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地区中职学校计算机类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动态对接调研报告
2020-07-29东莞理工学校付良才
文/东莞理工学校 付良才
专业设置是中职学校专业建设的源动力,必须与企业岗位需求动态对接,为此我们成立了 “计算机类专业”调研小组。笔者的团队在对东莞地区的职业学校与企业用工情况的调研、统计、分析后,对专业建设与岗位需求如何更好地动态对接提出了建议。
调研小组针对调研工作召开了7次专题研讨会议,进行分解任务、讨论调研大纲、设置问卷信息点、确定访谈要点等。先后走访了6所学校和计算机软件行业会、市中心人才市场、人力资源局等7个单位或部门。发放420份学校专业设置信息调查表,收回330份有效调查表,发放1424份毕业生问卷和企业问卷,收回1273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分别为78.6%及89.4%,问卷客观地反映全市中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现状及此次调研的主旨。小组全体成员通过对回收的问卷材料和访谈的资料以及网络查询的信息进行整理、统计、比对、分析等一系列工作,形成该类专业的调研报告。
一、当地中职学校专业设置的现状
(一)专业设置基本情况
通过本次的调研,发现了部分中职学校的重点专业办学理念清晰、特色鲜明、成效显著,办学质量高,就业形势好。但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可探讨的问题,了解到有个别专业方向在某些学校师资力量、专业设备需要加强,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要加强对接、才能更好达到培养目标要求;另外,也发现了一些企业岗位需求量较大而虚席以待,但学校却没有相关的专业方向设置的情况。这可为当地职教接轨地方经济、动态调整专业设置提供了决策参考。
通过调研统计,计算机专业最早于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东莞理工学校开办,其他学校一般于建校之初就开办了此专业。现有17所学校开办了计算机相关专业,近3年毕业生有5517人,对口就业率为26.5%,现有在校生9148人。
表1
表2 教师配备情况对照表
表1反映出如下几个问题:
(1)从近三年毕业生数与在校生数对比看,计算机专业在校生人数(一~三年级)在大幅上升,其增加率为65.8%,这说明这个专业体系中大部分专业是实用的,在家长和学生心中是认可的,相关专业的学生人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增长;但我们要结合人才需求加以引导,避免学生盲从、造成人才培养的过剩和资源的浪费。(2)从就业率来看,对口就业率较为理想,为26.5%,但也反映出计算机专业的对口就业率是有提升的空间,相关学校可优化办学模式,适当控制招生人数,调整和细化专业方向,进一步提升师资水平,增强校企合作,提高办学质量。
(二)教材及课程安排情况
全市计算机专业方向的课程设置不是完全统一,师资较强的学校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较充实,而师资设备弱一些的学校主要开设了专业基础课程如办公软件等。各校所用教材归纳起来主要有办公软件类、图像处理类、软件编程类、网络配置类、互联网相关技术类、动画设计类、工程制图类等。动漫专业和印刷专业、软件信息专业以及网络专业所用教材与专业课程设置是适用、适量和有效的,另一些学校这方面则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师资配备情况
在全市调查的计算机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201人,外聘教师18人,实习教师53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几个骨干学校,个别学校专任教师不足,课程设置上只有几门专业基础课。全市生师比33.6∶1,这个比例不容乐观。
专业教师专业对口率约为80%,师资数量较强的是几所骨干学校,有的学校较薄弱,见表2。
从统计数据来看,双师型人数在教师总人数和实训指导教师人数中所占的比例比较适中,我们以业内公认的生师比(2005年前后为21∶1,2010年前后为26∶1)来看,加上没在统计范围内的公共课程的师资,实力比较正常,较接近目前中职行业的平均水平26∶1,综合来看,学校可加强外聘工程师类师资,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表3 三个专业教学设备配备情况
表4 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表
(四)教学实训设备设施情况
