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往往“差很多”
2020-07-30郦言
郦言
说到“差不多”,不禁想起胡适先生《差不多先生传》中的一句话:“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这里的“精明”是“精细”或“认真”的意思。虽然作者有诙谐之意,但从现实情况看来,我们的干部队伍中,确也不乏一些存在“差不多”思想的干部,这种现象就值得警惕了。
毋庸置疑,“差不多”心态,体现的是一些干部对工作降格以求,不讲进步、不求完美甚至得过且过的不良倾向,是一种错误的工作观,必须予以警惕并及时纠正。平心而论,“差不多”干部的确也在干工作,但他们认为干得“差不多”,并不会对工作和事业产生多大影响,于是习惯成自然。这或许就是“差不多”干部能够坦然承认“差不多”的原因所在。
殊不知,“差不多”其实“差很多”:99℃的水不能够沸腾,就是因为差了那1℃。对于所做的工作,如若每一位干部都以“差不多”了事,那么许许多多的“差不多”累加起来,就会差很多、差太多,最后就会差之千里。对于未来的工作,如果目标降格以求,措施马马虎虎,那就难以有效应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挑战,甚至会在实际工作中溃不成军、败下阵来。坦率地说,某个干部、某项具体工作的“差不多”,也许只是小小的“蚁穴”,但一个个“蚁穴”连一起,就可能积小为大,毁掉事业的长堤。
“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古话犹然在耳。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人生不满百年,做的也就是那么些事。做一件事情,干一项工作,应该创造一流,力争优秀。”据党史记载,周恩来总理最听不得“估计”“大概”“差不多”这种模棱两可的词汇,任何工作都务求准确。有一次,秘书见他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核对,实在太辛苦,便劝说:“别人都算过了,差不多您就不要再算了……”话还没讲完,总理眉头便皱了起来,“这是多余吗?”他举起计算器,“要我签个字很容易,提笔一划就行。可是事关国计民生,国家的资金,人民的血汗,我是提笔千斤啊,不敢不慎之又慎!”
“差不多”心态害人、害己,贻误党的事业,损害群众利益。今年以来,我国发生了新冠肺炎疫情,前进的中国遭遇一场重大公共卫生危机,迎来一场大考。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经受住严峻考验的我们克服困难,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姿态奋力前行。当此之时,各级干部都应摒弃“差不多”心态,自觉提高工作标准,力求精益求精,始終以“差很多”的奋进姿态投入到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关部门要及时给工作进度缓慢、工作质量一般的干部扯扯袖子、敲敲警钟,让那些只求“过得去”的“差不多”干部过不去、立不住,让那些真正勤勉为民“过得硬”的干部腰板硬、立得牢。如此,我们的事业才会有更加光明的前途。
责任编辑 / 丁兆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