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研究述评
2020-07-29孙健
[摘 要]新时代关于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研究在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形成条件和基础、重要作用、历史机遇与战略挑战、现实路径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形成了很多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观点。但已有的成果在研究的逻辑性、系统性和视野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据此,提出推进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整体性研究,可以从科学阐释其内涵实质、深入剖析其战略环境,以及系统地构建其现实路径和保障体系等方面展开,从而为坚持陆海统筹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奠定理论基础,提供行动指南。
[关键词]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展;研究局限;研究展望
[中图分类号]D99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20)02-0099-06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maritime power in the new era involves its connotation, forming conditions and basis, important role, historical opportunities and strategic challenges, realistic paths and guarantee systems, etc. Many views with theoretical value and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have been formed. However, there are some limitations in the logic, systematicness and vision of the present research. On this basis, the integrated research on promoting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maritime power can be carried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scientific interpretation of its connotation, in-depth analysis of its strategic environment, and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its realistic path and guarantee system, so as to lay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provide action guidance for adhering to the land-sea overall planning and accelera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maritime power.
Key words:building maritime power; research progress; research imitations; research prospect
自從2012年党的十八大正式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战略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要求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海洋强国战略的研究也一跃成为学术热点,许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形成了很多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观点。对现有的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既可以明确未来的研究方向和重点,系统深入地推进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研究,又可以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理论指导,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利开展。
一、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研究的进展
(一)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界定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许多学者在研究中采用了以上关于海洋强国内涵的阐释,比如张根福、沈满洪、郑义炜等。亦有学者在上述界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特长,对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作了更加详细的分析。这些研究根据视角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从具体指标的角度进行的界定。陈明义认为“到2050年我国的海洋综合实力应处于世界的前列,我国的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应达到30%左右,新兴的海洋产业应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海洋的环境优美,人与海洋和谐相处,海洋的防卫力量大大提高,维护国家海洋战略利益和海上安全秩序的能力大大增强,还要确立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和抵御海上风险的大国地位。”[2]金永明指出海洋强国的内涵包括五个基本指标,即要实现质量效益型的海洋经济、创新引领型的海洋科技、循环利用型的海洋开发方式、高级型的海洋制度体系及人才队伍和统筹兼顾型的海洋维权[3]。
另一类是从基本特征的角度进行的界定。徐胜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内涵是和平发展与维护海洋权益,其主旨是通过多领域多层次的国际海洋合作、公平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和人类共同蓝色家园的构建来实现合作共赢[4]。曹文振从海权论和陆权论的基本理论出发,主张我国要建设的是陆海统筹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海洋强国[5]。王芳认为中国特色海洋强国是以和谐海洋观为价值观指引,以互利共生和永续发展为基本特征,以海洋经济发展和海防安全为中心任务,“坚持和平走向海洋,促进海洋产业、海洋科技、海洋环境、海上力量全面发展。”[6]
(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形成的条件和基础
1.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形成的现实条件和基础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既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又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形成的现实基础可以分为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国内层面,张根福等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发展已经逐渐从“开放战略”转换到“海洋利益不断拓展下的全球治理战略”阶段,作为一个陆海复合型的国家,海洋在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格局和对外开放中的作用日益重要,海洋强国的建设条件日趋成熟[7]。国际层面,郑义炜认为,全球化时代,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过程中,海洋利益对于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发展日益重要。在海洋世纪,世界各主要沿海国家为了抢占海洋竞争制高点相继出台了海洋战略的长期规划。所以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更好地发展和保障我国的海洋利益、解决海洋争端的必然要求[8]。
