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化快反馈的金课教学模式研究
2020-07-29尹林子孙克辉丁家峰王会海
尹林子 孙克辉 丁家峰 王会海
摘 要:金课建设是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主题以及研究热点之一。文章在深入剖析、逐条解读的基础上,针对电信类专业特征,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化快反馈的金课教学模式。该模式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课堂组织效率,对学生的成果实现公平公正的评价,并采取快反馈机制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理论分析和实践应用表明,该模式具有确保金课质量、结构简单易于推广、对学生具有良好的吸引力以及能有效提升课堂活跃度等优点,为金课理论以及实践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参考。
关键词:金课;教学模式;信息化;快反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20)06-0022-05
一、引言
随着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出现了大量的教学新概念,如MOOC、雨课堂、翻转课堂、开放式精品课堂等,而金课概念的提出,则是对现阶段百花齐放式教学改革的一个拔高与总结,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一个标志性成果,为现阶段高等教育的发展提出了规范化的标准与要求,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之一。
2018年,《教育部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中提出了金课的概念[1]。为支持金课计划的开展,2019年教育部提出实施一流本科课程的“双万计划”,即经过三年左右时间,建成万门左右国家级和万门左右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为响应教育部号召,大学教育工作者们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课研究与实践。崔佳、宋耀武对金课的教学原则进行了探究[2];陈翔[3]等从总体设计、实施过程、计算办法和评价结果运用等方面提出了重构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的高校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马凤岐[4]研究表明建设“金课”是提高通识教育质量的关键;陈光磊[5]对金课的层面和维度进行了探讨。在实际的金课建设中,网络课的金课建设[6]、“财政学金课”建设[7]、思政课程“金课”建设[8]、英语课程金课建设[9]以及研究生课程金课建设[10]等具体案例也不断涌现。
目前,关于金课教学模式的研究仍处于较为分散的阶段。为此,本文结合《通信原理》课程开放式精品课程建设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化快反馈的金课教学模式,该模式适用于理论联系实际需求比较强烈的课程,在结构上可以有效满足金课的“两性一度”要求,并具有易于操作与推广等特征,为金课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考与借鉴。
二、金课核心要求分析与解读
金课的核心在于“两性一度”,即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高阶性”聚焦于知识能力素质的有机融合,需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创新性”着眼于课程内容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教学形式呈现先进性和互动性,学习结果具有探究性和个性化。“挑战度”则指课程有一定难度,需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对教师备课和学生课下有较高要求。
总体来说,对于不同的专业和课程,上述要求具有不同的解读重点和实施细节。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尤其是通信类课程而言,本文对其进行如下解读:
1.高阶性
为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在教学改革中需要强调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领导能力与协同合作能力,让学生具有对复杂问题进行分解并开展针对性研究的能力;同时,考虑到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需要以系统思维、产业化思维开展分析与研究,提高查阅资料、前期市场分析、理論分析、应用分析、产品前景分析等能力,让学生既能解决问题,又具有高级思维,能够从通信系统、产业化的角度看待技术问题。
2.创新性
金课教学必须在内容上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特征,对于通信类课程而言,时代前沿技术发展突飞猛进,4G、5G、光通信、量子通信、深海通信等技术不断地涌现。然而,相关课本更新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技术的发展,与此同时,课时在不断压缩,而且又需要确保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理论基础扎实与前沿性需求之间的双赢成为教学改革的重点问题。
为此,本文认为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分类。基础类知识由经验丰富的教师主讲,前沿性、时代性的内容由充满创新与想象力的学生主讲,既体现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也适于解决基础教学与前沿性内容之间的双赢问题。
3.挑战度
课程有一定难度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收获,学生应该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独立的研究与思考。为确保挑战度,需要教师对学生的选题与研究进行审核、监督以及公正的评价,具体原则如下:①在选题方面,要求与课程内容相关,但大部分内容必须高于课本,即前沿性、时代性内容;②在学生研究过程中,需要强化交流与指导;③在成果汇报时,必须给予公开公正的评价,促进学生的积极性,防止偷懒与应付了事,从而形成良性正循环。
针对上述解读,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信息化快反馈的教学模式,并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验证该模式的有效性。
三、基于信息化快反馈的金课教学模式
1.金课课堂角色任务分解
