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古代装饰纹样的几种艺术表现形式
2020-07-30郑维明
□ 郑维明
一、几何与抽象
几何元素点线面是一切微观或宏观形象的本源,自然界存在许多天然的几何纹样,动物的斑纹,天空的弯月、闪电,大地的流沙,树木的年轮等图景,本身就带有很强的几何视觉元素。由几何形构成的纹饰有很强的装饰感,几何形纹饰大多抽象、含蓄,脱离具象的束缚,形成独特的抽象美学特性,产生丰富的艺术装饰空间。几何形纹是装饰艺术最原始的一种表现形式,几何形装饰图案诞生于远古时期的彩陶文化,古代先民在陶器上彩绘图案,开创用几何纹饰来美化陶器的先例。画工用线形、方形、圆形来表现激流翻腾、鱼群畅游的意象场景,漩涡纹、水波纹、锯齿纹、菱形纹、蛙纹、鱼纹、绳纹、网纹等纹饰组成灿烂的史前渔猎素材彩陶文化。彩陶纹饰图形抽象,釉色厚重,从这些抽象性纹饰中可以感受到早期人类善于观察自然,专注装饰内容与生活环境的有机联系,追求图形的形式美感,巧妙抓取客观对象各种典型特征,形成意象性符号,采用平行、放射、穿插、分割等组合形式,形成简洁明快,节奏感强的彩陶纹饰艺术风格,图形所传达的文化气息,拉近了人们对于远古文明的距离感。
陕西半坡史前人类聚落遗址出土的彩陶,属仰韶文化早期阶段半坡类型,器物造型和纹饰富有艺术韵味,充满早期人类文化印记。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典型器物“人面鱼纹陶盆”(图一),高16.5厘米,口径39.8厘米,现藏于国家博物馆。该陶盆为夭亡儿童瓮棺棺盖,陶盆口沿上绘有四组箭形符号,等分排列,布局对称,箭头符号朝向盆内,古人用箭头图形来装饰口沿,有守卫、视觉指引的含义,与内壁人面鱼纹组图形成刚柔的对比关系,人面图外形呈正圆形,绘有眼鼻嘴及发饰,五官结构比例协调,神态似休眠状态下的儿童。人面纹与鱼形纹组合为一体,给人以人鱼共处,亲密无间的奇异情景。此图利用反复、对称等几何构成原理,充满绘画与装饰美感,该件器物纹饰在中国古代装饰艺术发展史上占据重要位置,从形式到内容都堪称典范。
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太极图,又称阴阳鱼图,图形提取双鱼旋转游动的形态,由圆形、S形几何曲线构成,圆形代表和谐、圆满、核心、焦点,S形曲线代表柔顺、流畅,迅捷。太极纹视觉醒目,含义宽泛,展现宏大的空间意境,像宇宙天体在自然引力的作用下运转不息,有循环往复,时光流转之感。太极图包含深邃的思想文化内涵,圆形内核一分为二,黑白相间,相互转化,传达阴阳、寒暖、表里、虚实、刚柔的哲理关系。太极图与八卦图组合,为道教特定符号,涵盖了易学、太极拳、中医药等传统文化,蒙古国、韩国的国旗图案引用了太极图视觉元素,体现了太极图深远的文化影响力。
图一 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国家博物馆藏)
冰裂纹是指青瓷釉面上的一种开片纹理,纹路如冰破裂,冰裂纹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有手绘效果所达不到的天然美。自然之美能使观者放松心境,获得心灵的平静,冰裂纹青瓷,立意高洁,品相清雅,是历代文人雅士摆设和把玩的上品。回形纹由漩涡纹、云雷纹简化而来,蕴含川流不息,云卷云舒的大自然意象。回形纹由短线构成,线条承上启下,相互牵引,充满节奏动感,有源远流长之意。这些由几何形构成的纹饰,表现抽象,体现了几何纹饰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艺术特性。
二、夸张与变形
夸张与变形是造型领域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人们对客体形态特征加以强化,以夸张的手法,赋予图形以艺术张力。古代青铜器纹饰应用夸张与变形的手法,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特有的青铜材质与铸造工艺使青铜器纹饰呈现威严、神秘的艺术风格。青铜器纹饰以饕餮纹、夔龙纹、蟠螭纹、凤鸟纹为表现主题,神兽崇拜源于人们对自然生灵的敬畏,古代先民把动物神化,臆造出多种神兽图形,这些青铜器纹样紧扣神兽特征,造型怪异扭曲,展现神圣的凶相。青铜器纹饰用窃曲纹来表现神兽凶猛的外表,用目形纹来点明神兽的灵性,结合云雷纹、重环纹、垂鳞纹、连珠纹等辅助纹,组成层次丰富,立体感强的青铜器装饰风格。
青铜器典型纹饰“饕餮兽面纹”,糅合了牛、羊、虎的头部特征,双眼突兀,鼻梁中直,咧口阔大,獠牙毕露,有很强的视觉张力。饕餮是传说中贪食的恶兽,是超自然力量的化身,古代青铜礼器上装饰饕餮纹,有警示、劝诫的教化意义。青铜礼器是用于举办盛大祭祀仪式时摆设供品的容器,古代政权通过祭礼的形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规范,形成一套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以维护统治者的尊严。青铜器种类繁多,造型各异,鼎、簋、鬲、尊、缶等青铜礼器装饰着繁密的纹样,充分展现先秦时期青铜文化的魅力。