2.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形成的理论条件和基础
任何伟大的战略思想都有着赖以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根源,海洋强国战略思想也不例外。张根福、魏斌在总结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关于海洋建设思想的基础上指出,新时代的海洋强国战略是以中国共产党历代领导集体的海洋思想为理论基础,在把握时代发展大势和全球海洋战略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形成的[7]。毛振鹏提出,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理论基础有三个方面,即中华民族优秀的海洋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海洋观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海洋建设思想、世界海洋强国先进的发展理念和经验[9]。
3.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形成的实践条件和基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海洋事业大体经历了从“生存”到“发展”,再到党的十八大首次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重大战略的实践发展过程。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形成、发展和推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實践紧密联系,特别是与习近平总书记“在沿海地区任职以及在中央工作期间不断推进海洋事业的实践”[7]紧密相连。沈满洪、余璇从实践发展脉络的角度指出,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形成的实践基础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地市级的实践阶段,即从1985年到1999年,习近平任职于福建省地级市期间,率先发出“向海进军”的号召,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第二阶段是由省级层面向国家层面推进的实践阶段,即从1999年到2012年,习近平在福建、浙江和上海主持工作期间都提出并推进海洋经济强省建设,到中央工作后又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的国家战略;第三阶段是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实施并在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实践阶段,即自2012年党和政府在国家层面庄严宣布并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后,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发表了一系列关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在实践中大力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并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0]。这种从自下而上到自上而下的实践推进过程,为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形成奠定了实践条件和基础。
(三)建设海洋强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部署。实施这一重大部署,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11]充分说明了新时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孙悦民、张明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选择,它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内在驱动力,为维护“蓝色国土”和稳定周边环境创造外部条件,为响应国际海洋治理谋求人类共同的海洋利益贡献中国智慧[12]。贾宇从海洋大国与海洋强国的关系入手,指出“海洋对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海洋问题是国家发展的战略问题,海洋战略决定着国家海洋事业的兴衰成败。”“实施海洋强国战略,促进中国从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是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安排的重要一环。”[13]王越芬、孙健主张“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新时代‘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海洋领域的生动体现和具体要求”“对于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坚定文化自信、改善民生以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具有重大的时代意义。”[14]曹文振从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出发,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决定着国际格局的演变。建设海洋强国对于维护国家海洋安全与利益、实现民富国强以及掌握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起着重要的作用[5]。
(四)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时代机遇与现实挑战
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对于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至关重要。综观国际国内发展大势,“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时代机遇与现实挑战同在,但是机遇大于挑战。
1.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时代机遇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国际社会对海洋的重视以及地缘优势为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历史发展机遇。郑贵斌认为在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下,各个国家包括海洋在内的战略变革日趋复杂、联系日渐紧密。同时在海洋世纪,国际社会日益重视海洋开发和利用,世界沿海主要国家均提出了21世纪的海洋战略,享有和维护海洋权益是大势所趋[15]。何广顺指出,当前国际环境总体向好,“我国与主要海洋大国、周边国家以及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参与国家打造命运共同体成效初显……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海洋合作前景广阔,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了有利国际环境。”[16]戴维来从地缘位置的视角指出,中国处于地缘政治的中心,这样的地理位置对于集中发展军事与科技力量、避免与面对潜在的威胁都有一定的战略优势[17]。
