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教学实施的背景、环境与行动路径
2020-07-31周新霞
【摘要】以差异教学思想为指导、开展差异教学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剖析当下教育教学工作开展的指导思想和学习环境,发现“五育”并举的方针、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核心素养的明确提出,为差异教学实施提供了时代背景;智慧学习环境、泛在学习环境、项目学习环境,为差异教学提供了环境保障;全面了解教学对象、放手前置教学内容、多元开展分层教学、全域实施合格评价是差异教学实施的行动路径。
【关键词】差异教学;时代背景;学习环境;行动路径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1-0007-04
【作者简介】周新霞,江苏省连云港市连云区教育局教研室(江苏连云港,222042)副主任,高级教师,连云港市港城名师。
华国栋教授指出:差异教学,指在班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个性的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的教学。[1]差异教学是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古代圣贤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一脉相承。在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义务教育阶段,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实现“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育人目标,以差异教学思想为指导、开展差异教学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差异教学的时代背景
1.“五育”并举的方针要求。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中提出的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主要任务的第一条,就是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贯彻执行“五育”并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路径。坚持“五育”并举,要求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将学生看成活生生的需要全面发展的生命个体,而不是学习的容器。
2.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启示。
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提出自然人性说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动机是人发展的动力,而需要是人产生动机的基础,教育就是要激发人的潜能,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人本主义心理学启示教育者要从人性的角度关注儿童的个性与潜能、需要与自我实现,开展差异教学。教育工作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和成长需要,以促进学生自我成长、全面发展为目标,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和需要差异,顺应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起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自由和谐的学习氛围,尽可能提供多样的学习材料和学习平台,使学生能够在自由平等的环境中,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内容,拥有质疑、批判、表达的机会,实现自我发展和全面提升。
3.“核心素养”的引领。
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正式发布,该框架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将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2017年12月29日,教育部印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进一步从学科层面明确了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不仅关注当下的学习,还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未来,对于课程实施的要求也更高。
二、实施差异教学的学习环境
1.智慧学习环境。
智慧学习环境是一种能感知学习情景、识别学习者特征、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自动记录学习过程和评测学习成果,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智慧学习环境是普通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端形态,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2]
智慧学习环境是现代化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衍生出的适应课程改革需求的教学环境,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补充和完善,为开展差异教学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主要表现为:(1)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互联网、微课视频、慕课、课件等形式,补充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情选择不同的学习内容开展学习;(2)教学内容的可视化、数据化的呈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更大程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个体的学习参与度;(3)实物投影、交互式白板、希沃平台等媒体手段的应用,为学生及时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提供了条件,使得课堂反馈、交流、点评更加及时、精准、高效;(4)智慧学习环境下,教师能够借助工具,现场记录学生的动作、表情等,了解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课堂互动中的学习状态,从而更加科学地确定学生的学习需要,以调整自己的教学实施策略。
2.泛在学习环境。
泛在学习环境,顾名思义,就是指学习活动无时无处不在,即每个人只要有需要,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获得学习所需资源,进行学习活动。这一概念由马克·威瑟提出的泛在计算概念转化而来。自2014年4G网络通讯技术广泛应用以来,人类社会的互联网样态从电脑互联转为移动互联,为泛在学习提供了便利资源。
泛在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主性得到充分培养,学生的学习状态较之传统学习有了很大的转变:(1)学习态度的转变,从被动接受学习为主,转变为主动学习;(2)学习资源获得途径的转变,从以课堂上获得主要信息资源为主,转变为通过网络等资源获取更多的信息;(3)学习场景的转变,从课堂教学知识学习与生活实践脱节,转变为可以将学习融入日常生活中进行;(4)学习时间的转变,从学习时间相对固定,转变为学习的即时性,即学习者不管在何时,只要主观需要,学习活动就可以发生。2020年春季,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暴发期間,全国中小学生延迟开学,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指导思想,各地通过网络平台组织学生在线、居家学习,就是泛在学习环境已经具备的现实体现。
3.合作学习环境。
