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分析
2020-07-29邬庆儿
邬庆儿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如何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引起了教育领域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随着个人移动设备的迅速普及,学习可以随时随地发生,促使基于移动端混合式学习的迅速崛起。文章采用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方法,对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特征和困境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提升对策。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可行性;困境;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06-0061-03
一、引言
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信息化夯实了技术基础。教育部也发布了一系列相关文件,对信息技术支持教育改革提出了重点要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学习型社会,实现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该问题引起了教育领域管理者和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同时,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质量的教育模式不斷涌现,慕课、混合学习、翻转课堂等在教育领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推动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转变,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和探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率[1]。
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移动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最大化地满足了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2]本研究中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是指基于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利用信息技术将传统教学、混合学习和翻转课堂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目的是帮助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实现学习的随时随地,体现学习的自主性,提升协作学习的能力。本研究采用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方法,对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特征和困境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质量提升对策。
二、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分析
为了确保研究的科学性和可信度,本研究通过设计“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基本情况调查”的问卷,获取了学习者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的调查结果。本次问卷调查选取了国家开放大学(广州)226名专科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主要对其个人情况,包括性别、使用移动端的上网基本情况、上网所关注的信息、对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的态度、熟悉度等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26份,有效率为98%,调查结果基本能反映学生对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的真实情况。
从表1调查结果来看,学生上网的时间和频率都很长,64.20%的学生每天使用手机上网在4小时以上,3-4小时的为24.80%,仅有1.30%每天使用手机时间少于2小时。90%以上每月的流量使用基本足够,满足能随时使用手机上网和确保学习顺利进行的条件。对于社交软件的使用,学生主要以微信、QQ为主。对于混合式教学的熟悉情况,熟悉的占5.75%,一般的为77.88%。对传统教学与移动端相结合的混合教学,23%的学生表示很喜欢,希望应用,70.80%表示很新鲜,愿意尝试,6.20%表示无所谓,可以接受,没有学生表示不愿意接受。学生中关注3-5个学习公众号的占53.54%。可见绝大部分学生都愿意接受新事物,对于传统教学与移动端相结合的混合教学都表现出比较积极的态度。
三、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特征分析
1.传统教学与基于移动端混合式学习的互补
传统的英语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单一地强调外部刺激与反应,教师在讲台上津津乐道,学生在台下被动接受。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教师发出信息,学生被动接受,学生很少甚至没有机会对教师的信息进行反馈,容易导致“教”与“学”的严重分离。在这种单向信息传递为主的教学中,学生很容易出现语言能力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也很难形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也是集中统一教学的模式,教师能关注的是大部分的中等生,难以顾及优等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容易压抑学生个性的发挥,从而在课堂上变得无所适从,影响教学效果的提高。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学习有效地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短板,强调的是学生的主动构建能力。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学习,教师能够利用移动技术,在课前或课后将学习任务推送给学生,要求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性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过程中的反复推敲、不断检验,激发学生的潜能,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提高[3]。
2.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并重
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学习应用于英语教学,是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运用移动信息技术,将课堂影响力扩展到课前和课后的过程,能够为学生随时随地提供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学习体验。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教学的主导性,将丰富的资源和各种学习任务通过移动端发送给学生,组织学生开展不同的探究性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能动性,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语言的输入不断地内化,通过多样化的交互方式,在任务完成和探究性学习中不断地验证意义构建的过程,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螺旋式提升。学生在这种学习中获得学习成就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能够不断地得到激发。
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需要把握学生的学习特征、认知能力、思维方式等差异,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为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材料和不同的方法组织学习探讨。学生需要能够借助移动端和教师开展平等对话和自主学习等。
3.课上和课外学习的无缝连接
