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堂教学语言的创意设计
2020-07-30车惠
车惠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教学语言展开创新探索,这样才能成功调动课堂积极因素,形成强大教学促进动力。导语设计要激越澎湃、过渡设计要和谐自然、解读设计要声情并茂、结语设计要绕梁三日,教师对课堂语言进行深入研究,针对教学实际作出理性选择,能够成功激活学生学习热情,还能够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态度和学习精神。
一、导语设计要激扬澎湃
课堂导入阶段是教学第一环节,教师在导语设计时,需要给学生多种感官带来一定冲击,唯有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才能获得最为理想的发动效果。因此,教师在导语设计时,需要凸显其情绪性。教师慷慨陈词,学生也会深受感染;教师激越澎湃,学生也会积极回应;教师设置悬疑,学生也会深入思考。导语设计讲究技巧和方法,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才能设计出最为合适的教学语言。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其调度效果会更为丰富,特别是多媒体的巧妙设计和应用,可以为学生多种感官带来冲击。在教学《三月桃花水》时,教师先为学生播放《春天在哪里》歌曲,然后为学生做出导入:春天是美好的,这种美好体现在众多方面。你看到的是美景,你听到的是美声,你嗅到的是美味,一切都是那样的清新和温柔。特别是春天里的小河,像小铃铛,将人带入那仙境一般的画面中,让你流连忘返了……学生听教师诗意般表达,都显现出极高的接受度。学生开始陶醉到这春色之中,教师趁机发动教學,为学生展示文本诵读音频材料,课堂学习进入佳境之中。教师让学生仿读训练,课堂内书声琅琅,学习氛围逐渐形成,教与学达成更多和谐。
在这个课堂导入环节,教师利用最有形的语言展开导引,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感知的机会。学生对春色有无限的崇敬和向往,教师诗意引导,成功激活学生学习思维,形成崭新阅读学习契机。
二、过渡设计要和谐自然
课堂环节转换时,教学内容更替时,都需要教师运用过渡语言来调动,在教学具体设计和运用,教师要对教学实际和学生接受能力做出正确判断,以便设定最为适合的教学语言。教学过程有更多环节构成,教师教学语言设计精当,不仅能够提升教学紧凑性,还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过渡语言体现转承启合,教师要有明确的设计方向,从什么角度展开启动和游说,考验教师的教学设计智慧。
教师在教学环节转换时,需要有应激能力,根据教学实际作出必要的教学用语设计,确保教学程序的连贯性和顺畅性。如教学《飞向蓝天的恐龙》,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质疑讨论时,为学生准备了这样的调度语言:大家提出了非常好的问题,这也是老师想弄明白的问题,如果只是看教材,很难解决这些问题。好在大家都有阅读积累和准备,特别是阅读了大量的教辅材料,自然有更多的学习积累,对解决这些难题有一定帮助。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自由讨论,大家集思广益、畅所欲言,如果能够达成一些学习共识,这是最好的。即使不能统一意见也没有关系,阅读本来就是大家的个性学习行为……学生听教师这样引导,都自觉进入到讨论互动环节,课堂学习研究气氛逐渐形成。教师为学生做出了更多说明和提示,让学生都能够顺利进入到阅读讨论环节。
教师为学生做出教学情节转换说明,对学生做出更多提示和鼓励,为学生展开集体讨论提供更多方法和途径,确保课堂质疑讨论活动顺利启动。教师的教学调度带有即时性特点,不需要事先做出更多设定,只要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启迪,让学生从中获得一些学习帮助,顺利进入到下一个学习环节,这样的过渡语设计就是比较适合的。
三、解读设计要声情并茂
教师文本解读时、学法传授时、鉴赏操作时,都需要有解读语言的应用,如何才能体现语言的渗透力,启发学生学习思维,这对教师提出更多思考。教学语言没有固定模式,教师需要审时度势地作出合理应对,在教学执行过程中,采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语速,需要充分考虑教学现实,唯有适时、适当、适度地投放教学语言,才能形成丰富教学动力,切准学生学习心理,建立教学亮点。
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文言文时,需要观照学生接受实际,以提升教学设计适配性。在教学《铁杵成针》这篇成语典故时,教师先与学生一起逐字逐句地解析内容,然后为学生做深度发掘:只要坚持不懈地努力,就算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这个故事寓意鲜明,其哲理浅显易懂,可谓是老少皆知。恒心、毅力是成就大事业的必备条件,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面对一些困难和挫折,唯有坚持和忍耐,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教师慷慨陈词,为学生做点拨和启迪,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思考。为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触动,教师为学生布设了主题演讲活动:针对毅力和坚守为主题,写一段演讲词,并现场展示给大家听。学生接受这个任务后,都积极行动起来,很快就完成了演讲稿的撰写。
教师在文本解读中运用更为生动的语言展开诱导,给学生带来更多学习触动。特别是让学生撰写主题演讲稿,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并在多重思考之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教师讲述的道理比较直白,学生都能够顺利接受,在演讲稿的撰写中发挥重要作用。
四、结语设计要绕梁三日
课堂教学小结环节,教师需要运用带有启迪和反思的语言展开设计,为学生提供更多思考的机会。教师要针对教学实际作出多元思考,为学生提供更多带有启迪性的结课语言,以成功调动学生学习思维,形成丰富学习契机。运用悬疑问题、投放适合训练、提出殷切希望、鼓励学生归结,都能够带来更多触动力,教师科学选择结语方式,为课堂教学画上圆满句号。
结语设计没有固定格式,教师需要综合考虑课堂教学实际,针对学生学习思维情况,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机会,真切地触动学生心灵。这样的结语设计才能够起到“绕梁三日”的效果。如教学《白鹅》,教师在结课时这样设计:动物在我们生活中最为常见,为什么作者能够形象写出白鹅的突出特点呢?这是因为作者对动物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特别是动物生活习性方面的特点,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观察过程。从现在开始,如果有接触动物的机会,展开刻意地观察吧,看谁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关于动物的写作。
在这个课堂结语中,教师先对文本写作进行归结,指出文本精彩的原因,然后给学生以更清晰的建议,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精神,对生活中的小动物的特点进行留心观察,以便找到写作的切入点。
教学语言是不是有特色和感染力,对学生学习有直接的影响。教师利用教学语言展开教学,自然要对相关语言展开审视和思考,在什么环节用什么样的语言最为合适,这是教师最需要直面的课题。教师语言有多少温度,便能够给学生带来多少温暖,在教学不同环节运用不同语言展开教学调度,这是对教学基本功的具体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房村镇中心小学(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