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水公园驳岸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2020-07-30吴雯静罗小娇

青年生活 2020年27期
关键词:景观设计

吴雯静 罗小娇

摘要:本文将以安州区花荄镇滨水公园中保护水体的驳岸景观为研究对象,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平衡、生态景观可欣赏以及亲水休憩等功能现状,分析目前公园水体驳岸存在的问题。在此现状基础上通过景观设计并结合软质材料铺设、植物种类配置等,解决滨水生态空间问题,修复驳岸生态系统平衡,重筑公园生态景观空间,缓解当地雨季内涝状况,形成多层次生态景观格局。

关键词:滨水公园;驳岸;景观设计

1前言

城市滨水景观的复兴已然成为世界性的潮流宠儿,同时滨水景观是一个城市建设开发的热点,也是城市景观作为城市名片中最具代表的地段之一,与此同时滨水驳岸是指滨水区域中的特定空间,是水岸交界线临近的土地或者建筑物,一般特指各类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1]而生态驳岸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驳岸,它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和调节,除具有护堤、防洪的基本功能外,可通过人为措施,重建或修复水陆生态结构,岸栖生物丰富,景观较自然,形成自然岸线的景观和生态功能。[2]

因此重视滨水景观中驳岸的生态设计,是解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平衡、打造良好舒适的人居环境等重要途径之一。生态驳岸的塑造需采取一系列的设计方法,例如建设材料的选取、景观植物的配置、地形高差的塑造等,使当地自然景观可最大化展现和共享。[3]

本文將以绵阳安州花荄滨水公园为研究对象,对其驳岸景观设计进行策略研究,为其它滨水公园的驳岸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2滨水公园驳岸景观现状

本文研究对象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安州区花荄镇,坐落于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城西校区东侧,紧临安昌河,北有多层住宅小区待建。周边道路四通八达,交通进出快捷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因项目周边环境优良,河岸风光宜人,固在此修建设计滨水公园,但通过分析该研究对象的驳岸设计,发现存在如下问题。

2.1植物设计单一

该地驳岸多采用硬质护坡,即使用混凝土浇灌得工程处理手法,一方面阻碍了水土交换,破坏了驳岸生态环境,极易导致植物种类的锐减、当地水质的下降等。另一方面,驳岸植被种类单一、视觉单调,缺失植物层次的递减搭配,极易导致当地生态结构的破坏、游客观景效果的下降。

2.2景观功能混乱

驳岸形体过于人工化,缺乏自然性和观赏性,且大多数驳岸区域无可靠近的亲水空间;部分驳岸植物嘈杂,阻碍亲水互动,难以满足亲水戏水的游玩心理。在整个滨水公园的建设上,过于重视环境重塑,破坏人文和自然景观的和谐过度,导致该地自然景观观赏性较差,功能混乱。

2.3文化挖掘不够

该滨水公园临近安昌河,有着深厚的江河文化底蕴和人文景观资源,生态湿地、江面风光、诗文辞赋都是其文化特色的产物。然在此项目基地实际驳岸处理上,驳岸被硬质材料所覆盖,并未很好的与当地区域的历史文化相结合,也未将人文景观资源充分利用,综上该驳岸缺乏特色,文化挖掘程度较浅。

2.4配套设施不足

驳岸形式单一,仅以交通为主且线性单一,极易导致产生视觉疲劳。同时园区经济消费能力较弱,难以带动增加游园人流量,周边服务设施欠缺,开发层次较浅,影响园区游人观景感受,难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

3滨水公园驳岸生态重构

3.1凹槽植物种植模式

由于花荄滨水公园位于绵阳市,地处多雨地带,因而驳岸的功能不仅要满足景观设计而且要承担防洪护岸的责任。在选择驳岸设计材料上,首要考虑了他的水文安全,因为采用大面积的混凝土浇筑的斜坡面,其中各类卵石相互交错穿插铺垫。[4]为使驳岸更加牢固,以凹槽植物的种植模式辅以固坡,以此同时为水中的动植物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重构生态平衡。

3.2多感亲水空间塑造

滨水公园中驳岸空间是游人休闲娱乐行为发生最为频繁的地段,其中该地拥有良好开阔的观景视野、远离城市喧嚣的静谧空间,自由新鲜的空气等等,这些都吸引着游人亲水、近水、戏水。花荄滨水公园驳岸的亲水空间打造遵循自然景观和现代活动之间的关系,创造符合游人的行为心理及精神活动的理想空间,如静态的驻足观江、惬意垂钓和动态的戏水平台、广场活动等。

3.3驳岸景观视觉美化

驳岸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独特的线型构成要素具有一定的视觉美学价值,也是组成城市印象的主要名片之一。在驳岸景观营造中,应遵循自然规律并结合景观手法,在地理、人文、历史中寻求灵感,创造符合当地城市的形体设计。[5]花荄滨水公园驳岸设计则根据水流流态,结合当地三江文化,将其设计为波浪形状的观江平台,以此景观艺术设计手法提高了驳岸的视觉美观程度,强化该地的自然属性和人文特点。

3.4驳岸活力空间营造

城市的滨水区见证着一个城市的兴衰交替,一个优秀的滨水公园的修建势必带动区域内的经济提升和资金的流动。花荄滨水公园驳岸设计为观江平台,该地为眺望对岸和江景的最佳地点,同时修建休闲咖啡厅等消费空间,为游人提供庇荫纳凉,休闲交友的好去处,与此同时带动局部地区消费,增加园内游客人流量,令该地重新充满活力。(图一)

4结语

本文结合安州区花荄镇滨水公园的生态驳岸设计,将景观的生态、观赏、文化、防汛等功能有机结合,希望为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发展和应对城市洪涝灾害提供一定借鉴意见。

参考文献

[1] 谢晨. 城市滨水驳岸的景观设计探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33).

[2] 许莹. 滨水区景观生态设计研究——以”中易水公园”为例[D]. 2013.

[3] 史美佳. 北方城市滨水带状公园规划设计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3.

[4] 树全. 城市水景中的驳岸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07.

[5] 郑林璐. 基于“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的乡村滨水景观设计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

本文指导老师:罗小娇

猜你喜欢

景观设计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关于园林艺术设计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初探
图书馆建筑景观设计
地域文化的延续
地域文化对景观设计的影响探讨
景观设计学课程教学与实践研究
关惠聪等
伍丹景观设计作品
张鑫、靳政景观设计作品
关于市政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