从国内环境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的巨大成就为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贾宇认为,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壮大使海洋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突显,我国具备了向海开放、向海图强的条件[13]。郑贵斌提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空前提升,为海洋建设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15]。杨晓丹、杨志荣认为,综合国力的大幅提升和十九大以来我国在维护海洋权益、海洋强国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使我国具备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坚实基础[18]。刘笑阳从海洋定位、海洋利益和海洋实力三个方面对我国海洋强国建设的国内基础进行了战略评估,认为我国具备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基础和条件[19]。何广顺认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进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期,主要是因为海洋强国建设的理论日臻完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内在需求日趋强烈[16]。
2.建设海洋强国的现实挑战
从国际环境看,海洋安全和利益问题是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的挑战。王历荣认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国际挑战主要包括“陆海复合型国家的地缘政治困境”“海洋强国挤压和遏制的战略困境”和“与邻国海洋争端的困境”三个方面[20]。戴维来提出,尽管我国在海洋强国建设中有令人羡慕的优势与成就,但是在海外利益保护、大洋深处海上通道贯通以及与邻国海洋争端等方面面临严峻而复杂的挑战[17]。刘应本、冯梁认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需要面临美国、日本等传统海洋强国的挤压,面临印度等新兴海上力量的崛起,面临澳大利亚、韩国、印尼等中等国家的踌躇满志[21]。杨晓丹、杨志荣指出,美国和日本的海上围堵、岛屿主权和海洋权益的争端、台海局势的变数、海上通道的风险是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的新挑战[18]。
从国内环境看,海洋强国的制度安排、国民海洋意识以及海陆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给海洋强国建设带来了一定的挑战。郑义炜认为,建立陆海复合型的海洋强国存在“来自陆地与海洋的双重易受伤害性”“国家资源在陆地与海洋上配置的分散性”和“对海洋战略难以持续重视的断续性”等战略困境[8]。贾宇指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主要包括海洋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不太合理,海洋法律制度不太完善等,但是这些风险和挑战都是可控的[13]。王历荣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人民的海洋意识与海洋强国建设战略的要求相比有所滞后,成为制约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因素[20]。
(五)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现实路径和保障体系
1.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现实路径
宏观层面的建设路径,主要指明了建设海洋强国的理念和方向。杨宁、张立认为,建设海洋强国要以辩证性思维把握安全形势、以全局性思维统筹发展大局、以反馈性思维指导政策过程、以法治思維厘清法理依据、以创新性思维拓展建设路径[22]。郑贵斌从“战略实施”的角度指出要以全新的思路来引领海洋强国建设,通过在抢抓机遇中提升能力、在战略实施中突出集成创新、在工作中力求科学务实来圆梦海洋强国[15]。
微观层面,主要立足于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主要内容来探讨具体路径。王历荣认为建设海洋强国在文化观念层面要通过强化海洋意识建设文化海权,在经济发展层面要通过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建设经济海权,在政治法律方面要通过海洋立法建设法制海权,在军事安全层面要通过打造海上防护体系建设军事海权[20]。王越芬、孙健认为,“新时代要在坚持陆海统筹的基础上,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着力建设海洋生态文明、加大海洋科技创新力度、兼顾维稳与维权大局四个方面加快海洋强国建设。”[14]金永明提出,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途径就是要围绕“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国家海洋权益的话语权,确保海洋政治和安全[3]。郑义炜指出要抓住主要矛盾解决重点问题,从发挥海洋政治大国影响、推进海上军事力量建设、避免与海权大国直接冲突、加大投入海洋战略资源等方面来加快海洋强国建设[8]。孙健、张红霞提出海洋文化自信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必要条件,要以实现海洋科技文化、经济文化、生态文化和安全文化的自信为前提来推进海洋强国建设[23]。
2.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保障体系
探讨海洋强国建设的保障体系,旨在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基本的条件保障使其真正落到实处。王芳认为,海洋强国目标能否实现是由海洋综合实力决定的,从外部保障措施而言,建设海洋强国必须以健全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推进海洋体制改革、提升海上“硬实力”和海洋“软实力”为保障[6]。王宏指出要用“四个全面”保障海洋强国建设,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确保海洋强国的发展方向、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海洋强国建设的内在动力、以全面依法治国巩固海洋强国的建设成果、以全面从严治党保障海洋强国建设的坚强领导[24]。金永明通过分析国情得出启示,认为“要应对和处理海洋问题,在国内应制定和实施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以及保障海洋战略实施的法律制度,以保障实现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3]
二、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研究的评析
目前,关于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问题学界有了较为普遍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一方面,当前的研究覆盖面比较广泛、研究内容比较全面和系统,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海洋强国建设的优劣短长。当前的研究以理性客观的立场,为理解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了一种极其真实、值得借鉴的研究视角,有利于学者们以更为客观的心态,更加积极地推进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研究。另一方面,现有的研究具有鲜明的问题意识。学者们以现代人类社会发展遇到的普遍问题为研究的切入点,将海洋强国作为一种战略资源融入国内外发展的格局当中,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思想启示。但是,当前的研究也存在着几点不足。
