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对大理特色产业的启示
2020-07-30张晓燕高景舜黑银川
张晓燕 高景舜 黑银川
摘要 在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农业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上海都市化农业产业局面既有有利的外部条件,又有政府的有效政策支持和科技支撑,还有农业人的创新动力,提出大理州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使粗放农业向精细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 上海浦东新区;大理州;农业;优势;政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 F3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4-0223-02
根据《大理州沪滇扶贫协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认真做好2019年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项目资金绩效管理的通知》和《上海市对口支援与合作交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2019年上海市对口帮扶云南省项目资金计划安排的函》相关要求,笔者于2019年9月20日至12月20日赴上海浦东新区跟班培训,在为期3个月的学习过程中,总结了浦东新区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不仅有客观的外部条件还有农业部门的协调帮助,更有农业人自身的创新意识。环环相扣,共同促进,形成了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1 背靠上海大都市,为农产品销售提供便利条件
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截至2017年末,上海市常住人口约2 418.33万人。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报告提出,要“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至此上海市经济和城市建设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发展。大理州的总人口有359.93万人(2018年末),上海市人口约为大理州的6.7倍,这还不包括每天上海的流动人口数。按每人每天消耗50 g稻米、100 g蔬菜、100 g肉、200 g水果、100 g牛奶计,上海市每天要消耗120 916.5 t稻米、1 241 833 t蔬菜、1 241 833 t肉、483 666 t水果、1 241 833 t牛奶。
2 上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量充沛
上海所属地区为长三角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降雨量充沛,为农产品种植提供了有利条件。共有43 104条河道、41个湖泊,全市河湖面积共629 km2,为农业灌溉提供了有利条件。河道密集可灌可排,无论是发展种植还是养殖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1]。
3 有利的农业政策和科技支撑
3.1 完善的农业保险政策
上海市农业保险体系较为完善,有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生猪1 000元/头,水产养殖5.25万~6.00万元/hm2,西甜瓜(秋收)2.25万元/hm2)、农机保险、驾驶员保险等。出资方采用“8+2”模式,即政府出资80%、个人出资20%,有效降低了农业风险。有效的主体风险评估模式,即农业主体采用信用等级制度,在申请国家、地方项目时作为有效的参考条件[2]。作为补充的民间组织——农协会,农协会为会员单位提供政策和科技支撑,统一包装、统一调度,为农产品销售降低风险。对于应急性事件,如非洲猪瘟,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农业农村委和市财政局等7部门联合印发了《上海市应对非洲猪瘟疫情影响 做好生猪市场保供稳价总体工作方案》(沪发改价调〔2019〕2号),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大财政补贴力度,给予种猪场、地方猪保种场和规模化猪场临时性生产救助补贴,原种场种猪按每头200元/月标准,给予11个月补助;年出栏1 000头以上规模猪场,能繁母猪按每头25元/月标准,给予11个月补助。
3.2 有效的科技支撑
浦东新区在2013年立项建成的农用地管理信息系统,从该系统界面可以直观地看到农用地的具体面积、用途、使用者等详细信息,每年春、秋播更改2次,最小的后台操作单位为“村”,不用安装软件,上网打开浏览器即可观看每年度的水稻、蔬菜、果林面积等。并标示主体的信用等级等信息,种植面积实时掌控,风险超前预估。在畜禽产业中建立了《浦东新区重大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了覆盖全区的动物养殖存栏、防疫物资管理、日常免疫管理、抗体检测管理和疫情管理等数据库,实现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的远程管理,有效提高了管理能级,在办公室就能掌握一手疫病资料,大幅提高了疫病防控的效率,而更多要做的就是定期到镇上督察确保线上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3]。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实验室建设也达到了国家标准,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原子吸收、PCR等试验设备非常先进和完善,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4 自身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4.1 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依靠传统农业,但又不仅仅是傳统农业,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开创了“农业+N”的模式,把农业和物联网、互联网、生态、旅游、培训、心理康复治疗等结合起来,实现了循环农业、趣味农业的实际应用。大棚自动卷帘、土壤墒情自动监测、水肥一体化自动灌溉系统等智能农业应用广泛,每天只要打开手机APP就能在线看到每一个大棚的实际情况,便于适时灌溉、施肥、通风。
