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下托管结算业务的应用探析
2020-07-29查海峰
查海峰
(安徽财经大学 金融学院,安徽 蚌埠 233030)
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新一轮的科技革命背景下信息技术领域是全球技术创新的必争之地。区块链技术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推动区块链金融发展,使互联网功能从信息传递转化为价值传递,最终实现“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变迁。资本市场是投资者进行资金融通的重要市场,是资金融通的中心点,区块链技术在证券市场上应用能够促使证券行业更好地发挥市场信息中介作用,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实现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
区块链技术因具有去中心化、开放性、信息不可篡改和匿名性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证券发行和交易、数字货币、银行支付结算等领域,促进金融发展。目前,主要欧美国家已经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证券发行、交易、清算以及客服服务中,打破传统金融行业界限,金融行业与新兴互联网技术的融合发展已是大势所趋。区块链实质上是一个去中介化的数据库,在信息非对称和无担保的条件下保证交易顺利完成,同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优势,推动各国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的研究。2018年5月,工信部发布《2018年中国区块链产业白皮书》,从区块链产业的特点、应用以及发展趋势上确定区块链产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地位。此外,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指出“区块链技术的集成应用在新的技术革新和产业变革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确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这充分展示区块链技术广阔应用前景和在新一轮的产业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区块链技术在数字货币、资金清算和证券交易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我国证券行业步入新发展阶段,带来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本文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重点研究区块链技术在我国证券行业托管结算业务中的实际应用价值,以促进我国证券行业的快速发展,为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计算机等实体经济的应用中提供新的发展途径。
一、区块链技术应用前景
区块链信任机制特性,为各类金融资产整合到区块链账本上提供巨大可操作性空间,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储存、转移和交易,使得交易成本降低、金融交易更加安全便捷。随着区块链技术改进和与金融科技的融合,区块链技术将逐步应用于更广泛的金融场景,如供应链金融、征信、证券行业、保险等典型金融场景。
1.技术融合,拓展应用新空间
区块链通过自身优势,降低企业在价值传输过程中的风险暴露,提高传输效率,实现企业工作业务信息化,极大推动新的业务领域的发展。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和市场发展,独角兽公司涉足区块链领域的步伐加快,制定更加完整的发展战略,更好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同时,区块链技术让数据在链上是无法篡改的,与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结合,不断拓展区块链技术新应用空间。
例如,深圳众享互联科技有限公司与克莱沃公司提出“分布式智能配电信息安全系统”(DIPS),该系统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特点拓展应用的结果,DIPS通过分布式网络技术和加密技术保证系统数据的不可篡改性、保密性,保证信息安全。
2.打造共享新平台,开启共享新时代
早些年,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下,出现各种“互联网+”新兴发展模式,但是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是对“互联网+”创造的平台经济赋予新的经济内涵——推动“分享经济”向“共享经济”变迁,开创经济发展空间。“共享经济”发展模式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是更高层次的新型平台经济。区块链技术通过分布式账本、智能化合约技术降低信息成本,解决信任危机,打造真正的共享经济。
例如,2018年2月,苏宁金融发布“金融行业区块链黑名单共享平台系统”,打破黑名单数据不公开、客户隐私泄露等限制,有效保护各方利益体。除此之外,众安科技极线平台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积分应用新发展,将不同平台、不同途径获得的各种积分通过区块链技术进行整合优化,突破积分使用的种种限制,大大降低各平台运营成本。
