思想的理解。在教学民间故事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聚焦叙事性的文段,仔细揣摩、想象人物的心理、语言、动作,将文字叙述改为对话的形式,利用儿童夸张的想象和绘声绘色的语言,表现文本内容,将字里行间所包含的社会价值和人生观演绎出来。

如《牛郎织女》中,介绍牛郎织女初次相见的情节叙述比较简略:“交谈中,牛郎明白了织女的身份,织女也知道了牛郎的遭遇。”在改编剧本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前文中对织女身份的介绍,改编创造,生动形象地演绎当时的情景:

织女(吃惊地后退):你,你是谁?

牛郎(向前一步,搀扶起织女):姑娘,你别害怕,我是个孤儿,家住在附近,大家都叫我牛郎。

织女:牛郎?

牛郎:嗯。我和老牛相依为命,每天天不亮,我们就要下地干活。日子虽然清苦,但是我和老牛很快乐。今天,就是老牛让我在此等候姑娘的。(作揖状)请问姑娘芳名?

织女(抬起衣袖,掩住口鼻):我叫织女,是王母娘娘的外孙女。(指晚霞)你看,天边美丽的云霞就是我织的!

牛郎:哇,真美啊!姑娘你不仅人长得好看,而且心灵手巧,不知姑娘是否愿意留在人间与我一起生活?

两人亲切交谈。携手游玩,退出舞台。灯光暗。

这样的对白重构让牛郎织女的相遇更有人情味,抽象的人物形象也会在学生的头脑中变得清晰立体起来。依托文本想象、改编、创造戏剧形式的对话,不仅让剧本变得生动,还能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的内涵。

四、巧用旁白,唤醒民间故事的现代价值

民间故事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传达着复杂、多元的文化观念,具有深刻的审美和教育价值。

通过编剧教学民间故事,可以不断引发学生思考。民间故事的场景时有变化,大多为多幕剧。每一幕都会表现一段情节,体现一个中心思想。幕与幕之间既相互关联、对比,又相对独立。通过旁白的形式过渡,承接总结前一幕的内容,引导开启下一幕的剧情。两幕之间的短暂空隙,以旁白引领,可以为学生的学习与思考留下想象的时空,丰富审美体验。

改编后的《牛郎织女》剧本,第一幕主要表现牛郎和老牛相依为命的亲密关系;第二幕主要表现牛郎织女相识相知,幸福生活;第三幕的内容是王母娘娘抓走织女,天河相隔,最终鹊桥相会。第二幕的起始是众仙女下凡在林中嬉戏。仙女是在怎样的情况下来到人間的?怎样才能让观众得知这是一群下落凡尘的仙女呢?在改编时,有学生加了这样的一段旁白:“在天宫里,王母娘娘多喝了几杯美酒,靠在宝座上睡着了。她的外孙女织女和众仙女便趁机下凡嬉戏。”短短的旁白对剧情作了有效的补充和说明,也能将两幕剧的内容有效勾连起来。

过渡处的旁白是儿童想象与思考的结果,这种思考既要关联前后情节,又要能引起观众的猜想,才能让剧本的编排达到言意情思的和谐交融。在编写旁白时,身处现代生活世界的儿童又会不自觉地受到自身已有经验的影响,其理解与编写也会自觉地带有现代价值观念。因此,这一编剧过程,是民间故事本身与现代社会的结合,是儿童自己与剧中人物的融合,使民间故事文本重新焕发儿童化、现代性的艺术价值。

儿童是天生的表演者。通过编剧活动教学民间故事,不仅能引导学生初步理解与应用舞台提示、布景、道具、台词等剧本的基本要素,更能让学生深入故事发生的台前幕后、点滴细节,充分理解民间故事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离奇的情节、鲜明的人物形象的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中包含的习俗文化,获得浪漫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林继富.试论中国方志文化中民间传说的特点及价值[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1):46-49.

猜你喜欢

场景民间故事
让民间故事成为培养幼儿文学想象力的沃土
十二生肖·鼠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服务成长:“民间故事进幼儿园”
场景传播视阈下的网络直播探析
汉语语篇英译中词汇场理论和框架理论的应用研究
场景:大数据挖掘的新标准
大学市场营销课程教学中的场景营销研究
《远大前程》的哥特式解读
实践是最好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