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2020-07-30艾秀云
艾秀云
摘 要 随着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建设越来越受到各事业单位的重视。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推进对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都存在些许问题,只有对问题进行分析并找出合适的解决方法,事业单位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才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管理
一、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意义
内部控制作为提高事业单位管理水平,促进事业单位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事业单位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事业单位而言,有效的内部控制可以推动单位办事效率的提高,使其更好地为广大人民服务。此外,内部控制还可以提升单位的财务水平,保证单位的经济效益。另外,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推进可以促进单位内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开展,有效避免腐败现象的出现。
二、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单位内部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较为淡薄
就目前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对内部控制工作并未产生足够的重视,和企业相比,其内部控制意识更为淡薄,这种现象大多出现在事业单位管理层中。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在开展相关工作时,对内部控制缺乏较为深入的认识,对其重要性的了解浮于表面,难以找到正确有效的推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方式。同时,还有一些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对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和内涵不够了解,难以将内部控制和单位当下的实际情况有效地结合起来,内部控制难以发挥自身的作用,事业单位的发展受到限制。另外,还有部分事业单位的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偏差,认为财务部门的预算控制可以代替单位的内部控制,所以没有必要开展内部控制工作。
(二)制度的有效性较差
就目前情况看,部分事业单位在推进内部控制工作时,其制度的有效性较差,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事业单位现行的关键制度不够完善,如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或未得到有效执行,单位资产管理制度不够全面,有些事业单位的人员选拔聘用机制存在缺陷,奖励机制有缺位现象,这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是极其不利的。第二,事业单位现行的某些制度过于陈旧,与单位当下的发展情况不相适应。当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或单位的管理要求发生改变时,单位内与之相对应的制度并未及时作出调整和完善,相应制度的适用性不强。第三,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由于财务部门之外的其他部门对制度的认识不够深入,或者在内部控制工作中的参与度较低,因此开展相关业务时选用的方法不够正确,业务流程不够连贯,也不够规范。相关人员职责权限的划分不够明确,内部控制制度本身存在缺陷。第四,事业单位的“一把手”在工作上具有绝对权威,在资金支付和业务办理上,工作人员只关注领导签字,对审批流程的科学性和规范性认识不足,相关制度的约束力和威慑力不足[1]。
(三)专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事业单位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同时其所承担的工作内容与从前相比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不仅是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要与其实际情况相符合,负责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也要满足内部控制的实际要求。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大部分事业单位中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且与其他企业相比,事业单位从业人员较为固定。部分财务岗位上的人员缺乏单位目前发展所需要的现代财务管理技能,这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和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推进存在不利影响。
三、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
事业单位在推进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尽全力创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推进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为相关制度的有效落实提供了保障。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需要加深内部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了解,强化其内部控制意识,以便为内部控制活动的开展创造更加良好的环境。
第一,事业单位要从自身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实际情况入手,不断加大内部控制的宣传力度,并定期对单位内部人员进行有关内部控制理论的培训,加深单位内部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逐渐强化其内部控制意识。
第二,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对各部门及相关人员的职责权利进行明确,并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源和其他各项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配置,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实施。第三,事业单位要将内部控制工作和内部人员联系起来,使单位的全体员工都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在单位内营造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工作的氛围,不断强化其内部控制意识。
(二)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内部控制建設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其制度建设应该严格遵循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适应性和有效性的原则[2]。
第一,事业单位建设的内部控制制度,应覆盖单位所有的业务活动,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具有全面性。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之初,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要与其他部门进行充分有效的沟通,以便及时准确地掌握其他部门的情况,并让其他部门认识到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意义,共同构建内部控制制度框架,制定更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内部控制制度。
第二,事业单位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要对关键业务和存在重大风险的业务环节进行明确。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关键业务的制度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预算控制制度。在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实施过程中,预算控制占据核心地位,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相关人员在开展预算编制工作时,除人工费用外的其他费用都应该选用零基预算的编制方法。同时,为了提高预算编制与单位业务之间的契合度,单位所有部门都应该积极参与预算编制工作,共同对在预算期内可能发生的所有费用项目进行讨论和分析,对每一项费用项目都要编制相应的预算方案。另外,在对单位各个部门的预算进行汇总时,财务部门要与相关部门充分沟通,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准确性,增进其他部门对预算工作的了解。在预算执行阶段,财务部门需要按月对各个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将结果告知相应的部门。在此过程中,财务部门要提醒预算实际执行情况不理想的部门,保证预算执行的有效性和严肃性。
二是资产管理制度。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要加强自身的资产管理工作,尤其要重视资产的使用和处置环节。单位资产的使用环节主要包括资产的保管和领用。对于一些资产领用数额较大或超过限额的资产领用行为,单位要建立严格的资产领用审批制度。对于那些涉及设备更新的资产领用行为,相关人员在领用资产的同时要交回报废资产[3]。在此过程中,财务部门要定期与资产管理负责人进行账务核对和盘查,并建立相应的资产定期盘点制度。在对单位资产进行盘点时,事业单位要委派除资产管理负责人之外的人员参与盘点工作,最终形成的盘点表需要相应部门签字确认。在对单位资产进行处置时,对那些并非因使用到期报废的设备,需要相关部门出具相应意见作为资产报废的依据。
(三)提高财务人员的整体素质
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时,需要做好内部人员的培训工作,并加大人员培训的力度,为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内部控制管理基础。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要对与内部控制有关的部门和人员的实际情况进行摸底和调查,对于一些无法胜任岗位工作的人员,单位要根据实际情况对其岗位进行调整。同时,事业单位还要根据实际需要定期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如单位可以采用“请进来”或“送出去”的方法对相关人员展开培训。另外,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单位要不断加大人员的培训力度,并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全面性,促进人员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使单位人员更满足当下社会事业单位的发展需求。
四、结语
本文以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为中心,首先简述了事业单位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意义,然后分析了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对策,旨在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帮助。
(作者单位为内蒙古多伦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 于钊.论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重要性[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9(03):213-214.
[2] 方芸.提升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探究[J].财会学习,2018(35):247+249.
[3] 戈春霞.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8(36):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