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苦辣皆生活
2020-07-30范译从
范译从
摘要:《城南旧事》通过一种贯穿机制能使影像折射出富有哲思、意象的文化内涵。不同模块的组成既是自成一体的,又是统一完整的,具有“能动”的特性。它作为京味小说的代表作,除了对市井生活的描写,同时默默把喜悦痛苦在不同情节中转化成一个融合多重情感的文本,在展现真实、热闹的市井生活时小英子也对她印象中的北平城南重新描述,写下一个个简短却不失“喜怒哀乐”的小故事。
关键词: 城南旧事;英子;儿童;兰姨娘;秀贞
《城南旧事》这本小说的问世,可谓是“儿童视角”的开山之作。而在京味文学中,它也是另辟新径的作品。我们都知道京味儿文学的代表作者—老舍先生的作品无论是《骆驼祥子》还是《四世同堂》,可以说是赚足了观众的眼泪,身为后起之秀的邓友梅等作家如《那五》①等作品也往往习惯于通过对北京市井生活的展现去反映小人物的悲剧命运或艰难人生。
看惯了这些作品,《城南旧事》令人眼前一亮。该小说用儿童视角观看大人世界的喜怒哀乐与悲欢离合,这种儿童“评判”悲剧总夹杂着他们眼中的温情与纯良。
1 故事中的“喜”
阅读《城南旧事》中“兰姨娘”的故事,小英子因为担心兰姨娘的出现影响父母的感情,便自己导演出撮合她与德先叔交往的戏码。
这一幕幕情节的推进,很难相信是出自英子这个孩子之手,而故事中英子对兰姨娘,德先叔不同情感的转变,作者毫不避讳的直接呈现在观众面前,我们更因为一个孩童的心理变化感受到她对于身边事情的热情。看到这里会不会使你欣喜万分,喜的是一个小丫头可以洞悉大人的情感世界,喜的是仿佛兰姨娘与德先叔的感情是受于英子的牵引,喜的是英子欣然地走在兰姨娘和德先叔中间不停歇地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喜的是在英子眼中,最开心的事前是解决完兰姨娘和德先叔的难题后拿到母亲奖励的“一副滚铁环,一双皮鞋,还要加上订一整年的《儿童世界》②”。私以为全书中充满喜剧色彩的片段就是这个故事,虽然说故事都是有笑有泪的组合,可是这个故事中,抛却兰姨娘悲戚的花楼身世,德先叔的逃难人设,他们最终拥有了一个双宿双飞的好结局。
2 故事中的“乐”
可以说《城南旧事》里的乐子太多了,因为在成年人眼中每一件平平无奇的事情里,放眼到小英子的感受中都好像是儿童的小小滑稽,这里的“乐”更多体现在过程中的小举动而并非人物的整个命运和结局。
比如在“惠安馆”的故事中,小英子是一个乐于助人,又愿意结识朋友的孩子,她不愿意去相信别人眼中的疯子就是疯子,她愿意去找秀贞玩。在语言和情节上,她不乏孩子的天性,“有时候金鱼游到我的面前来,隔着一层玻璃,我和鱼鼻子顶牛儿啦!”在等待秀贞的时候,她就乐于做和金鱼一起娱乐的“傻事”。
有人也觉得这与故事情节的发展并不关联,其实恰恰相反,这些不经意的小“乐子”是对英子天真烂漫孩童性格的塑造,也正是文章想展现的苦中作乐的真谛。它总会让你在心疼和惋惜的时候微微因为英子的可爱顽皮而颤动,也会因为英子的单纯善举而产生继续阅读的期望。包括后面英子因为自己的原因抓住小偷,又惋惜他并不成为绝对的坏人的举动,都让你觉得这个世界上的温暖与深情,而这样的温暖都囊括在一个小孩子眼里。
3 故事中的“怒”
还是“惠安馆”的故事,英子看到疯癫的秀贞随即牵引出她悲剧的身世,被司康所抛弃,自己的孩子不知所踪,有人说这是一个悲剧,但我仍愿把它归结在“怒”中。因为愤怒司康的一去不返,愤怒秀贞的一蹶不振,也愤怒她得知妞儿是亲生女儿时却还是一厢情愿地追踪司康的去向而导致惨死的结局。
相信很多人看到《城南旧事》中女性的悲惨人生时都是愤怒的,但是现代的我们却不能设身处地地了解到他们的思想。秀贞面对自己的命运只能被定义为一个疯女人,英子的母亲面对在外一家挨一家,一街挨一街吃花酒的丈夫只能默默等待他天明时归来,为生计劳苦多年的宋妈面对儿子惨死,女儿被送走时毫无反抗地坐上了丈夫的驴。
这里的情节似乎让我们看出了林海音对这种女性悲剧现实的反思,一方面女性的缄默和逆来顺受让林海音为女性地位发出了不鸣之音,另一方面这种男权主义又让林海音探讨传统社会对女性权利的无情扼杀
4 故事中的“哀”
如果说哀,秀贞,宋妈可能让所有读者感受到了哀伤悲凉,可是这里的哀却不是全书中心的哀。当我看到最后,“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再也不是小孩子了”时,我才感觉到,作为一个年仅十二岁的孩子,却要承担着成人的思维。因为她还有弟弟妹妹,还有悲伤中的母亲,所以她要镇定地上老高雇好的车,所以她需要不能招母亲生气,需要很多很多。英子被迫长大,可是谁有想过她也是一个孩子呢,她也是刚刚收下了小学毕业证书,却不得不挥别这些“城南旧事,”踏上新的成熟的道路。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那首在毕业典礼上歌唱的《送别》③,仿佛在送别同学,仿佛在送别她的父亲,更仿佛在送别她的童年。
总结
没想到不知不觉已经写到了故事的结尾,林海音先生用她富有魅力的文笔写出真实的情感,也让我们体会到其中的各个滋味。“乱世的小家圆缺见证了这个胡同女孩从诗性童真到花落成人的歷程”,也许这就是《城南旧事》的魅力。在市井气息中体会喜怒哀乐,通读此书也仿佛体验了城南生活,城南人生,体会有了英子的城南记忆。
注释
①《那五》是邓友梅创作的中篇小说,首发于1982年第4期 《北京文学》,曾经获得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②《儿童世界》是中国第一本以少年儿童为读者对象的杂志,商务印书馆创办,1922年1月创刊,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郑振铎主编。
③《送别歌》,是一首由艺术家李叔同作词的中文歌曲。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是城南旧事的主题曲。
参考文献
[1]王飞翔,谈电影《城南旧事》叙事与伦理的互动[J].山西:山西师范大学戏剧与影视学院,2019.
[2]侯雅倩,从小说到电影——漫谈《城南旧事》散文化叙事[J].甘肃: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20.
[3]尚东玲,《城南旧事》中宋妈悲剧形象及其成因分析[J].广东:现代交际,2019.
[4]石莹,把冰捂热——论《城南旧事》的主题意蕴[J].大众文艺,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