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骨窗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的疗效对比分析①
2020-07-29孙志博朴松鹤
齐 宇,孙志博,朴松鹤
(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2)
在高血压脑出血中,最常见部位出血类型就是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患者大多会出现功能障碍,且不同患者功能障碍程度也不同,该病严重程度与出血量、病史及其他因素有着密切联系[1],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出血量少,在其经过保守治疗后,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如果出血量较多,必须通过手术治疗有效清除血肿,最大程度减少血肿压迫造成的并发症[2]。在临床治疗中,开颅手术为该病传统治疗方式,难度小且应用广,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会对患者造成较大创伤,影响其术后恢复[3]。近年来,小骨窗微创手术引起了人们关注,对患者创伤小且治疗效果好。本文选取我院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84例(2017-10~2018-11),对比分析小骨窗微创手术与开颅手术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10~2018-11,选取我院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84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女为24例、18例,年龄57~74(65.82±4.27)岁,血肿量30~100(65.83±3.72)mL,发病时间2~23(11.26±3.28)h,高血压病程4~29(16.83±3.29)年,观察组男、女为23例、19例,年龄58~75(66.71±4.19)岁,血肿量30~100(65.47±3.51)mL,发病时间2~24(10.11±3.37)h,高血压病程4~27(16.11±3.47)年。一般资料对比(P>0.05)。
纳入标准:无合并脑室内出血、脑干出血、严重心肺疾病者;治疗依从性较差者;患者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语言、意识障碍者;因长期使用抗凝药物导致出血者;精神方面疾病者;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者;心理方面疾病者。
1.2 方法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如抗感染、降低颅内压等,术前CT检查,确定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给予患者全麻。对照组进行开颅手术:根据CT定位明确血肿部位,切口为马蹄状,传统骨瓣开颅手术,血凝块需使用吸引器进行处理,针对存在活动性出血的患者,电凝止血,减张并缝合硬脑膜,骨瓣复位或去骨瓣减压治疗需要根据患者脑组织损伤情况进行确定,皮下留置引流管,保证引流通畅。
观察组给予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在血肿距离皮质最浅的部位作一4~5cm的头皮直切口,切开头皮全层,使用乳突撑开器撑开切口,电钻钻颅,扩张骨窗直径为3cm×3cm,+字型切开硬脑膜,在没有血管的脑表面切开脑皮质,脑压板牵引皮质进入血肿腔,吸尽血凝块,电凝止血活动性出血点,术后血肿腔内部留置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治疗效果:痊愈(NIHSS评分降低90%~100%)、显效(评分降低46%~89%)、有效(评分降低18%~45%)、无效(评分降低18%以下);手术时间、出血量、血肿完全清除时间、住院时间;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院NIHSS量表,评分低即神经功能好。日常生活能力:巴塞尔指数,评分高即生活能力好;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对比
治疗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对比[n=42,n(%)]
2.2 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90.26±9.22)min,出血量(83.61±9.22)mL,血肿完全清除时间(3.18±0.08)d,住院时间(10.37±2.28)d,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手术治疗情况对比
2.3 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对比
治疗前,两组Barthel评分、NIHSS评分低,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73.66±4.84)分,NIHSS评分(11.87±1.27)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见表3。
表3 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对比分,n=42)
2.4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并发生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并发症发生率[n=42,n(%)]
3 讨论
在高血压脑出血中,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所占比例较大,并且近年来该病致残率及致死率越来越高,对患者造成了较大危害,如脑组织缺血缺氧、血肿周围组织水肿及坏死等,并且血肿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也会损害周围组织,因此,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治疗已经成为临床重点研究课题[4]。在该病治疗中,最关键的就是清除血肿,使颅内压降低,缓解周围脑组织受到血肿的压迫。有研究表明,出血量达100mL时,要想控制出血、解除血肿,就需要给予手术治疗,但是不同手术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也存在差异性[5]。
本文结果中,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90.26±9.22)min,出血量(83.61±9.22)mL,血肿完全清除时间(3.18±0.08)d,住院时间(10.37±2.28)d,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Barthel评分、NIHSS评分低,治疗后,观察组Barthel评分(73.66±4.84)分,NIHSS评分(11.87±1.27)分,与对照组相比(P<0.05),并发生症发生方面,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患者治疗中,传统开颅手术应用较大,这种治疗方式虽然术野清晰,能彻底止血,但是在治疗过程中会给患者带来较大创伤,并且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恢复时间长,进而增加并发症发生率风险,临床应用的不足越来越明显,必须为患者选择更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式。有研究表明,相比于微创手术,开颅手术则能更好的清除血肿,主要原因为手术治疗过程中能直视血肿,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清除,在必要情况下,可以给予患者电凝止血,止血效果较好,但是患者出血量较大,针对一些年龄较大且耐受力较差的患者,这种手术方式风险系数较大,因此,不推荐使用该方式进行治疗。小骨窗微创手术是一种显微手术,其特点为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等,相比于传统开颅手术,具有更高的应用价值。小骨窗微创手术不仅有效清除了血肿,并且大大减轻了对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和牵拉,减少了对患者的伤害,防止周围神经阻滞受到创伤性脑水肿、血肿的损害,进而避免出现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在手术治疗过程中,术者使用显微镜操作,能获得较为清晰的视野,有效提高了清除血肿的准确性,针对患者出血点,还能比较轻易的发现,进而进行彻底止血,进而减少对重要脑血管的损伤。由此可见,在高血压基底节脑出血治疗中,相比于开颅手术治疗,小骨窗微创手术治疗整体效果更好,临床应用安全性较高,具有可靠性,受到了临床及患者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