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字号井背后的科技实力
2020-07-31卢凯瑞石杏茹李向阳袁旭光
文/本刊记者 卢凯瑞 石杏茹/李向阳 袁旭光
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厚植创新沃土,依靠技术进步,护航祖国能源安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世界油气行业正向深海、大漠、山地等环境复杂区进军,向致密气、致密油、煤层气、页岩气等开采难度大的油气存储区进军。要想在这些区域缚住苍龙,石油工程企业必须将技术创新这杆长缨掌握在手。
能够立足中原本部,驰骋“三北一川”,纵横海外十国,中原石油工程人靠的就是手中的科技利器。历经30 年市场磨炼考验,凭借一系列技术创新,中原石油工程在为祖国寻油找气的征程中发现了一个又一个大型油气田,解决了一个又一个石油工程难题,让“中原铁军”之名屹立不倒。
打造“1”字号丰碑
3 月15 日,从新冠肺炎疫情尚未解封的湖北省传来好消息。中原石油工程公司90106 钻井队承钻的中石化重点风险探井枫1 井顺利取出目的层岩心。
众所周知,“1”字号井,往往是重大油气发现的关键井,也是工程难度最高的井,钻井队施工面对的是完全未知的地质情况。之前曾有施工队伍在附近打井,最终铩羽而归。2018 年,这个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原石油工程公司肩上。
和预想的一样,这口“1”字号井在施工中遇到的难题超出了想象。其他地区井位使用空气钻井技术一般能钻进2000 多米,但这口井钻进至五六十米地层就开始出水,不得不提前转为泡沫钻井施工。接下来的施工,难题接踵而至:大井眼受排量限制,环空返速低不能有效携沙,钻进中憋跳钻严重;水平位移难以控制,大井眼扭方位施工困难……更为严重的是,进入寒武系三游洞、覃家庙组发生了恶性井漏,漏失钻井液多达7000 余立方米。
那是6162~6930 米井段,仅768 米的进尺,从2019 年4 月底到8 月初,他们艰难地打了近4 个月之久。面对井漏60 多次,几乎每天都漏的恶劣情况,他们根据地质情况分析,不断优化堵漏剂,终于克服了恶性漏失这一棘手难题。
历时1 年多,枫1 井终于被攻下。这不是他们施工最难的一口井,更不是第一口“1”字号井。历年来,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先后承钻国内陆上“1”字号井480余口。普光1 井、元坝1 井分别成功发现国内特大海相整装气田普光气田、埋藏最深海相气田元坝气田。焦页1HF 井是其中值得浓墨重彩的一口井,也是该公司在川渝地区所打的第一口页岩气“1”字号井。
2012 年2 月14 日晚8 时,中原石油工程西南钻井分公司70117 钻井队施工的焦页1 井开钻,拉开了涪陵页岩气大会战帷幕的“第一钻”。同年11 月28 日,在焦页1 井基础上回填侧钻的焦页1HF 井试获20.3 万立方米高产页岩气。这是我国第一口实现规模化、商业化生产的页岩气井,开启了中国页岩气开发的新纪元。
焦页1HF 井成功后,2018 年,涪陵页岩气田如期建成100 亿立方米产能。这是中国第一个百亿方级别的大型页岩气田,也是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成功打造出的“中原范本”。围绕页岩油气藏开发,该公司研究形成水平段“一趟钻”、油基钻井液等技术系列,获得授权专利35 件,参与的技术成果“涪陵大型海相页岩气田高效勘探开发”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目前,已完成14 口页岩气“1”字号探井。
如今,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掌握的超深井钻完井关键技术与页岩油气藏钻完井技术已经在中石化、中石油及江西赣投、贵州页岩气等单位的焦石坝、丁山、彭水、川西、蜀南等工区应用371 口井,覆盖了国内主要页岩气勘探开发区域。
除了480 余口“1”字号井外,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另有多口井不断刷新钻井史上的重要纪录。马深1井完钻井深8418 米,创亚洲第一超深井纪录;顺北评2井再次刷新亚洲第一超深井纪录;今年3 月施工结束的顺北71X 井,完钻井深8542 米,刷新了亚洲陆上定向井最深纪录……
实施创新驱动
钻成一口“1”字号井是偶然,两口是运气,3 口4 口乃至超过480 口呢?