为践行金课标准,需要对课堂参与者进行目标与标准分解。教师的任务包括:①引导课堂:指定教改流程、制度与评分标准;②审核主题:确保学生选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以及前沿性;③过程监督:指导学生完成任务,并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公正的评分;④督促激励:利用平台公开成绩,激励学生参与积极性,形成正向循环。
学生的任务包括:①自主组队:培养学生团队意识、领导能力、协同能力;②自主选题:调动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培养学生产业化、系统化的高级思维,培养学生熟悉项目流程;③项目执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④成果汇报与评价: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成果评估能力等。
2.金课教学模式的特点
本文设计了基于信息化快反馈的金课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该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信息化
其包括两个作用:①提高效率,节约课堂时间。在学生完成汇报之后,在教师点评的同时,学生可以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快速投票打分。目前有诸多软件可以完成上述功能,另外许多大学的教学管理系统也可以实现该功能,如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系统。基于该系统,教师预先做好打分卷,然后生成二维码,在课堂上学生可以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实现打分,打分过程仅需要1-2分钟,并自动计算平均分,能有效节约课堂时间。②保证评价的公正性。公平公正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一旦学生觉得评价不公正,则会降低参与积极性,敷衍了事,导致教学改革难以为继。本模式通过全体学生为参与学生打分的方式,基本上杜绝了对于研究成果评价的异议,形成一种客观公正的氛围。
(2)快速反馈机制
该机制主要借助教师个人主页等信息化平台公布成绩与教师点评,激励学生提高研究成果以及专题讲座的质量,提高金课成色,并促进其他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参与意识。反馈机制的关键点在于快速反馈,尽量在学生汇报的当天予以公布,让学生形成课后查看结果的习惯;一旦结果公布过晚,会大大降低学生的成就感、活跃度以及教改氛围。
(3)连续实施
为保证金课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竞争性的氛围,本模式需要采取周期性的连续实施策略,即在学期的中后段,不间断地开展成果汇报。推荐模式如下: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内(大约2个月左右),每次课安排两个小组汇报(每组15分钟,课时占比33%)。该策略的优势在于:通过周期化的不间断实施,对学生形成持续的正向压力,并引导其产生思维惯性,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
(4)课程内容合理分类
将课程内容大致分为两类:理论上的关键难点知识、反映前沿性和时代性的发展趋势与新知识。前者分布于教材中,特征是内容比较固定,但需要高超的讲解技巧,主要由教师提炼重点并完成资源设计;后者则需要广阔的视野、个性化的多视角分析以及较强的资源搜集能力,特征在于工作量大,需要足够多的参与者,主要由学生完成。
3.金课教学模式的优势
(1)确保金课质量
在该模式中,选题、研究、打分评价等关键环节均在教师的监督之下完成,教师可以在选题阶段保证创新性要求,可以在研究阶段对学生提出挑战度需求,可以利用点评引导学生合理打分。因此,该模式虽然以学生为主体,实现学生自主选题、自主研究、全体学生给项目组打分等,但实际上均处于教师的监督之下,从而保证了金课的质量。
(2)结构简单、易于推广
该模式的负担比较小,具体表现在:①基于信息化手段,打分环节只需要1-2分钟,不浪费上课时间。②对于教师而言,选题、指导阶段主要是和学生相互交流,这是教师应有的职责,唯一比较繁琐的是课前需要准备打分卷,课后需要在个人主页上公布成绩与发表点评,每次花费半小时左右即可,负担比较小。③对于学生而言,尽管需要从选题、研究以及汇报等方面进行大量的工作,但是由于人数与课时限制,事实上,每组学生通常只能参加一个项目的研究工作,从整个学期而言,工作量是可以接受的。
(3)对学生具有良好的吸引力
包括:①以团队的形式由积极学生带动其他学生参与;②每个团队只需要一个成员去讲,其他人负责资料收集、协同研究以及PPT开发等工作,能吸引并带动具有畏难情绪、怕发言的学生积极参与;③利用中南大学教学评价平台以及微信这一学生感兴趣的工具进行实时评价,能吸引学生的主动参与热情和关注。
四、模式实施与效果分析
1.模式实施
本文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开展了基于信息化快反馈的教学模式改革实践,具体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要点包括:①组队时建议学生采取一个队长加两个组员的模式,队长同时还需要负责成果汇报,汇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开展,限时15分钟;②专题讲座需要提前预约时间,即教师审批时与学生约定好汇报时间,并将相关的主题、时间、地点等内容在个人主页上予以公布,让其他学生有心理准备;③主题审核时必须确保不会出现相似的研究内容,确保与课程内容有关联以及研究内容必须高于课本知识;④点评与打分同时进行以节约时间。
作为本模式的核心,整个评价打分过程需要执行如下操作:①基于中南大学本科教学质量管理系统设计打分卷;②网上发布打分卷;③课堂上展示代表链接的二维码;④学生利用微信扫描,进入打分卷;⑤打分;⑥课后查看平均分数、打分人数等相关信息,并在个人主页上公布。相关的实例如图3所示。
为体现组长与组员的差别,在设计打分卷时,将组长与成员进行区分,组长负责主讲,由“主讲效果”栏目打分,合成分数为学生评分加10分;组员的贡献由“PPT以及内容效果”栏目打分,直接采用打分结果。
2.效果分析
本文分别从活跃度、成绩统计、学生评价等方面分析模式的实施效果。
(1)活跃度
学生并不是一个整体,由于性格、学习基础的差异,对于具有高阶性要求的活动往往表现出不一样的态度。本文进行了简单的分类:A类代表了具有强烈主观能动性,愿意参与挑战,并愿意在课堂上为其他学生进行分享的学生;B类代表了主观能动性不足,不愿意参与活动,需要激励与鼓励的学生。如果一个班级中A类学生占多数,则该班级会成为一个活跃班级。否则,一旦B类学生占多数,则会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从教学的角度而言,活跃班级的金课成分肯定比较高,而不活跃班级的水课概率可能性比较大。因此,应尽可能地将B类学生转化为A类,本文将这些成功转化的学生称之为AB类学生。此外,从金课的角度分析, A类学生是需要精英化培养的对象,AB类学生则是金課实施过程中进步最大的对象。
在上述分类的基础上,本文定义了活跃度的概念:
ρ0=PA÷(PAB+PB) 公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