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陶艺文化提高艺术素养

2020-07-30袁晓丽

求知导刊 2020年18期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摘 要:陶艺,集思想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于一体,具有实践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陶艺的制作,懂得了劳动能改造自然,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陶艺营造出的艺术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感受到了陶艺的美感,发展了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等,促进了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美术;陶艺教学;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0-0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18-0087-02

引 言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教师要指导“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陶艺是一种综合性艺术,集动手能力、审美情趣、创造性思维于一体,非常受学生喜爱。小学美术教师应如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陶艺教学,提高学生审美水平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多玩多看,激发学生对陶艺的兴趣

小学生天生喜欢玩泥巴,在玩泥巴的过程中,既感知了泥巴的可塑性,又能通过造型艺术,使想象的东西创造性地变成现实的物体,在活动中收获了成就感。玩泥巴就是初步的陶艺活动。玩泥巴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美术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陶艺教学课程“有趣的勺子”中,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观察勺子特征,并进行立体塑型上面。首先,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勺子的形状。通过观察,学生逐渐掌握了勺子的外形特征、装饰特点。在学生操作环节中,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勺子形状,并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创作。在欣赏与交流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自我推荐优秀作品,再进行重点评析。在评价环节,教师采用学生自评与教师讲评相结合的方法。有的学生只重视装饰,不重视勺子的实用性;而有的学生只重视实用,装饰缺乏新意。通过评价,学生真正懂得了艺术与生活的联系,即艺术离不开生活,生活因为有了艺术而更加富有生命力[1]。

二、大胆创新,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陶艺需要学生手、眼、脑协调互动、相互配合,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学生的智力开发离不开灵活操作,而陶艺的制作更是精细活,需要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手脑并用。因此,陶艺制作的过程,不仅是学生智力发展的过程,还是他们感知力、观察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高度结合、高速运转的过程。

例如,在教学“漂亮的盘子”一课时,学生经过了前期的练泥、制胚环节,接下来要给盘子上色与雕刻。教师出示了许多的中外美丽的盘子,让学生欣赏盘子上的花纹结构,学习如何上色,如何在泥柸上刻出花纹。有的学生用刻刀刻出人物图像,有的学生用刻刀刻出简单的山水,有的学生用画笔在盘子上点点画画。同是盘子,学生表现出了不一样的艺术创造力,将人物、动物、植物等“搬上”盘子,用对称型、放射型等表现手法,表现出自己的艺术个性特色。

陶艺不仅是一种美术技能训练,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教师要重点挖掘学生创新思维的特点,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的个性艺术表现更富有张力。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技法引导、思维点拨等方法,鼓励学生创新,必要时为学生设立展台,或者将作品发表在学校网站,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

三、结合实际,培养学生表现美的能力

艺术来源于生活实际,人们在生活中的美好感受,能够用艺术完美表现出来。陶艺是人们在长期的生活中产生的用品,是生产生活的产物。教师应引导学生善于用陶艺展现生活中的美,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热爱[2]。

1.利用生活中的辅助材料,展现陶艺魅力

泥土具有可塑性,一些居住在农村的学生,可以轻松找到一些干净、有黏性的泥土。居住在城市的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购买合适的陶泥,进行塑型训练。由于泥土可塑性强,学生使用揉、团、搓、捏、接等方法,能轻易打造丰富多彩的世界。生活中的石子、树枝、木桩,乃至草叶,都可以与泥土整合,更好地表现人物特征。

在教学“脸谱”一课中,教师在引导学生表现“千变万化”的脸谱时,可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脸谱,方形脸、圆形脸、国字脸、锥子脸等,在操作时,鼓励学生用常见的石子、树枝、纽扣、珠子等进行辅助造型,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由于辅助事物本身的色彩与形状不同,学生的陶艺作品呈现出了不同的艺术效果。

2.同一作品,鼓励用不同形式展现

在“美麗的茶杯”创作过程中,有的学生将陶土压平,分成两块,一块做杯底,一块卷曲成杯身,然后用黏土拼接。有的学生直接将陶泥搓成细细长长的一条,再将之盘绕、垒高,形成茶杯的模样。有的学生运用机器等工具,直接将陶泥变成杯子。学生的作品百花齐放,相同的、类似的作品,用不一样的手法表现,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就是不一样的艺术。