中国传统戏曲人物脸谱,色彩浓烈,图案夸张,以浓眉大眼的彩妆为特征,化妆师用多变的曲线在演员脸部进行彩画,用夸张纹样来强化脸部表情,传达角色的喜怒哀乐,丰富表演视觉效果。脸谱中的各种变形花脸图案,是传递角色内心活动的重要手段,观众通过脸谱来区分人物形象的善恶身份。脸谱以色定调,白脸曹操、红脸关公、黑脸包公,对应奸诈、忠义、刚正的人物形象。脸谱是夸张与变形艺术表现手法相结合的产物,京剧为中国国粹,京剧脸谱为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标识,体现了中国纹饰艺术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三、写实与写意
写实与写意特指艺术表现手法的深度和广度,写实是古代画论“传移模写”的代名词,讲究对象形体描模准确,逼真再现。写意是“以形写神”理念的实践,追求内心感悟,善用意趣表现手法,使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写实与写意相辅相成,组成中国艺术以追求形神兼备为特点的发展之路。中国古代建筑装饰史上有“秦砖汉瓦”之说,汉代瓦当纹样构图饱满,造型飘逸,模印精工,展现了非凡的艺术魅力。古代建筑工匠为提升建筑构件装饰美感,在瓦当上塑造、刻画各种图案,有动物纹、卷云纹、花卉纹和篆书纹等。西安汉长安城遗址出土的一组四方神瓦当,直径19厘米,边轮宽2厘米,泥塑师把四方神健硕的身姿,威猛的神态,昂然向上的精神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四方神为镇守四方的瑞兽,特指青龙、白虎(图二)、朱雀、玄武,四方神源于上古星宿信仰,由天文星象演化而来,在古代星占术中表示季节和方位,装饰于瓦当上,取护佑四方、驱邪镇宅之意,这组四方神瓦当的艺术间接反映了秦汉时期国力强盛的时代风貌。
图二 汉虎纹瓦当(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图三 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瓶(耀州窑博物馆藏)
图四 清广彩开光人物故事图大碗(广东省博物馆藏)
唐代装饰风格向华丽转变,呈现兼容并蓄的新风,牡丹纹、莲瓣纹、蕉叶纹、卷草纹等植物花卉纹纷纷出现,纹饰造型婀娜多姿,充满生机。历史上,中国与古印度、古波斯文化相互影响,莲瓣纹、连珠纹、宝相花、卷草纹的涌现,与佛教、伊斯兰教文化传入中国有一定的关联。至宋代,纹饰艺术风格更为细腻、柔美,“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牡丹纹瓶”(图三),以缠枝牡丹纹为主题,写意韵味十足,工匠用刻花、剔花等技法,在瓷器上表现牡丹盛开,叶茂枝繁的自然美景,牡丹有国色天香之美誉,牡丹纹在青瓷充盈的釉色下呈现祥和的静谧之气。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明中晚期,中西方海上贸易兴盛,江西、福建、广东形成外销瓷产业。外销瓷纹饰风格向世俗化转变,西方的现实题材与东方的诗情画意图景并存,瓷器上的花卉、果实、帆船、徽章等题材为欧式风格,山水楼阁、草虫翎毛、仕女婴戏、渔樵耕读等题材为中式传统风格。这些纹饰融入绘画表现形式,西洋绘画讲究透视、明暗关系,写实表现能力突出,中国绘画善用写意技法,充分利用传统笔墨功夫,运笔灵动,趣味横生。糅合各种技艺的青花瓷、克拉克瓷、广彩瓷(图四)等外销名瓷享誉海外。
图五 清松鹤浮雕青石板(厦门市博物馆藏)
四、比拟与双关
特定的装饰纹样蕴含某种寓意,古人应用比拟、双关或谐音等手法,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吉祥纹饰。中国传统文化讲究礼义廉耻、忠孝节义,世俗观念追求荣华富贵、康寿延年。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以此为题材的象征性吉祥纹饰,迎合了人们对美好世俗生活的向往。松鹤(图五)、乌龟、仙桃、寿星、万字等纹样寓意康寿延年;双鹿、蝙蝠、葫芦等与福、禄谐音,图形寓意福贵丰足;梅兰竹菊、博古、如意等题材采用比拟的手法,象征高洁的品格;宝瓶、喜鹊、鸳鸯、龙凤等纹饰寓意平安喜庆。传统文化典故如苏武牧羊、桃园结义、穆桂英挂帅、麻姑献寿、八仙过海等寓教主题纹样,成为儒释道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深刻影响着人们的道德取向。雕梁画栋,工艺奇巧,是古代建筑装饰文化的精华,这些寓意丰富的纹饰,为居住空间增添吉祥、平安、高雅的气氛,古建里的彩绘、石雕、木雕、砖雕、剪瓷雕、漆线雕、影雕等民间传统技艺大放异彩,使纹饰的表现形式越发丰富。
纹饰艺术为物质与精神的结合体,作为一门装饰艺术,有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和应用的广泛性,小至精细的首饰,大至宏伟的建筑,多有纹饰的身影。巧夺天工的古代经典纹饰,源远流长,是古代先民发现美、创造美、感悟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装饰纹样的表现形式将随时代审美观念的更新而不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