调查得出全市学生数9148,设备工位数5602,本专业在校生与工位比为1.6∶1,每学期每班的教学使用率100%,有的学校有校外实习基地,有的学校无校外实习基地;有少数学校的校外基地没有完全发挥作用。有的学校设备较新,数量较多,有的学校的设备不足,专业机房只有一个。这说明我们要发挥好现有设备办好计算机相关专业,同时深入挖掘校外实习基地,发挥校企的作用,可弥补设备陈旧与不足的弊端。
从表3可以看出,只有计算机的学生数与工位数比为1.6∶1,也就是每学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可以开实训课,为提高学生动手能力是有保障的,但仍需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让学生走出学校去实践、企业走进学校来培训,形成良性人才培养方式。
(五)学生专业技能情况
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的测定、评价模式是以学校每学期自主命题的期末考试+期中考试+平时作业为主,以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部门的专业技能证书为辅,如计算机等级考试、技能鉴定中级证考试和高新技术考试等证书。目前大多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采用了前述的几类技能认证方式,有的学校还有顶岗实习;全市每年开展了技能竞赛,项目涉及图形图像、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网络管理及网络安全、网站建设、综合布线技术、电子商务技术等,基本覆盖了计算机相关的实用技术;部分学校也开展了相应的校级竞赛,通过竞赛带动学校技能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历年的省技能竞赛中东莞市计算机代表队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全市存在“教学+证书+竞赛+顶岗实习”、企业订单培养多维并行的培养方式,各学校可以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搞好技能教学。
因此,从对口就业率来看成,我们可加强专业教学质量监管,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让学生顺利进入所学专业的相关行业就业。有鉴于此,可思考我们的专业教学模式、考核方式 、教材安排等,应该要与社会接轨,想方设法邀请企业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共建校内外实训基地,提供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考核评价标准,以提高人才的培养质量和学生的毕业对口就业率。
二、全市企业岗位需求情况分析
据有关部门统计,未来三年东莞市技工人才需求量大。现在的问题是“有岗无人,有人无岗”的现象非常严重,主要是专业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不对接,技能人才培养不合格,职业教育如何调整,如何改进值得我们深思。
(一)当地(全市)产业分布抽样情况
表4数据显示,第二产业的产值呈逐年上升趋势,2013年达到峰值,近三年的增长率为12.2%,在GDP中的比例下降到50%以下;第三产业最大特色是2012年开始产值超过了50%,第一次超越了第二产业。
(二)当地计算机产业结构情况
据有关调查显示,计算机行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使用上逐步趋于理智,企业对高职高专人才的需求比例最大,这为我们与高校联合办学提供了依据,中职只占6%,
当地中职技能人才结构比例的调查显示,其中计算机销售与维护、平面设计、局域网维护管理岗位需求比例较大,比例最小的是软件编程方向。
(三)计算机专业人才岗位能力需求分析
表5 计算机专业人才岗位关键能力重要性统计表
通过表5的数据分析,我们初步得出如下结论:
虽说近几年来东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较快,但是发展的过程也暴露出了不少结构性的问题和矛盾。我们从各中职学校的专业结构分析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情况:
1.专业布局不合理,各学校同类专业多,专业办学资源相对不足,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绘图等相对热点专业,开设学校就有22所。
2.专业结构与东莞地区的产业结构和人才需求结构不太适应,服装、家具等传统产业尚缺乏足够数量专业技术人才支持。
