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尊重城市历史文化完善建成遗产保护设计机制
——基于“重庆市劳动人民文化宫片区风貌保护与提升”设计的建议与倡议

2020-07-30陈荣华

建筑 2020年14期
关键词:大礼堂文化宫风貌

文 / 陈荣华 舒 莺

近期,重庆市人民政府将“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片区文化风貌保护与提升”作为2020年度“2号工程”加以实施,为此,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专门组织制定相关实施导则。工程按照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模式进行招标,先后确定了三个项目的承包单位。作为业内专家,躬逢其事,参与设计方案评审,深感荣幸,也为本届政府如此关注和重视建成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给予高度赞扬。应当说,这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背景下,增进民族自强、促进文化自信的切实举措。

在参与评审过程中,从当前中标单位提供的“文化宫片区建筑修缮及外立面整治提升”及“园林景观公共配套设施工程设计方案”看,尽管作了不少的工作,但实际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这一方案若付诸实施,将对“建成遗产——历史环境”的保护与传承产生极为不利的负面影响。

秉承对历史建成遗产社会文化影响力的充分尊重,诚挚希望设计执行团队能真正用足“绣花”的功夫,精心设计,主管部门也能以此为契机,建立完善“建成遗产——历史环境”保护设计机制,令历史建筑的保护与提升更为合理有效。

大田湾——文化宫——大礼堂文化风貌保护区总平面图

一、“2号工程”历史背景与意义

重庆市2020年“2号工程”涵盖重庆市中区大礼堂(含马鞍山片区)——文化宫——大田湾体育场馆区域,原为重庆解放初期主政大西南的三位开国元勋刘伯承、邓小平、贺龙所主持修建,距今已有近70多年历史。他们在组织领导“建设人民的生产的新重庆”的热潮中,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一起抓。小平同志曾经说“我们不但大盖生产性的工厂,也要盖一些政治性的建筑才行”。这三个项目对应政治、文化、体育三大方面,都是为了实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充分体现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政权对国家主人身心健康和精神生活的巨大关怀。文化宫主体建筑风格朴素、实用而不失庄重典雅,这与当时的时代精神一脉相通,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这三个既相对独立而又紧密关联的片区,构成了以西南大区文化为主,兼具民国、陪都和抗战文化的完整的“建成遗产——历史环境”的史地单元,把它们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保护与提升,是十分明智正确的。

作为第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们亲自参与的城市设计作品,大礼堂、文化宫与体育场馆不仅在重庆甚至在全国都是比较少见的优秀建筑文化遗产,是历经风雨的中国人民当家做主人后建设起来的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群,更是新中国建立初期革命领导人与大众审美共识的体现,反映了特殊时代的精神面貌,是记录时代的最佳文化符号,所以,建筑及其众多带有时代特色的文化元素、装饰设计是不应该轻易被抹去的。

二、当前设计方案存在的问题

重庆文化宫是解放初期建成的重庆规模最大、设施最全、景园最美的城市公共空间,1950年~1980年代中期曾是重庆人民美好生活的秀场。前人依山就势,随地赋形,在处理地形高差、创造特定场所与景观的能力与成就上非常突出。文化宫现存建筑共有11处,其中属于市区两级文保建筑4处,进入保护名录的历史建筑2处,是本片区内最具文化价值的精华与核心。其余建筑都是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以及其后陆续修建的,不可否认,后建建筑和对承载价值的遗产本体的改造,都对历史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不良影响。

中标单位提供的设计方案,虽然列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等11项相关法规,但在实际操作上完全缺乏对文物建筑和历史建筑的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首轮方案在文物建筑上妄加装饰图案,并以自己杜撰的“青砖白缝”为主调的所谓“大区风貌”统领除大门、礼堂以外的所有建筑风格,第二轮方案虽然吸收了一些专家意见并在原创设计单位(重庆市设计院)取得大门、文化宫大礼堂几张原始图纸基础上稍有改进,但却浅尝辄止,对现有保存的文物建筑与历史建筑的原始设计图纸和其他历史信息没有加以认真收集和梳理,反而又企图以不同于前的另一种所谓“大区风貌”“分区统一”建筑风格去设计,实际是抹去历史记忆,与建成遗产及历史环境保护与传承的宗旨相违背。

三、关于完善建成遗产保护的设计机制的呼吁

关于建成遗产的保护,国际上经过上百年的争论,就许多重大问题达成了共识,在保护与传承方面提出了“三个相互关联的核心概念”。第一个是保存,遗产传承的基本前提,没有承载价值本体的保存,遗产的其他方面都无从谈起。第二个是修复,为遗产传承的技术支撑。现实中有不少建成遗产都被不同程度地修坏了,往往是因为对体现历史真实性价值和特质没有把握到位的缘故。第三是再生,本意一是指对遗产本体的存遗补缺或整体完形;二是指对遗产空间功用的死而复生、恢复活力,通常称为‘再利用’,这是遗产保护传承的目的和归宿。由此,复观“大礼堂——文化宮——大田湾文化风貌保护与提升”工程,我们认为必须提高到“建成遗产——历史环境”保护与传承的理论高度来认识,并以此为理念,引导具体的设计,现存的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

建成遗产的保护是一件十分严肃而慎重的事情,其设计工作本质上是专业性极强的研究型设计课题,有一套严谨的法规和程序。其中设计前期的调研尤为重要,设计师必须对课题对象的历史信息进行全面、深入而不带主观臆想的收集和梳理。这包括建成遗产原始设计图、老照片及相关的文字资料;走访历史见证人取得回忆记录,弄清历次修缮改造的过程和结果;对历史环境进行细致的现场踏勘检测等。在充分掌握建成遗产的全部历史信息之后,以此为依据,对课题对象进行认真的状态评估和价值评估,进而依据对建成遗产保护的学理认知和实践途径,制定正确的技术路线和具体的措施。显然,“建成遗产——历史环境”的保护设计应该委托具有学术高度、专业水准、职业精神、能够胜任的设计团队执行。坦率而言,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EPC)招投标,也需要对执行团队的选择进行周密慎重的考量,否则很难确定适任团队。这方面需要政府部门严格选择与把控,要求具有精益求精的使命意识与厚重的责任担当,方能将优秀历史文化建筑保护和提升责任郑重予以交付。

猜你喜欢

大礼堂文化宫风貌
巧进文化宫
新形势下文化宫更适于群众文化需求的运营模式探究
包裹的一切
记忆里,憧憬中
重庆市五届人大三次会议1月11日至15日召开
重庆市政协五届三次会议1月10日至14日召开
小城镇风貌控制研究——以中庙风貌控制规划为例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音频系统的改造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市政协四届五次会议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