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2020-07-30刘玉磊

经营者 2020年14期
关键词: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刘玉磊

摘 要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中,要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才能够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内控制度是活动开展的制度保障。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重要基础。因此,单位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结合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要求的有关内容,建立运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各项规章机制,来保证单位的正常运转。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控制环境 问题及对策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概述

在行政事业单位各类经济活动业务管理中,要在单位内部制定好经营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投资制度、融资制度和公共服务管理制度等,确保单位内部各项制度的完善,可以覆盖单位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通过建立内控体系,能够大幅度推动单位行政管理体系的优化完善,提高单位运营管理能力水平,促进行政事业单位深化改革。但是国内部分单位内部仍然存在内控机制有漏洞、制度执行力不强、内控效果不佳等问题。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控问题分析

(一)内控环境的问题分析

国内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组织架构设计不合理,各部门、岗位之间的职责有一定的交叉。各部门和各岗位的工作权限有一定的冲突和矛盾之处,部分高层管理人员很少参与单位的内控制度建设,基层的员工参与不到高层的投资决策活动中;在部分单位内部,没有建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导致各个经营活动缺乏约束和管控;单位将具有内部审计职能的部门设置在财务部门下方,弱化了独立审计的效果,不能发挥出审计监督的控制作用,尤其是审计人员归属财务部门来管理,容易造成对财务数据、财务管理工作疏于管控、疏于监督;部分单位内部员工的内控意识比较薄弱,认为内控的制度建设、内控的执行仅仅是个别部门的事务,而没有将其提高到整个单位经营的战略层面上来[1]。

(二)对单位的风险评估认识不足

风险识别分析研究是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在开展单位内部的业务管理、风险评估分析时,要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风险给整个单位带来的影响和损失。对单位内部的风险进行排序,了解影响单位正常运营的关键风险和重大风险,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控制风险的扩大。部分单位内部的高层人员认为,在日常的运营中不存在经营管理风险,这种认识比较片面,会影响整个单位的稳定发展和单位的改革[2]。

(三)内控手段不足

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经常存在一人多岗的不良问题,很多不兼容的岗位由同一人兼任。例如,单位内部的决策人员、经办人员、审核人员和执行人员都由同一个人管理,这样容易造成单位的财务管理风险较大。在部分单位内部,也会出现出纳兼顾审核、采购兼顾保管的情况,容易出现贪污风险、资金违规挪用等问题。

事业单位制定的预算方案比较粗糙,预算执行力不强,也没有建立后期的预算方案调整机制,这样就造成单位内部的预算控制无法加强对各经济业务活动人员的管控。在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存在重视资产购入、忽视后期资产运营和管理的情况,造成对单位内部国有资产的管理不当。未定期开展单位内部的各项资产盘点工作,造成固定资产流失,给国家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部分单位虽然设立了监督管理岗位,但是该岗位没有配备相应的人员,造成单位内的监控工作形同虚设、流于形式。部分单位虽然设置了外部监督管理机制,但在运行期间,没有落实执行该制度。通常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主要是由各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开展单位审计监察活动,以检查单位财政资金运用是否合规合法,检查单位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建立起来。

三、内控制度建设问题的解决策略

(一)构建内部控制环境

在整个单位内部创建一个良好的内控执行环境,是推动单位高效运营的基础。内控环境主要是单位内部职工对内控制度执行的态度,以及高层人员对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的重视程度。因此,在构建内控环境期间,要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增强单位领导的内控意识。在单位的正常经营中,首先,单位的高层领导和部门的负责人均要提高对内控制度建设和内控制度执行的重视度,并对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要对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有积极支持的态度,并直接参与内部控制建设过程,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支持,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有效进行和内部控制的有效實施,同时对单位的各类职工开展相应的内控管理培训,改变职工的思想意识,使单位逐步从人治转变为法治。

2.优化设计组织职能。在单位的经营中,要根据单位的具体经营状况,给各部门设置相应的工作职责和权限。根据单位“三定”规定,通过组织相关人员包括邀请外部专家对单位的预算收支、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等构成经济活动的各项业务进行调研,总结和归纳各项业务特点,明确各项业务的目标、范围和内容。在单位层面,可以为上述各项经济业务活动都配备相应的管理工作制度,设置相应的工作岗位,避免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交叉、工作权限混淆不清;也要避免在单位内部出现权力过于集中的情况,使各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共同推进单位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的开展。

3.建立独立的内审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在单位的财务部门以外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加强对经济业务活动的监督并负责监督评价内部控制工作。在内审部门中,有专业的审计人才,同时按照国家制定的审计法律法规,制定审计管理制度、审计活动的流程步骤和审计方法等,以书面形式规定内部控制关键岗位的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完善单位的审计体系,以制度的形式保证内审部门的地位,明确岗位职责、岗位权力以及其他岗位和外界的关系,并将上述书面要求落实到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中,将审计工作落到实处,避免审计不够独立、流于形式而弱化审计监督的控制作用[3]。

(二)增强风险管控意识,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在单位运营期间,管理人员要开展风险管控培训活动。在单位内部组建风险管控小组,由高层领导作为风险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负责组织研究分析单位内部的各类经营风险,对风险进行合理的评判和预测,组织单位内的风险管理小组,制定风险管控措施,研究如何规避这些经营风险、减少风险给单位带来的损失。此外,还要研究单位的整体风险应对能力及风险的承受范围,开展实际的风险预防、风险控制活动,并增加单位职工对风险的理解。

(三)加强经营活动控制,制定内控措施

单位应当科学地设置内部控制关键岗位,建立健全关键岗位责任制,在单位内设置不相容的岗位,确保一人一岗,避免出现员工兼岗的问题。此外,在单位内部要将授权审批岗和业务经办岗相分离,单位的财产保管岗和会计核算岗相分离,建立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经营体制。开展各类经营活动,审批执行,要将单位的固定资产采购与资金的付款相分离;在开展项目的建设期间,要将单位内部的工程预算岗位与工程预算审核岗相分离;对关键岗位实行轮岗制度,明确轮岗周期,不具备轮岗条件的单位以及不具备一人一岗条件的单位应当采取专项业务审计等控制措施。

在经营期间,要谨慎地将单位的经营管理权限下放给各部门,并优化施工单位的授权审批机制。在下放权力的同时,也要赋予各部门更多的管理职责,以加强对部门的考核。在重大事件决策中,要在单位内部进行集体决策,此时就要引导全员参与集体决策、参与重大经营机制建设。加大单位内部的预算控制力度,在单位的经营期间,强化对各业务经营活动预算的约束和控制,使预算管理贯穿单位的经营活动,并建立独立的预算管理部门,优化设计预算管理制度,建立预算审批、预算执行、预算决算以及预算评价的各项管理机制,规范预算调整流程,严格控制好单位内部的预算审批活动。

四、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在运营期间,要加强对单位内部各类经济业务活动管理制度的建设和控制,组织单位内部的人员优化梳理单位的内控体系,建立风险防控机制,推動单位正常运行。建立预算控制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和资金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作者单位为任丘市农业农村局)

参考文献

[1] 陈娟.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9(27):45-46.

[2] 唐奕可.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9(16):78-79.

[3] 刘娜.论财务风险管理背景下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策略[J].当代会计,2019(3):50-51.

猜你喜欢

问题及对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行政事业单位物资采购管理的难点及对策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问题以及解决策略思考
我国物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及建议
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
对我国国际贸易融资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
制造企业销售与收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分析
浅议财务会计管理在工程企业中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