这绝不是运气而是实力。正是因为掌握了一系列关键技术,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才能在国内外市场角逐中稳占上风,在寻油找气中无往不利。
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掣肘就是缺油少气。2019 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升至72.45%,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为45.2%,双双超过国家能源安全预警值。为此,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要加大我国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强化油气供应保障能力,保证国家能源安全。
“中原石油工程的发展使命是成为中国石化资源战略和国际化战略的主力军。”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陈惟国如是说。
秉承这样的使命,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围绕井筒工程一体化施工开展科技攻关,培育形成了深井超深井、页岩气井、酸性气井、非常规大型压裂、核心助剂研产等十大“专精特新”技术系列,实现科技成果从“象牙塔”快速奔向“铁钻塔”进行转化。
通过创新攻关,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在固井技术领域取得了诸多新的突破,形成了深井超深井固井技术、页岩气井固井技术、可控胶凝特色堵漏技术、特种水泥浆体系、固井系列工具等,提升了固井设计和施工能力。通过引进和融合的方式创新,研制出新型纳米超硬复合片PDC 钻头,在新蓬241 井、焦页182-3HF 井等井位应用,创出多项新纪录、新指标,完全可以媲美国际知名公司生产的钻头产品。开发的集群化录井技术,在“井工厂”作业模式下,3 至5人就可同时完成10 口井的录井工作量,年节约成本达1700 多万元。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一系列创新成果的涌出,推进了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提速增效,提升了核心竞争力。在做强钻井工程主业的同时,他们着力推动产业链双向延伸,充分发挥工程地质一体化优势,集智攻关难动用储量效益开发,深度参与中原油田卫4 块、华北油田宁东5 区块等油藏合作开发,提高了原油采收率,拓宽收入增长渠道。推进施工与生产制造一体化,大力发展钻完井核心助剂、钻井参数仪、生态环保厕所等优势项目和自主产品,形成特色产品系列,创收数亿元。其中,VDX 钻井参数仪已在沙特、科威特、哈萨克斯坦、也门等市场运用,基本上成为中石化钻修井队伍进军国际市场的“标配产品”。
创新无止境。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推进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齐头并进,不断创新优化市场运行模式,构筑了“部室管建、指挥部管战、项目部主战”的区域管理矩阵,五个现场指挥部协调联动,生产、技术等“一体化”职能有效发挥,区域创效能力和管理水平显著提升。2019 年,获得中石化石油工程板块“两北一川”提质提速提效立功竞赛红旗16 面,在系统内遥遥领先。
厚植创新沃土
为了鼓励创新,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强化顶层设计,聚焦提质提速提效提产,创新技术管理,深化“研产服用”一体化建设,培养人才队伍,推进科研成转化,让“科技之花”结出“效益之果”。
中原石油工程召集各项业务技术精英,组建技术专家团队,成立了西北、涪陵、华北等6 个区域技术提速提效工作小组。全公司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集团公司高级专家、公司各层级专家45 人,全部下沉到各大工区,对重点井、重点环节、重点工序进行分析研判,指导基层处理复杂、预防故障。总结各区域市场施工经验、特色技术,编写完善普光、威荣、顺北等12 个区块钻井施工提速提效模板,创造性提出“上部解放泵压,中部解放钻压,下部解放转速”三段提速法,形成区域钻井施工提速提效“教科书”。建立双线保障机制,每周召开技术例会,以视频形式提供远程问诊,交流经验教训,共享技术成果;每天利用线上交流群,召开直通单井的碰头会,对重点井、重点环节、重点工序分析研判,调整优化技术措施,实现“线上日运行+线下周运行”的双重技术保障。
今年以来,该公司国内市场平均机械钻速提高5.67%,通过钻井提速及降低故障复杂时效实现增效数千万元,刷新集团公司纪录1 项、公司纪录3 项、区域高指标60 项。
“纸上的成果必须解决实际问题,必须转化为公司的效益,这才是我们科研的最终目的,也是科技人员的职责所在。”中原石油工程公司技术发展部经理王鸿远说道。为了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将考核分配向科研一线人员和关键岗位倾斜,引导科研技术人员贴近生产、贴近现场开展科技攻关,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三年来,共奖励成果研发和转化团队60 个,奖励金额1323.766 万元,有效调动了各单位科研积极性,2020 年立项申报和成果转化积极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你能想象公司的一个科研人员,一年的收入超过公司的总经理吗?”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院长李伟廷告诉记者。在这里,一个科研人员一年的科研成果奖励竟能达到70 多万元,这在以往是不敢想象的。他们推进“研产服用”一体化,构建了科研人员全过程的鼓励奖励机制。建立并执行钻井院科研月度考核制度,对参与科研的项目组人员考核发放绩效工资;对获得上级科技奖的,进行全额奖励;对科技成果转化产生经济效益,按照上级文件进行奖励;对取得专项技术奖酬金的,给予专项奖励;同时,对于科研人员技术职称评定、技术职务聘任给予加分奖励。一系列措施的实施,极大激发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他们倾心打造科研团队,畅通人才成长通道,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和发挥才能创造优越环境。完善导师带徒制度,优化领导干部联系人才机制,积极开展跨专业、跨单位的团结协作、联合攻关。聚合全员创新活动,集合全员智慧和创意,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形成团结协作、全员全力抓创新的浓厚氛围。
2019 年12 月,中石化石油工程中原研发中心及钻完井液技术中心、钻井仪表及固控技术中心、酸化压裂技术中心正式挂牌,中原石油工程公司创新创效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
▲地底有油,心中藏梦,身处沙漠也像走在希望的田野上。 供图/袁旭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