(一)研究的逻辑性有所欠缺
现有的研究探讨了新时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战略困境,认为不管是国际环境还是国内环境都是机遇与挑战同在,且是机遇大于挑战。但是已有的研究并未将这些机遇和挑战与海洋强国建设路径选择的前提和要求进行内在逻辑上的应然关联,因而缺乏内在的逻辑关联性。
对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缺乏辩证的把握是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根本原因。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一个兼具结果性和过程性的战略目标,需要经历一个长期复杂的建设过程。辩证地把握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环境应该在立足于国内外现实背景的基础之上坚持科学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科学的标准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矛盾的观点,把对海洋强国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置于普遍联系和矛盾发展之中进行分析和把握。在这样的前提和要求下构建起来的海洋强国的建设路径,才能既符合新时代我国主要矛盾变化的客观要求,又符合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的世界发展趋势。价值标准就是要坚持陆海统筹和和谐共赢的价值理念,对海洋强国建设的优势与劣势进行深度的逻辑把握,使海洋强国的建设既涵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陆海统筹和谐发展的价值理念,又着眼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因此,对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环境的探讨,可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普遍联系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等视角进行具体的把握,使建设海洋强国的具体路径与面临的历史机遇和战略困境之间形成内在的逻辑关联,从而使研究更具逻辑性。
(二)研究的系统性相对不足
当前关于海洋强国建设路径的研究虽然涉及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但是现有的路径建构往往是单一层面的探讨或者是局限性的分散讨论,致使路径建构系统性相对不足,并且全面深入的专题性研究也不多见。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一方面是缺少对海洋强国内涵的深入精准界定,另一方面是没有对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形成的条件和基础与路径构建的关系做全面系统的探讨,从而缺乏建构海洋强国建设路径的系统性的理论架构。事实上,可以将新时代海洋强国战略具体阐释为“内涵”层面的核心内容、根本特征和主要指标,并且将形成的条件和基础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分析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所包含的前提和条件以及路径构建的动力来源和战略创新,从而为建设海洋强国设定路径建构的理论逻辑体系。同时,路径建构的战略性选择与创新还需要设定现实的思考空间,这就要求必须把当前国内外的战略背景与路径建构相联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因此,以海洋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和形成基础为理论依据,从历史机遇和战略困境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路径构建,应该是以后的研究重点。
(三)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
虽然已有研究涉及建设海洋强国的外部保障条件,比如有的学者提出以“四个全面”作为保障,有的主张从完善政治法律制度体系层面加以保障,但是这些研究要么侧重于顶层设计层面的讨论,要么集中于某一具体层面的探讨,没有将顶层设计与具体措施相结合并上升到保障体系的高度,导致全方位立体化保障体系的综合研究和分析较少。
科学有效的海洋强国建设的保障体系,应该以“机制”的构建为中心来展开,将自上而下的领导、自下而上的参与和外部的有效保障有机统一,将自在和自为有机统一。在国家层面实现理性认知下的顶层设计机制,在社会规划层面实现教育、宣传和保障机制,在公众层面实现情感认同下的实践参与机制。只有这样,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美好愿景才能实现。
三、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研究的展望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但也存在着必须要正视的战略困境。只有全面把握海洋强国战略形成的条件和基础,抢抓机遇、突破障碍,才能为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路径构建铺设科学的前提,奠定坚实的基础。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深化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科学阐释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
对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进行科学阐释是完成概念操作化的过程,这是进行研究的前提。科学阐释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内涵就是要立足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用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界定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实质。据此,可以从定性与定量两个维度展开。定性应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报告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的重要论述为理论依据,全面阐释新时代海洋强国建设核心层面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其中,主要内容应该包括“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的准确阐释;基本特征则应该紧紧抓住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从“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角度出发进行科学把握。定量要在全面分析海洋事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设定海洋经济综合实力、海洋科技综合实力、海洋产业国际竞争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能力、海洋社会发展水平、海洋事务治理水平、海洋军事与外交实力等方面的指标,将海洋强国建设放置于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指标体系中进行探索和思考。
(二)深入剖析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环境