3.相互合作,共同表现生活主题

学生喜欢共同创作,因为在同一生活主题中,个人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主题来表现。例如,在创作“乘凉的人们”中,有的学生在泥坯上插上树枝,做成一棵棵大树,当作整个主题的背景;有的学生做了两个小娃娃,憨态可掬;有的学生用泥捏了个老爷爷,拿着树叶做的蒲扇在乘凉;还有的学生表现看星星的女子、擦汗的大汉。大家通力合作,制作同一幅主题作品,不仅体现了学生的艺术特色,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从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相互配合的默契,有助于学生间建立深厚的友谊。

4.善于利用环境,启迪学生心灵

生活中的美在于发现,不论是城市的公园、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还是乡间的田野溪流、村舍、树木,都是很好的创作素材。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美、学习表现美和创造美。例如,一片树叶,教师让学生观察其形状、颜色,想象树叶是有生命的,如早晨树叶凝结露水的美;阳光照射下,反射阳光的美;微风吹拂下,树叶翩翩飞舞的美。

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采用示范法,让学生看实物并联想。例如,在开展“小房子”陶泥课时,教师先让学生说说自己家房子的特点,找找邻居的房子有何特色,是高的、矮的、尖顶的,还是圆顶的。接着,教师展示用陶泥做好的有特色的房子,学生惊叹于陶泥做的房子的美,产生了创作的欲望,也想自己动手制作。这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动手“造”房子。当学生遇到困难,无法展现心目中的房子时,教师可稍加点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创作,体验到创作的快乐。

四,借助网络,提升学生审美情趣

陶艺教学,除传统的美术教学方法外,多媒体网络教学能把陶艺教学中学生需要掌握的重难点进行展示,便于学生掌握陶艺技能。丰富的网络资源,充实了小学美术资源,使美术教学内容变得越来越丰富。

常见的陶艺是瓶瓶、罐罐或者茶壶等,生活中有的陶艺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孩子欣赏;生活中没有的陶艺作品,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网上欣赏。网上教学不但缩短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了大量陶艺信息资料,欣赏到更多美好的陶艺作品,对启发学生灵感,提高学生表现美的水平起到了极大的推进作用。同时,教师还可利用网络的交互功能,引导学生在网上进行研讨,从而增长学生的见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收集、整合能力。

五、适当规划,合理组织陶艺活动

陶艺教学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还可以利用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以便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例如,教师可以组织陶艺兴趣小组,丰富小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开展陶艺大赛,促进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陶艺教学要发挥学生爱玩泥巴的天性,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并将有关陶艺的相关知识与要点融入有趣的学习中。同时,教师要给孩子提供充足的材料,即工具要完备,泥土要充足,还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与空间,使学生在不断接触陶泥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泥土特性,发挥自身的空间思维和空间制作能力,在欣赏和创作中,体会劳动和创造的快乐。

在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让低年级学生从简单的饼干、生日蛋糕、水果、泥碗、搓面条、蘑菇開始;随着知识与技能的提高,中年级学生可以逐渐进行精细化制作,如表现鱼、小鸭子、乌龟、小兔、企鹅、青蛙等特征,学习拍打泥板,在泥板上练习粘贴泥片,做花花草草、蜻蜓、蝴蝶等,或者学习镂挖脸谱,利用工具制作成型的瓶、花盆、篮子等;高年级学生可以改变泥条盘筑的方向,学习制作花篮、草帽,制作储蓄罐、圆锥形的杯、盆等。高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想法多,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用模型或手工裁切,做高耳环花瓶,或在泥板上镂刻诗词、山水、树竹花,或用泥片制作、围合有创意的作品。

结 语

总之,教师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进行陶艺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增长见识,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更重要的是还能传承中华文化,使学生在获取陶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劳动意识,提高审美情趣,从而更具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陈运南.小学美术教育中的陶艺教学刍议[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6):50.

田园.用泥土传承文化之火——以《彩泥世界欢乐多》一课为例[J].北极光,2019(05):182-183.

作者简介:袁晓丽(1991.9—),女,江苏南通人,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关于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农村小学美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改进办法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