通过线下线上有机结合(盒马鲜生、叮咚买菜),果蔬订单式种植,不同省区果蔬调度,实现了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无缝对接。具有前瞻性的环保理念,种植火龙果的喷淋水为纳米臭氧水,土培为基质土栽培,在两垄火龙果的中间还铺设草坪,确保采摘时脚不沾泥。农场在规划之初就开挖河道,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在雨季时收集大棚顶部的雨水汇集于人工河道,通过人工河道的活性炭颗粒净化雨水,实现雨水的循环再灌溉。
开发新式品种的野菜(马兰头)轮种、套种模式,一年中与甜瓜、西瓜、丝瓜、玉米实现轮种、套种,实现了土地的最大化利用,有效增加了经济效益。以家庭农场为开端,带动全村的引领模式。
4.2 完善的农产品安全追溯体系
政府引导企业自发建立的农产品溯源体系,从基地采摘到最后配送,全程皆可追溯。其中有政府主导的产品抽检,也有企业自己的产品每日例行检查,每一批基地配送的农产品都有检测报告,再由专门的冷链车配送,保证了食品品质新鲜和安全。从大豆的种植到豆腐的产出,都可追溯。如豆制品中的豆质、电子档案、二维码及条形码追溯体系。
4.3 城市发展与畜牧业的有效衔接
上海從建成国际大都市的目标出发,“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畜禽大规模退养的要求。对散养、河道两旁等养殖场做了退养,只保留了部分养殖场,截至目前,已退养了105家大型畜禽养殖场[2]。畜牧业工作方式也做了调整,畜牧业从细处、精处入手。抓好饲料、兽药的监管,对疫情方面定期采集血液制品做好动态排查。如浦东新区对马定期排查马鼻疽和马传染性贫血以确定疫情,防重于治,一经确定,即刻扑杀。
5 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依托上海开放大学,与中国农业大学、上海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合作建立“技能培训+职业教育+职称申报”逐步晋升的培育机制,为新农人成长提供了通道。重点结合产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开展现代农业实用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三农”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创业能力等全方位培训,着力提升农民的职业素质和经营管理能力,多措并举,全力培育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乡村振兴相适应的现代农业人才队伍。这一批队伍将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农村致富带头人,成为农业技能人才,向农业提供社会化服务,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军。
6 大理州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大理州地处西南边陲,平均海拔2 000 m,年平均气温15 ℃,高原特色是优势,人口少、销量小是劣势。发展现代化农业应因地制宜,既看到发展特色产业的地理、气候环境优势,又要提高农产品质量,打造绿色、有机品牌。大理州特色产品非常多,如高原奶、乌骨羊、红骨羊、无量山乌骨鸡、高山松茸、鸡枞等野生菌,具体到每一个县市都有特色产品,最主要的就是扶植一批农业主体,形成主体带动机制,与州外、省外市场订立长期的供销合同,彻底改变盲目生产局面,结合多种产销方式、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联动机制,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动态平衡,结合当前的菜篮子工程,抓住契机提高产品质量,由政府牵头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由农业协会建立农产品保障制度[4]。总之,扶持一批农业企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从根部挖掘企业发展的创新力,从外部保障企业的生命力才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7 参考文献
[1] 曾书琴.发达国家都市农业的成功经验对我国的借鉴与启示[J].广东农业科学,2011(10):197-199.
[2] 刘希磊.国内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典型模式的成功经验借鉴[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22):238.
[3] 陈良正,冯露,罗雁,等.国际庄园经济发展经验对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庄园经济发展的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14(11):290-296.
[4] 周丹丹.新常态下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与实践:以四川蒲江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1):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