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只要有手机和移动网络支持,即可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在这种移动环境下,教师充分利用教育信息技术,将课堂延续到课外,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大胆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权,学生可以带着问题去进行知识的探求,查询信息、开拓视野、打开思路。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学生还可以及时在网络中与同伴进行问题探讨、交流,进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这种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对学习任务进行微调,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自己控制学习进程,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自由选择学习内容。
四、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的困境
1.学生易受外界干扰
移动端设备,包括手机和平板。其最常见功能是通讯和娱乐功能,在学生开展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干扰导致学习被中断,从而影响学习。在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学习过程中,学生也容易因为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不够、自主性不强等原因,学一下玩一下,学习持续时间短暂,难以在预先设定的时间内完成学习计划,学习被拖延,学习效果不高。
2.学习内容缺乏吸引力
学习资源的设计或制作可能由于针对性不够强,质量不够高,种类比较少或商业性太强等原因,不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眼球和注意力,或者不能较好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导致学生无法持续专注于在线学习。
3.无线网络不稳定
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多数需要依托无线网络开展资源浏览和网上交互等学习行动,但是由于无线网络的不稳定性,特别是在公共场所无线网络的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流畅性,进而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4.移动设备版本低、内存小
动态化、多样化的视频类移动学习资源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但这类资源往往也占用了较大的内存,其对开展基于移动端的学习设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內存大、版本高)。而一部分学生由于经济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使用的手机配置较低,内存较小、系统版本也比较低,导致无法下载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移动学习的开展。
5.学生的参与度不够
在基于移动端的教学中,虽然教师通过任务布置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学习还是以独立自主学习为主。由于教师不在身边,学生的自制力和学习主动性不够,容易产生偷懒心理。或是由于学生的问题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解决,学习的积极性容易受到挫伤。有时也会因为学生不熟悉操作流程等原因,缺乏师生、生生互动或人机互动,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效果。
五、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质量提升的对策
1.教师适当介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传统文化对教师角色渲染的影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大,自主学习不够。教师应该帮助学生转变观念,强调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在当代社会的重要性。同时,在学生开展自主学习的时候及时介入,避免学生把自主学习理解为“为所欲为”,要给予学生及时指导,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同时要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特征,引导学生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使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控学习进度,对学习过程进行记录,反思学习效果,进行自我评价等。对于知识的掌握,应引导学生从简单的记忆和附属层面发展到对知识的理解、应用和分析,把学习从“浅层学习”提升到“深层学习”。
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学习延续到课外,就成为了一种辅助性的非正式学习,这种学习容易受到干扰而停顿。因此,教师要强调学生训练自己的抗干扰能力,培养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强化移动学习行为。教师在设计教学资源和学习任务的时候,也可以适当设计当学生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时给予奖励,在未完成学习任务的时候给予鼓励和支持。
此外,教师可以通过任务和教学活动的设计,帮助学生创建移动学习社区,改变因为网络而被隔离的沟通和交流,充分利用移动学习的交互性,使线上线下教学协同进行,帮助学生在移动学习社区中找到学习伙伴,在学习社区中和学习伙伴互相监督、共享资源,开展探究性学习,排除学习的孤独感,分享学习的快乐,互相鼓励、共同上进,拉近师生和生生距离,使师生、生生之间充分展开互动交流,弥补课堂交流有限的不足[4]。
2.优化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环境
在校园无线网络建设方面,学校可以完善校园无线网络的建设,为学生在校开展基于移动端的学习提供覆盖范围广、稳定程度较高的网络环境,确保学生在校园内基于移动端学习的顺利开展。
在移动教学平台的搭建方面,要注意设计平台的交互性,确保教师对资源的上传和学生对资源的获取,同时要便于教师对资源的完善和优化。资源建设要进行换位思考、因势利导。资源既要满足学生自主学习、建构性和个性化诉求的需要,还要提高“颜值”,不能将教材内容生搬到移动教学平台,应该对所选用的教学材料进行适当的选择和处理,语言方面尽量使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幽默活泼、平等自由的网络语言,开放互动增强移动学习的新鲜感,确保学生从现实进入虚拟空间,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建构,吸引学生的持续关注,提高教学的时效性。
在活动设计方面,要保持教学设计目标明确,要注意线上线下活动所占的比重,教学节奏要张弛有度,确保学生的参与度,保持教师对教学的热情。让师生共同发现和总结线上线下课堂的利弊,充分利用其优势,适时进行线上线下课程的切换,确保线上线下课程的顺利开展。
3.完善并及时调整评价机制
完善的评价机制,有利于促进教学的顺利完成。完善并及时调整评价机制在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中同样重要。通过完善并及时调整评价机制,探索教师的“所教”是否是学生的“想学”,才能进一步切合教学内容建设和学生的关注及兴趣。通过开展多维度的评价,广泛听取学生对移动学习资源和移动学习的意见和反馈,并及时改进资源建设和教学措施,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资源的创建,教师做好把关工作,推动教学资源的完善和质量提升。教师还应深入探索基于移动端教学的信息传播规律、优势和特点,深挖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的各种数据,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发挥其优势为教学服务。
理念革新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基于移动端的混合式教学的产生[5]。本研究结合不断出现的新情况,通过系统分析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的可行性、特征和困境,希望能够促进移动网络技术与教学的高度融合,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推动基于移动端混合式教学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教技[2012]5号.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 (2011-2020年)》的通知[Z].
[2]马志强,孔丽丽,曾宁.国内外混合式学习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基于2005-2015年SSCI和CSSCI期刊论文比较[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6(4):49-57+102.
[3]吴军其,李智.移动微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4]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5]张其亮,王爱春.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4):27-32.
(编辑:李晓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