3.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合作不够密切。学校与企业联系存在一定程度形式化现象,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用人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专业设置与企业岗位需求对接对策与建议
近三年来,当地计算机专业方向是正确的,从市中心人才市场了解到,这三个专业企业是有一定需求的,是符合东莞经济发展需要的。人才培养的模式是以订单、企业专班培养、顶岗实习等方式正在骨干学校中实践;全市技能人才的总量不足,有较大缺口,企业岗位需求的总体发展趋势在逐年增加,两者需要良好对接,值得探讨,主要表现在布局、设备、课程、师资方面。
(一)专业布局可适当调整
计算机应用专业(代码090100),全市有17个学校开这个专业,其中公办校就有9个学校,可以集中在2~4所学校开设,有利于师资设备的提升与投入,更好地将专业做精做强。可引导民办学校深入企业调研,适当调整。
(二)专业设置可适当改良
现有少数专业方向已落后于企业岗位需求,可以进行改良,用好现有的师资设备。
1.改变方向。每个专业都会有若干方向,选择市场有用工需求的方向,转型升级,向更实用的专业转化。
2.拓展新专业。产业在发展,新的产业不断出现,学校在现有专业的基础上,进行调研,发掘适合学校又适合产业的新专业,如物联网的应用技术、智能楼宇、建筑动画(建筑巡游)等。
3.改课程。课程开设较滞后于企业实际,比如办公软件,企业用OFFICE 2010,而学校用OFFICE 2003。
4.引入企业实用技术。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以通用为主,而企业是内部专用的知识技能为主;如企业用自己的家具设计系统,而学校用通用的AUTO CAD工程制图或市面通用的园方家具设计系统。学校可与行业中有代表的企业深度合作。
(三)师资力量进一步加强
1.教师需加强培训。计算机相关专业新知识、新技能层出不穷,教师知识更新需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分层次进行培训,让教师能紧跟知识与技能应用的前沿。
2.教师深入到企业。教师教给学生的知识和教学思想与企业实际脱节的情况时有存在,学校组织教师深入企业实践形成制度,鼓励教师到企业实践,各学校可鼓励计算机相关专业教师到企业或高校兼职,成为企业合格的工程师,教师就能与企业对接,教师的教学就能保持与企业较好地融合。
(四)课程尽力优化
可以集各校骨干教师,聘请企业工程师,共同参与全市统一的课程设置、课程标准、实验室标准、知识与技能考核标准;让各专业的课程与企业接轨,使教学更有效和更实用。重视技能教学,增加学生实训课程的课时比例重。课程优化方面要加强对民办中职学校的帮扶。
(五)教材创新
当下教材种类很多,但大都基于知识阐述型,全市计算机相关专业使用的教材也是这一类的;职业教育可研究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教材,以“工作页”的形式呈现,有利于技能教学。
(六)实训场所改造
少数学校实训室的部分软件已不适应目前教学需要,计算机相关专业要增加国内已流行新的教学软件,学校要深入企业对此进行专项调研,有的放矢地增加东莞企业现在使的用各类软件。改造落后实训室,满足新技能实训的需要,如研究将一些“综合布线室”增添一些设备升级为智能楼宇的实训室;逐步新建一批新技能实训室。实验室建设中可聘请企业工程师,与学校骨干教师共同制定实验室建设方案,更有利于人才培养与市场的接轨。加大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条件进行实训,提高学生技能。
(七)教学方法改进
1.教的方面,要不断创新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培养技能人才的课程开发。如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内容的择取、序化及其构建。采用“学中做、做中学,教、学、做合一”教学流程,整合及序化学生所需的职业技能要求,实现实践技能、理论知识、态度情感等融合;推进校企合作向内涵、深度发展(如校企双方利益点的对接与政策支持),提高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2.学的方面,教考分离,学校制定学习标准,独立考核,由学生自己参加考试,学校严格把关,把好毕业水平线,学生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八)加强校企合作
各校每个骨干专业都应与当地规模较大的企业(对口企业)建立深度融合的合作关系。如开展高水平的“专班培养”“师徒学制”“工学基地”“订单培养”等技能型人才职业化培养模式,如目前的东莞理工学校、东莞电子科技学校、东莞纺织服装学校、东莞机电工程学校的校企合作做法。
学校也可创办一些工作室,让学业生参与其中,为校内和社会做一些工程,这样,学生在学校所获得的技能就可以与企业岗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