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歌唱中咬字的重要性
2020-07-30田亚男
摘要:歌曲完美的演唱需要组成的部分很多,本文通过高位置演唱、气息与感情三个方面与咬字的关系,浅析了咬字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歌曲演唱;咬字;气息
咬字是歌唱的灵魂,60年代是中国本土民歌的盛行时代,那个时代没有科学的发声技术,歌唱中气息的运用没有被重视。歌唱家更注重咬字吐字。但是因为没有气息的功底,咬字过于生活化,没有基础的通道。70年代后,在传统的声乐发声基础之上引入了意大利等西方国家声乐的发声技术,使得气息与咬字的配合度增加,人们对声乐的审美又上一个新台阶。不论60、70年代还是80、90年代声乐技巧在不断进步的基础上咬字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备受重视。歌唱是说话与旋律相融合的一门艺术。它比语言更有美感,比旋律更有内涵。所以语言是歌唱的基础,优美的旋律因为语言而产生,同时通过咬字发音与音乐旋律相结合。当代中国的民族唱法更加注重将中国元素的咬字与西方的腔体塑造相结合,真正做到了“字正腔圆”。本文以歌曲《兰花花》为例,浅析歌唱中咬字与高音位、气息流动及感情表达的关联,突出咬字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一、咬字与歌唱高位置保持的关系
如何保持歌唱高位置,我们首先要懂得一个概念:头腔共鸣。头腔共鸣的面罩唱法是由鼻腔、上颚、唇齿以及颧骨两边包围的空间发生的震动。歌唱的时候只有声音进入面罩声音音色才能更明亮。其次利用头腔共鸣使声音上下统一。咬字清晰才能向更高音区发展,也就是说利用头腔共鸣可以让歌者在歌唱的时候开口、发声出自同一位置,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高位置歌唱的保持。在保持头腔共鸣的基础上要准确定位咬字位置,即咬在颧骨后方,通俗的说也就是上牙齿最后两颗大牙的后面。如果咬字位置偏低就会舌根帮忙或者咬字位置在下牙齿,下巴就会帮忙,下巴用力导致面罩唱法破坏歌高音完全上不去。因此歌唱中大嘴巴唱歌是非常忌讳的。其次,在歌曲演唱中咬字位置不能靠前,保持通道内换字非常重要,换字位置保持在咽壁通道的上方,即小舌跟咽壁连接处。管道内换字歌唱可以有效的避免下巴用力,从而使得气息通畅的进入头腔。再次,咬字最重要的是如何咬。在咬字位置及通道都已稳定的情况下,通过喉、舌、唇、齿的配合将字要咬清楚。下面我们通过歌曲《兰花花》带入分析下:歌曲第一句“青线线那个蓝线线”这句中开始的“青”字的发音一定要贴住咽壁后方,如果咬字咬在唇齿音位置则后面“线线”两个字的发音过于横向声音没有立体感,容易卡嗓。给人一种空间感不够即刻破音的错觉。反之“青”字属于闭口音,在咬闭口音的時候口腔内空间把握好,吸气保持喉咙放松,将字竖起咬在咽壁上,后面“线线”两个字是开口音只需在唱歌的时候更加扩大自己咽壁的空间咬在高位置上就可以了,如果过于横向咬字咽壁就没有着力点,高位置就无法保持导致高音无法上去,因此高位置与咬字位置是息息相关的。
二、咬字与气息的关系
气息是歌唱的原动力,有气息才有流畅的声音,气息的好坏对声音的流动起着决定性作用,僵硬的气息导致声音的流畅度不够,从而造成断词、断句,破坏歌曲表达的完整性。流畅的气息让音色优美,表演丰富。那么咬字如何影响气息的流动呢?“字正腔圆、气息流动”两组声乐教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词语,如何巧妙的掌握呢?下面我们用《兰花花》中的第七段作为资料简单分析:这一段主要采用摇板的散拍子为主,相对自由的节奏对气息的流动性要求非常高。歌曲中“手提上羊肉,怀里揣上糕”其中“上”和“糕”是自由延长,自由延长的形式要求必须气息流动。“肉”和“揣”是倚音。倚音的特点在一个音的时值内唱出两个音。这就要求管道的空间一定要够,咬字跟气息的配合要迅速精准。在这一段的演唱开始部分我们必须吸气将状态打开,在状态中找好咬字位置,保证腔体是圆的。要想做到字正腔圆我们首先必须要将咽壁腔体吸开足够的空间,咬字可以在咽壁给予的空间内转圈的程度,换句话说“字正和腔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腔体足够圆润,字才能咬正。那么气息如何流动呢?我们在歌唱的时候将腔吸开是第一步,调配橫膈肌有规律的运动是第二步。如果咬字位置不正确 ,没有在腔体内完成,而是咬在唇齿间或者下巴上,就会阻止气息进入腔体,如果一味的强调咬字,口腔就会变紧,没有用气或者气息很少,歌唱的时候就会用嗓过度,损坏声带。如果过于强调用气,就会造成咬字不清晰,声音窝在口腔内,也不能表达歌曲的美感。因此“字正腔圆和气息流动”是一气呵成,相互影响的,任何一方的缺失就会导致歌曲不能完整的呈现。
三、咬字与情感表达的关系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沈相教授曾说过:“咬字吐字清楚不清楚,干净不干净是歌唱的重要问题,光有声音,没有好的咬字吐字的功夫是不可能完美的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感情的。”没有感情的歌曲是没有灵魂的,良好清晰的吐字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歌曲的内涵,对于不能风格的歌曲表达的感情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学生在演唱歌曲的时候咬字规律,深度挖掘表达歌曲的内涵。在民族唱法中,对于旋律慢,情绪悲的歌曲,咬字时多采用慢速度,弱力度和相对柔和的气息流动方式,对于活泼欢乐及愤怒的快节奏歌曲,咬字时多采用力度适中,较快的橫膈肌弹跳力的气息流动方式。对于朝气蓬勃,中速的歌曲咬字时,我们多采用较强力度及橫膈肌快弹保持的气息流动方式。下面我们以歌曲《兰花花》第三段、第四段对比分析一下咬字如何影响歌曲内涵的表达。第三、四段:由G调转入C调,速度慢一半,语气也特别悲痛,描绘兰花花被迫出嫁情景,从侧面反映出封建礼教的无理与凶残,我们演唱这首歌曲的时候咬字一定要放慢,韵母拉长,前一句的咬字基础上延展出后一句的咬字,连贯的咬字更能清晰表达主人翁悲伤的情绪。翻转歌曲第五、六段:这两段的咬字归韵一定要快,歌曲收字干净,通过果断、坚决的唱腔,唇齿强有力的爆发力跟气息小线条弹跳相结合。才能更恰当的表达主人翁坚决的反抗的情绪。
总结
“用说话的方式去唱歌”,这是很多音乐大师的口头禅,可见咬字在歌曲演唱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文的分析,相信大家已经了解要想完整的表达一首歌曲,“咬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在声乐教学中,更应该认识到歌曲中咬字的重要性,学生入学后,除基本功的夯实外,必须将“咬字”放在教学的重中之重,让学生通过咬字最直观的了解通道、感情。真正理解到“字正腔圆”和“气息流动”的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咬字吐字在民族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分析[J]. 付键楠. 才智. 2019(27)
[2]论民族声乐中的咬字吐字[J]. 宋磊. 智库时代. 2019(23)
作者简介:姓名:田亚男(1987.06--);性别:女,籍贯:山东潍坊,民族:汉,学历:研究生,现有职称:助教;研究方向:声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