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阅读教学路径探微
2020-07-30刘思佳
刘思佳
新课标在总体目标与内容中就学会运用阅读方法指出“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开展体验式教学很有必要,而且切实可行。体验式阅读教学需要注重的是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打通学生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之间的联系,以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一、在自主学习中体验
开展体验式教学,需要教师转变角色,努力从教的主角转变为以指导、陪伴为主的角色,也就是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堂,坚持学生能够自己学懂的不教,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即使是学生不懂需要教的内容,也是以指导和点拨为主,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经历思考、发现和解决问题,在亲身体验中强化理解,逐渐感悟语文学习的特点,进而把握语文学习的规律,慢慢进入语文学习的自由王国。
如教学《寓言二则·亡羊补牢》(二年级下册第12课),这是一篇传统的具有经典意味的寓言故事,许多教师习惯于传统的教学理念,以故事的方式从头开始教学,学生则跟在教师一步步要求后面去读故事,效果往往不佳。引入体验式教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在阅读故事的基本内容后,组织学生进入自主阅读之中:先是提出自主阅读中发现的问题,互相交流之后,把解决不了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解决;教师此时需要梳理学生提出的问题,并适当进行分类,以确定学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如课文讲到两次丢羊,发生的情况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养羊人在第二次丢羊后才补羊圈?这样的结果所呈现出来的意义是什么?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学生认读课文并进行思考才能获得理解的,而且往往还需要加上学生的体验才能感悟。如果学生一时理解不到位,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体验。那就是生活中有没有出现过犯了错误还抱着侥幸心理不想纠正,结果很快就第二次犯错误,此时才痛下决心立即改正。只有当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教师指出成语故事的后一半:“犹未为晚”,学生接受起来,才不觉得突然。
二、在咀嚼词语中体验
统编教材把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理解的词语作为单元语文要素安排学习,可见词语教学在阅读中所占的位置多么重要。在许多人眼里,理解词语最有效的手段是查阅工具书。其实比工具书更高效的词语理解方法是结合语境和生活实际来揣摩、理解、咀嚼词语的意思。这样的理解虽然不像工具书中那样准确,但更具有阅读者自身的独特体验在其中,一旦获得理解就能够自动进入学生的语言仓库中积累并有效运用。
如教学《剃头大师》(三年级下册第16课),课文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小沙连忙摸自己的耳朵,看它们还在,就无所谓了。”句子中的“连忙”和“摸”看上去是比较平常的词语,在其他地方经常见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但用在具体语境中,却能够表达出十分微妙的意味。课文一开始就写小沙“天生胆小,他怕鬼,怕喝中药,怕做噩梦,还怕剃头”,这些“怕”中,前面几个怕大家都能够理解,但“怕”剃头的原因仅仅从字面意思是难以揣测的。接下来小沙为了剃头与剃头师傅结下的冤仇,更让人弄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最后小沙为了避免去理发店剃头,竟然“央求我替他剪头发,并答应剪完后付给我五块钱”,这样的情形导致小沙怕剃头的原因更加扑朔迷离了。直到此时小沙听到“我”喊出“坏了”的叫声,他的动作才揭晓了谜底:原来他怕剃头是怕耳朵被剃掉!“连忙摸耳朵”这一直接的反应,彻底地暴露了人物内心的恐惧所在,而这其实只是一个孩子从小的误解导致的,还成了他最在乎的事情,常常耿耿于怀。不难看出,这里的“连忙”“摸”的理解,就不是工具书能够奏效的,而是需要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通过体验自己在什么情况下会直接去摸摸身体部位的某一个器官还在不在,来感受课文中的小沙当时怕的心理反应。
三、在创设情境中体验
“读书应有境,入境始为亲”。有助于文本学习的教学情境,可以从不同角度来进行创设,有的需要影像画面帮助理解的,可以通过多媒体来建构教学情境,将一些静态的内容转化为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有的需要学生进入此情此景中的,可以让学生进入大胆想象中去体验,以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还有的需要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教师可以创设类似的情境,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同身受等。这些都需要教师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来确定合适的创建方式。
如教学《观潮》(四年级上册第1课),课文是用文字表达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的,还配有潮水滚滚而来的插图,但给人的感觉总是属于平面上的东西。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从中央电视台直播钱塘江大潮的记录片中,选择与课文内容表达相关的画面,配上课文文字,在课堂上适时播放,让学生在阅读文字之外,借助视角、听觉,生动直观地感受大潮带来的巨大震撼。通过画面中的标尺,体验浪头滔天的感受;通过浪头把停在题上的中巴车冲走,感受潮头的巨大冲击力;通过观潮人的呼喊被淹没,感受潮声压倒一切的声势。教学中,教师还需要适时将一些独特的画面进行定格,也就是停下来,让学生把最直接的感悟和体验说出来,自然也还有比一比谁说得生动、形象,说出了自己真切体悟。然后,再与课文表达的文字进行对比,以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语言文字的规范意味所在。
四、在互动交流中体验
学生阅读课文也是一样的,不同学生阅读同一篇课文所获得的印象肯定也不尽相同。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就阅读所获进行互动交流,让课堂呈现多元情感的碰撞,各种体验交叉。以此来培养学生学会在阅读之中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体验式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
如教学《那一定会很好》(三年级上册第9课),课文写一粒种子从发芽到成为阳台上的木地板,这一生的经历之中都充满着一种感觉——希望和将要发生的事情都“会很好”。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进入文本之中,一次次地去感悟、体验这一粒種子不断产生的新希望——“那一定会很好”。随后进行互动交流,不仅需要说出从一种情形到另一种情形所包含的希望是什么,而且要表达出为什么希望总是能够带给人一种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这样的互动交流,学生才能进入那一粒种子的内心世界中,找到与儿童内心世界相似的情感共鸣点,进而说出一些课文中不曾出现的新希望。当然,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教师不可置身事外,而是需要引导、参与,使学生能够顺利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使互动交流尽量把体验的意味呈现出来。
总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活动中开展体验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通过咀嚼关键词语、创建理解情境、开展互动交流,可以提升对文章情感的深刻领悟,有一举两得之功效。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城中实验小学 (21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