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企业学院 提升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税收实践能力
2020-07-31许珍珍
许珍珍
通过搭建企业学院平台,建立校企共同体,创新校企合作的模式,深化校企深度合作、产教融合。借助企业学院平台,实现共赢生态圈,从而形成有效提升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税收实践能力的育人模式。
2017年年底,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重点构建三项产教融合推荐机制,即学校侧、企业侧、政府层面,强调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在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大环境背景下,职业学校依托社会、行业、企业等力量,把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融为一体。对于时效性及实践性比较强的会计专业来说,构建企业学院,借助平台,实现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生产过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有效提升会计专业的税收实践能力。
一、组建企业学院,开展税务“双真”实训平台
(一)构建税务实训平台,开展仿真涉税事务处理实训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就业范围主要是中小企业。通过对中小企业的调研和相关招聘信息进行分析,可知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更全面,熟悉会计核算处理到税务申报等一系列工作,特别是涉税事项处理。中职会计专业学生与高校会计学生在学历和理论知识存在一定差距的前提下,提高中职会计专业学生的涉税事务操作能力是必然途径。
根据企业税务核算和申报的的流程和特点,借助智慧校园的打造,利用衡信税务实训平台,学生可以在实训室或其他网络终端,用自己账号进行业务操作。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学生通过纳税申报、征收管理等各种涉税业务的实训,体验发票认证—税费计算—纳税申报—涉税账务处理整个工作流程。学生可以在课堂与仿真实训中进行理论与实践的交替学习,系统全面地掌握税务征收与管理、纳税申报等整个税务操作流程,提升税务申报操作技能,为即将从事相关工作(如办税员等岗位)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技能并重的专业人才。
(二)成立会计工作室,进行“全真”涉税业务实训
中小企業不仅要求会计人员具备实务操作、纳税申报等专业能力,也十分重视团队合作和沟通协调等能力,可见中小企业对会计人员要求比较全面。校内会计仿真税务实训平台即使高度仿真,也无法真正模拟企业涉税事务岗位的真实工作环境。因此,成立企业冠名会计工作室——引代理记账公司入校,借助代理记账机构的真实业务,学生体验审核和编制会计凭证到登记账簿,税款计算与纳税申报等工作流程,提升学生对会计涉税业务的认知,加强学生对会计职业的的认同度。
代理记账公司的服务对象比较多样化,涉及各种行业,虽然专业性比较强,但经济业务较为简单,只包括会计核算、各种税费的纳税申报、工商年检等日常业务。因此,代理记账公司可以中职学校并建立校内生产型实训基地,可以有效进行相关涉税事务的实训。在日常教学与实训过程中,将真实的企业资料融入到教学实践之中,企业资深会计人员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指导,学生在校内就可以实现真账真做,完成会计核算与纳税申报一体化工作,从而提升学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
二、借助企业学院,实现“课岗证”融合
(一)专业基础课程融合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新的会计法出台后,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被正式取消,初级会计职称证也就成了会计专业的入门证。因此对于中职会计专业毕业生来说,初级会计师证书是与高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竞争的“筹码”。一定程度上来,会计职业证书合格率也反映了专业的教学成果与学生的职业水平。因此,根据会计职业标准与考纲的要求,对教学内容进行进行重构,将课程与考证内容加以整合,实现“课证融合”。
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来说,部分课程可以采用课程与考证对接的政策,教材可以适当使用考证教材,课程内容融合考证要求。例如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经济法基础这两门课程可以统一参考《初级经济法》考证教材,进行课程内容整合,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初级会计师证书对于中职会计专业学生要求比较高,适当采用一些奖励政策,例如“3+3”制学生,把职业证书计入学分,与高职院校相关课程实现学分互认。
(二)专业技能训练项目融合岗位技能标准
依据税务岗位工作流程中所对应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学校设置与税收核心岗位技能相适应的涉税事务处理技能训练项目,从而实现技能训练与会计涉税岗位技能的融通。代理记账公司入校,结合企业真实业务中实践技能操作规范,归纳梳理涉税岗位中的重点技能,融合到日常技能实训中,构建专业技能训练项目与职业岗位技能对接新模式。
学生涉税技能训练与涉税岗位技能融合的最大优势是学生在专业课程中技能训练的项目全都来自代理记账公司真实账务与税务处理,与职业技能相融合、精准对接。借助企业学院平台,学校专任教师与会计行业专家协同制定涉税岗位核心技能点,在实训中针对对专业核心技能点进行重点剖析与训练,有效融合和对接涉税岗位中的职业技能,使学生进入企业后能熟练完成涉税岗位工作。将专业技能训练项目与职业岗位技能深度融合,培育一批符合社会发展,获得行业认可的具有精湛涉税事务处理能力的会计人才。
三、共建企业学院,实现共赢生态圈
(一)双元协同育人,创新多元人才评价机制
以产教融合为契机,通过真实的企业环境和会计工匠“传帮带”,全方位多层次地加强学生思想素质、纪律意识、协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育,实现校企协同育人的模式。如我校会计专业和税友集团开展深度合作,着重学生从业过程中所需的实际能力培养。借助“衡信”会计工作室,通过拥有一线丰富经验的业界专家对学生进行多能力维度培养,从思维习惯、工作方法、职业道德、职业素养、执行力等方面入手为行业培养“精准”人才。
借助企业学院共建,立足校企资源共享、互利共赢,建立以企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为导向的评价机制,使学校评价标准与行业评价标准相它融合,切实发挥多元评价主体作用,丰富评价形式与手段。从而促进专业文化和职业文化紧密结合,促进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等功能的整合,注重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评价。 例如,对于专业能力水平注重结果性的评价,评价方式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对接职业能力要求。例如,会计学生参加会计初级会计师的考试,考试的合格给予一定的学分奖励等。而对于一些沟通能力等社会能力着重于过程考核,可以体现在学生学习及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当中,建立自我评价、同步评价、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元方式开展考核体系(见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