合作学习,是个人或群体为了学习而形成的共同体,共同体中的成员通过互相帮助、交流、启发,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合作学习环境,就是“能够同时支持两人或多人在同一空间下学习,并能有助于实现比学赶帮的氛围,有助于实现学习者有效交流、互相获得激励,有助于实现彼此合作完成同一学习任务”[3]的环境。
合作学习环境中,共同体成员为了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和任务,自发地合理分工、通力合作,对于发挥个体的个性特长、实施差异学习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受从众心理、趋同心理等心理因素的影响,学习者积极的学习状态会相互影响;(2)共同体成员通过相互探讨、激发,促进思考深入,知识的获得是灵动、深刻的;(3)学习者在分工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自身的特长能够得到发挥,能力得到提升;(4)良好的合作环境和显性的学习成效,能够让学习者在团队中获得归属感和自豪感,进而提升学习者的文化素养,完善学习者的人格。
三、实施差异教学的行动路径
1.正视成长差异,全面了解教学对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造成学生各方面差异的原因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基因,即先天的原因,导致学生在智力水平、习得能力、性格气质等方面存在差异;二是环境影响,即后天的原因,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导致学生在兴趣、动机、目标等方面存在差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认识、性格特征、学习能力、学习习惯与态度等方面的情况和特点,还要了解学生家庭的遗传基因、教养环境、生活习惯以及学生的学习目标等方面的内容。对学生的全面了解,是把握差异、正视差异的基础,进而才能找到差异的原因,并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发展需求确定教育方向和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如:对于学习心理、态度有问题的学生,宜理疏情导,打开心灵之门;对于学习能力有障碍的学生,宜降低学习目标,让其在最近发展区内渐续发展;对于处在“思维愤悱”状态中的学生,重在选择合适时机点拨他“找到最佳路径”;对于处在“思想混沌”状态的学生,重在让他明白“为什么学习”;对于情感缺失的留守儿童,要通过家校沟通等渠道,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老师、同学乃至社会的温暖与关爱,从而点燃他们积极进取的热情。
2.鼓励发挥差异,放手前置教学内容。
奥苏伯尔曾说:“影响学习的唯一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4]由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16位学习研究专家组成的美国学习科学发展委员会指出:“学生带着有关世界如何运作的前概念来到课堂。如果他们的初期理解没被卷入其中,那么他们也许不能掌握所教的新概念和信息,否则他们会为了考试的目的而学习它们,但仍会回到课堂之外的前概念。”[5]
上述研究表明,学生带进课堂的已知经验、探究热情、学习需求,甚至是对将学内容的困惑和好奇,对学习效果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泛在的学习资源和条件,放手将教学内容前置,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前置性学习和探究,为新知顺畅建构打底。
3.依据学情差异,多元开展分层教学。
在教学内容前置的基础上,教师实施差异教学,要摒弃“教学目标统一”“教学要求统一”“评判标准统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困惑和习得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开展分层教学,具体步骤为:第一,开展“学前检测”,准确把握学生的学情起点;第二,“分层分解任务”,根据学情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不同层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任务;第三,“组内认领”,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成员自主认领学习任务,自学后在组内交流。
在实施上述教学步骤的基础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将传统教学手段和智慧教学平台、工具结合使用,在自主学习、组内互助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多层次的交流互动平台。对于思维敏捷、乐于表达的学生,满足他们现场回答问题、表达观点的需要;对于性格内敛、不好意思当众表达,或是对自己的答案没有太大把握的学生,教师先通过网络平台等学习工具,对他们通过自学得到的学习观点、结论进行诊断和指导,在此基础上再让其在班级交流,以保护自尊、增强自信,进而激发学习潜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选择一些难度较低的问题让他们进行展示。
4.尊重个体差异,全域实施合格评价。
“义务教育是普及平民化的国民素质教育,它应该让每一个受教育者达到可望也可及的合格水平,并因此享受平等的人格尊严。”[6]这里的“合格”,并不是指学生的学业成绩达到合格(及格)的水平,而是指让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面合格,成为“合格的人”。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合格”评价,在评价内容上,除了要关注学生智力因素的评价,如理解能力、表达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以外,还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如学生参与学习的状态、解决问题时表现出的意志力、克服困难的精神、与同学合作时的积极表现等。在评价主体上,除了教师自己评价,还可以引进同伴评价和学生自主评价等多元主体评价方式,确保评价的内容客观、公正。
于漪老师曾说:“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根据他们的知识、能力、智力,寻找科学的‘序。”[7]以“五育”并举为方针,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指导,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综合利用智慧学习环境、泛在学习环境和合作学习环境,正视差异、尊重差异、遵循差异、利用差异,切实开展差异教学,“有序”培养学生,让他们健康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差异教学的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1]华国栋.差异教学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6.
[2]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学习环境的变革与趋势[J].开放教育研究,2012(2):75-84.
[3]马金钟,冷波.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合作学习环境及启示[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17-121.
[4]莫雷.教育心理學[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53.
[5]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扩展版)[M].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5.
[6]杨启亮.合格性评价: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应然选择[J].教育研究,2016(11):11-17.
[7]于漪.语文教苑耕耘录[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