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辽宁省典型海域围填海情况遥感监测技术
2020-07-30佟林
佟林
(辽宁省自然资源事务服务中心,辽宁沈阳 110032)
围填海项目作为海洋经济[2]最 重要的载体之一,在海洋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2000年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沿海地区围填海用海需求日益增大。为了加强围填海管控,海洋管理部门逐步建立了围填海监测统计管理制度等,对围填海情况进行监测统计,但现有的围填海管理数据只是海域使用权属、海域使用类型等海域管理方面,缺乏围填海工程项目建设及运营情况等海洋经济或沿海经济发展相关的数据资料,无法为海洋开发战略布局调整和海洋经济运行提供必要的数据保障。
一、研究内容
1.研究对象
采用2019年高清遥感影像,提取重大围填海项目利用情况数据,包括填海形成陆域面积、形成陆域土地类型、土地利用情况(形成的厂房、码头、道路、绿地等各类用地面积)、实体项目建设情况等进行分析。为海洋管理部门提供精准的数据资料,为政府的决策和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2.研究范围
研究典型海域围填海规模情况区域主要包括2007年大陆岸线至2019年海岸线之间区域部分形成的典型围填海区域(图1)。
二、研究的技术流程
基于2019年高清遥感影像成果数据,遥感解译获取典型围填海矢量范围内的数据,建立监测指标转化体系,经过数据整合、编码转化,制作围填海遥感监测利用分析数据集和名录;结合相关政策及管理文件编写辽宁省典型围填海项目规模情况遥感监测[3]分 析报告。
利用围填海遥感监测利用分析数据集和名录,叠加最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做底图,结合分析报告,借助数据库技术、计算机制图技术、GIS技术,及相关数据资料,编制重大围填海项目利用情况图集(图2)。
项目主要包括资料收集整理、数据提取、监测指标体系建立、影像解译、数据整理、分析报告编写、监测图集制作、监测成果提交。
(1)资料收集整理:收集2015年以后的《天地图.辽宁》数据;统一坐标系到CGCS2000坐标系利用最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包括矢量数据和遥感影像数据;利用辽宁省围填海范围的的单位名录、宗海图数据,坐标系统一到CGCS2000坐标系;整合2017年新生产的1:1万DLG数据资料;收集相关文档及法律法规文件资料。
(2)数据提取:分析相关数据资料,利用典型围填海数据范围基于高清遥感影像解译获取相关图层。获取监测范围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
(3)监测指标体系建立:结合项目要求,经过实际数据验证,建立监测指标体系。将解译得到的数据与监测指标内容快速建立对应关系。
(4)按照监测指标体系,在2019年遥感影像及已有资料数据基础上进行数据整合、编码转化、新指标采集工作,保证数据合理性。
(5)对形成的成果进行数据格式、属性结构整理,数据质量检查。利用围填海遥感监测利用分析数据集和名录成果数据,结合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文件对项目要求的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形成辽宁省典型围填海利用遥感监测报告。
三、研究成果
根据收集到的审批的围填海项目进行核查,对涉及到的数据利用遥感影像及现场核查数据进行土地利用情况进行分类解译,形成矢量数据。并进行汇总分析。
本次主要调查了2007年至2019年审批用海为填海造地项目和非透水构筑物的项目(图3)。主要用海方式为建设填海造地和非透水构筑物。
汇总统计用海方式填海造地和非透水构筑物。具体用海类型主要涉及渔业用海、工业用海、交通运输用海、旅游娱乐用海、海底工程用海、造地用海特殊用海、其他用海7类。
利用遥感影像2007年至2019年形成的围填海数据,用地类型主要包括厂房用地、道路用地、堆场用地、工业用地、公共基础设施用地、居住用地、空闲地、绿地、码头用地、水域。
四、结束语
辽宁省围填海遥感监测技术主要围绕海域管理需要开展工作进行的应用,根据海域综合管控和海域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在海域申请审批支撑的基础上,逐步开展海域使用现状和海域空间资源状况监测,全面掌握全省海域使用现状和海域空间资源状况,为海域综合管理提供综合性、高层次的技术支撑。
图1 辽宁省海岸带监测范围示意图
图2 遥感监测分析与图集制作流程图
图3 用海类型分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