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方舱医院转院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57例临床特征分析

2020-07-30白敏卢振任秋香刘爱菊刘旭李超

临床内科杂志 2020年3期
关键词:转院方舱胸部

白敏 卢振 任秋香 刘爱菊 刘旭 李超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病例是疫情的重要传染源。2020年2月初,随着湖北省武汉市新冠肺炎病例数量不断增加,医疗资源特别是收治确诊患者的病床数量严重不足。为了从根源上控制疫情,2020年2月3日,湖北省、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决定对新冠肺炎患者进行分类救治,在武汉市启用方舱医院,集中收治确诊为新冠肺炎的轻症患者,定点医院主要集中收治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科学施策、分类救治,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1]。我们作为援鄂医疗队的成员,参与了武汉市江岸方舱医院的诊疗工作。截至2020年3月8日,武汉疫情明显好转,方舱医院在其中起了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收集武汉市江岸方舱医院472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出院患者和转院患者的临床特征,旨在探讨方舱医院新冠肺炎患者转院的危险因素。

对象与方法

1.对象:纳入武汉市江岸方舱医院2020年2月12日~3月8日确诊的新冠肺炎患者472例,新冠肺炎的诊断标准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4],入住方舱医院的标准[1,5]:(1)轻型、普通型;(2)有自主生活能力,可自主行走;(3)无严重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恶性肿瘤、结构性肺病、肺源性心脏病及免疫抑制人群等;(4)无精神疾病史;(5)静息状态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3%,呼吸频率(RR)<30次/分。依据预后将472例患者分为出院组415例和转院组57例。出院标准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5]:(1)体温正常达3天以上;(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3)肺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炎症明显吸收;(4)连续两次呼吸道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阴性(两次采样至少间隔1天)。符合以下其中1项即达到转院标准[1,5]:(1)呼吸窘迫,RR≥30次/分;(2)静息状态下SpO2≤93%;(3)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入氧浓度(FiO2)≤300 mmHg;(4)胸部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

2.方法

(1)资料收集:收集所有患者的性别、年龄、合并症(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相关病情均控制稳定)、首发症状(入院前首次发生的症状)、首次胸部CT检查结果、发病至入院时间等临床资料。正确使用额温枪测得体温≥37.3 ℃为发热,依据发热的严重程度分为低热组(37.3 ℃~38.0 ℃)、中等度热组(38.1 ℃~39.0 ℃)、高热组(39.1 ℃~41.0 ℃)、超高热组(>41.0 ℃)。

(2)治疗方案:所有患者入住方舱医院的治疗方案均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4],结合病情给予利巴韦林0.15 g每日3次、盐酸奥司他韦胶囊75 mg每次2次、盐酸阿比多尔片0.2 g每次3次等药物口服及对症支持治疗[5]。

结 果

1.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出院组男187例,女228例,男女比例为1∶1.22,年龄15~75岁,平均年龄(50.1±11.7)岁,53例(12.8%)有合并症;转院组男28例,女29例,男女比例为1∶1.03,年龄35~75岁,平均年龄(55.6±9.2)岁,34例(59.6%)有合并症。与出院组比较,转院组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两组患者首发症状及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472例患者中,37例为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其中2例为重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其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但入院时无任何症状。与出院组比较,转院组患者首发症状为发热、干咳、胸闷憋气、周身酸痛、腹泻、寒战的发生率较高,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首发症状为乏力、咳痰、咽痛/咽部不适、恶心的发生率及无首发症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以发热为首发症状的患者中,转院组低热的发生率低于出院组,而高热及超高热的发生率均高于出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中等度热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首发症状及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例,(%)]

3.两组患者首次胸部CT检查表现比较:与出院组比较,转院组患者首次胸部CT检查表现为单个肺叶受累、单发病灶和无异常的发生率均较低,表现为3个及3个以上肺叶受累和多发病灶的发生率均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首次胸部CT检查表现为2个肺叶受累和胸腔积液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首次胸部CT检查表现比较[例,(%)]

4.影响方舱医院患者转院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高热和超高热、首次胸部CT检查表现为3个及3个以上肺叶受累、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是方舱医院患者转院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3。

表3 影响方舱医院患者转院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5.转院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转院组57例患者中,入院24小时内(包括24小时)转院8例(14.0%),24~48小时内(包括48小时)转院17例(29.8%),48~72小时内(包括72小时)转院10例(17.5%),3~5天内(包括5天)转院14例(24.6%),>5天转院8例(14.0%);2例(3.5%)出现心绞痛,2例(3.5%)出现血尿、水肿,3例(5.3%)出现恶心、呕吐且呈进行性加重;4例(7.0%)入院时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胸部CT检查表现不严重伴糖化血红蛋白升高。转院原因以持续发热(42例,73.7%)、胸闷憋气不缓解(46例,80.7%)、出现呼吸困难(37例,64.9%)、SpO2下降(47例,82.5%)、复查胸部CT提示病灶较前进展>50%(22例,38.6%)为主。

讨 论

本研究中的472例新冠肺炎患者入住方舱医院时病情均为轻型或普通型,经口服抗病毒药物、中成药等及对症支持规范化治疗后,415例患者治愈出院,57例患者病情恶化而转院治疗,无死亡病例。与出院组比较,转院组患者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此结果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对138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结果相符合[6]。本研究转院组患者中,35例(61.4%)于入院72小时内转院,以高热持续不缓解及超高热、出现呼吸困难、SpO2下降等为转院的主要原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热和超高热是方舱医院患者转院的独立危险因素;转院组患者首次胸部CT检查表现为3个及3个以上肺叶受累39例(68.4%),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发展为双肺弥漫性病变,且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提示首次胸部CT检查表现为3个及3个以上肺叶受累是方舱医院患者转院的独立危险因素,与既往报道结果相似[7]。本研究转院组患者中,2例出现心绞痛,2例出现血尿、水肿,3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且呈进行性加重,不排除合并有心脏、肝脏及肾脏等脏器的损害,提示防疫人员在治疗过程中需注意观察少见症状,其可能与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加重直接相关,与Huang等[8]和杨凯等[9]的研究结果相似。卢子龙等[10]的研究结果显示,重型新冠肺炎患者较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肌酐、尿素氮、乳酸脱氢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更高,表明新型冠状病毒侵入机体后可引起心脏、肝脏及肾脏损伤,与本研究结果相符。本研究中4例患者入院时无临床症状或临床症状轻微、胸部CT检查表现不严重的转院患者均伴糖化血红蛋白升高,提示其近3个月的血糖控制均不理想,表明血糖控制不理想可能是影响患者转院的高危因素,推测合并糖尿病患者既往血糖控制情况对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情变化有重要影响,与程克斌等[11]的研究结果相似。本研究57例转院患者中,有2例为重症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无首发症状入院,推测患者的症状可能和病毒荷载量有关。

综上所述,年龄较大、合并症较多、高热及超高热、发病至入院时间较长、首次胸部CT检查表现3个及3个以上肺叶受累可能是新冠肺炎患者病情恶化的高危因素。在新冠肺炎患者的诊治过程中,应注意识别上述高危因素,及时发现高危患者,给予最优化的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

猜你喜欢

转院方舱胸部
基层医院肿瘤患者“转治不转院”模式及应用
方舱日记
胸部肿瘤放疗后椎体对99Tcm-MDP的摄取表现及分析
情满方舱
情满方舱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对急诊危重患儿转院应用效果的研究
上海市某社区住院脑卒中患者转院相关因素研究
建议转院
人体胸部
一种整体式垂直扩展方舱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