深入剖析战略环境有利于立体化地构建海洋强国的建设路径和保障体系。目前对战略环境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历史机遇与战略困境,这样的研究视角是科学和必要的。但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这是基于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我国的地缘特点作出的科学决策。因此,还应该把对战略环境的辩證剖析扩大到“陆海统筹”和“加快建设”的范畴之中。从“陆海统筹”的角度而言,就要深入分析陆域、海域空间发展治理的优势与劣势,在国土空间开发和发展海洋主体功能区的优势与劣势,在陆海资源统筹配置中的优势与劣势,在军民融合发展方面的优势与劣势等。从“加快建设”的角度而言,就是要正确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海洋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突出成果和存在的关键性问题,全面分析新时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优势与短板,从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的战略角度进行深度剖析。
(三)系统构建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现实路径和保障体系
系统构建科学合理的现实路径和保障体系是新时代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行动指南和有力保障。当前的研究虽然从宏观和微观的双重维度提出了建设的路径,但是没有形成系统。只有在理论与实际深度融合的前提下,将战略高度的顶层设计与实践层面的具体措施有机统一,形成提纲挈领式的推进与保障机制,才能确保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快速有序推进。战略高度的顶层设计主要是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为基本理念,以“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战略重点,坚持国内外大局的统筹和陆海统筹,来搭建海洋强国建设的四梁八柱。实践层面的具体措施要按照海洋强国建设渐进性和阶段性的内在规定,根据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海洋利益的排序,分阶段、有步骤地设定海洋强国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并根据不同阶段的具体目标和发展态势从“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和“合作共赢”四个方面有针对和侧重地制定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具体路径。同时,还要构建起国家、社会和人民三者有机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保障体系,形成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有力保障。
四、结语
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是一个过程与结果高度统一的综合概念,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的战略需要,也是顺应海洋世纪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作为拥有广泛海洋战略利益的陆海复合型大国,在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转变的进程中,虽然新时代的到来将我国带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但是加快建设海洋强国从实然到应然的逻辑发展依然存在着亟须解决的理论难题,从建设到建成的实践推进仍然面临着不能回避的战略困境。只有推进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的整体性和系统性研究,才能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提供科学的行动指南。
[参考文献]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4).
陈明义.海洋强国的内涵[J].政协天地,2013(8):14-15.
金永明.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路径及保障制度[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3(2):81-92.
徐胜.走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之路[J].求是,2013(21):41-42.
曹文振.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与海洋争端对策[J].新视野,2014(3):115-119.
王芳.中国海洋强国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工程科学,2016(2):55-60.
张根福,魏斌.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33-39.
郑义炜.陆海复合型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分析[J].东北亚论坛,2018(2):86-90.
毛振鹏.习近平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研究[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7(2):15-18.
沈满洪,余璇.习近平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6):5-17.
习近平.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N].人民日报,2013-08-01(1).
孙悦民,张明.海洋强国崛起的经验总结及中国的现实选择[J].国际展望,2015(1):52-70.
贾宇.关于海洋强国战略的思考[J].太平洋学报,2018(1):1-8.
王越芬,孙健.习近平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思想的三重维度[J].改革与战略,2018(9):22-26.
郑贵斌.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历史机遇与战略创新[J].东岳论丛,2013(7):73-77.
何广顺.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然选择[N].人民日报,2018-02-11(5).
戴维来.中国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的挑战与方略[J].理论视野,2015(3):58-62.
杨晓丹,杨志荣.维护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J].当代世界,2017(9):28-31.
刘笑阳.中国海洋强国的战略评估与框架设计[J].社会科学,2016(3):19-29.
王历荣.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困境与创新选择[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6):157-165.
刘应本,冯梁.中国特色海洋强国理论与实践研究[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7:178.
杨宁,张立.论文明转型进程中的海洋强国建设[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3(6):25-31.
孙健,张红霞.新时代建设海洋强国视野下海洋文化自信的生成[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93-98.
王宏.用“四個全面”统领海洋强国建设[EB/OL].[2019-12-26].http://dangjian.people.com.cn/n/2015/0916/c117092-27593926.html.
[责任编辑 祁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