3.加快金融“脱虚向实”步伐,推动“可信数字化”进程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一直存在以及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中小微企业造成更加剧烈冲击,生存环境更加恶劣、生存空间更加狭小。利用区块链技术,一方面能够有效提升“信息化”进程;另一方面区块链技术的数据不可改变特征,有利地推动“信息化”向“可信信息化”转变进程,解决中小企业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等问题。通过“可信数字化”为金融实现“脱虚向实”提供巨大动力支撑,为金融机构投资、贷款等业务提供大量基础性信息,降低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和技术成本。
二、区块链在托管结算业务中的应用
托管业务是指具有资格的托管人在委托人的委托下,管理或保管委托人资产的业务。结算则是指证券交易完成后确定和交付资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涉及多方的努力,需要进行大量信息交流、清账等工作,而区块链技术的分账式账本能高效地解决在传统模式下所带来的问题。因此,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托管结算应用领域的发展是可行的,最终实现提高结算效率的目的。
1.资产托管业务
(1)现状分析
资产托管业务主要是接受客户委托、保管客户资产、积极行使监督权责、提供相关投资管理服务,一般需要经历签订合同、开设账户、资金流转、投资监管、信息披露等一系列步骤。最近十年来,我国资管业务实现巨大飞跃,到2018年上半年达到145.87亿元,增长了15倍,但是托管业务飞速发展的同时,资产托管业务面临着操作风险、合规风险和声誉风险。
(2)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的技术优势有利地解决资产托管业务中的问题:一是保证信息数据不可篡改;二是通过加密技术实现交易的安全性和去中心化;三是提高资产托管业务的运行效率;四是通过区块链技术减少人工审核或操作流程,实现“信息化”运作。在资产托管业务技术的应用中,主要涉及三方面的区块链技术,如图1所示。
第一,与各方签署合约。资产托管业务主要涉及委托者、管理者、资金保管者三方面当事人。首先,委托者通过区块链秘钥提交相关信息,与基金管理者签署基金合约;其次,基金管理者通过区块链账户上传信息至区块链网络中,对提交的信息验证;最后,监管者可利用自己权限对管理者、参与者实行相应监管。在这一过程中,各参与方的相关信息均通过区块链技术被记录在账户中,只有通过各参与方私钥才能进行符合约定条件的操作。
第二,基金运营透明化。由于区块链技术特有手段,各参与方在区块链账户上的操作以及相应信息都是不可篡改的,因此,可以运用智能合约手段对基金在各个方面和各个阶段的运营状况进行有效监管。除此之外,监管机构作为“独立”节点,可运用秘钥对区块链平台上基金的运行状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查询监管。
第三,数据共享。参与方或操控方通过私钥进入区块链账户,将客户等关联方数据做加密处理并储存到区块链上,最终形成区块信息。相关方需要获取相关数据时,通过之前约定的协议即可在区块链上进行自我查询,并不需要通过第三方平台或者中介机构进行处理,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图1 资产托管区块链技术应用流程
(3)合规性分析
在监管方面,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让监管难度加大,而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性、可追溯性等特性推动金融监管技术新跃进。监管当局以最高级别权限进入相应区块链账户,对相应关联方进行监管,并不参与业务管理。因此,区块链技术的出现,有助于监管当局既可以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又可以实现监管目标。
在市场方面,资产托管业务涉及的关联方复杂,来源广泛,资产托管业务市场仍有发展空间,再加上法律法规等相关配套制度的不健全,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对资产托管业务的框架结构或理念重新定位,实现优化配置。
在技术手段方面,区块链技术必须要保证数据真实性、安全性、不可篡改性等要求,而这一特性完全符合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的要求。
2.场外开放式基金交易结算
(1)现状分析
场外开放式基金主要是指不在交易所进行结算交易的,基金证券数量或基金资本可因发行新的基金或投资者赎回本金而变动的基金,具有业务范围小、风险高、参与方多等特征。相比于场内交易,场外交易存在交易成本低、风险高、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能够充分解决场外交易过程中的信息处理、工作效率、信任风险问题,符合场外交易业务运作需求,解决业务问题。
(2)应用价值分析
场外开放式基金业务涉及申购金额、份额确定、净值计算、基金管理费等众多因素,此外还包括管理人、托管人和监管者等众多参与方。托管者可运用公钥密码在区块链平台进行购买、赎回等操作,管理者利用区块链平台进行资金整合运用工作,同时监管机构通过区块链账户以第三方身份参与场外开放式基金业务的监管工作,各司其职。
本文以申购基金为例,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①当客户申请基金交易时,触发智能合约即基金代销员与管理员节点、托管银行节点使用私钥签署合约,并将智能合约上传至区块链网络账户,同时触发基金申购业务的其他流程。
②区块链网络中各方面参与者通过各自私钥对智能合约进行信息验证以及共识机制,实现智能合约合法性验证和全网见证。
③基金管理人将相关基金净值公布并上传到区块链上后,智能合约以此为触发条件,区块链各个节点会对这一触发条件进行各种形式的验证工作,等到各节点验证完毕且达成共识后,申购合约业务被触发。
④智能合约按照预定程序在触发条件满足后执行预定动作,根据申购金额和公布的净值,确定申购基金份额、申购金额和申购费用。
图2 基金申购区块链技术应用流
(3)合规性分析
《基金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基金份额的发售,由基金管理人或者其委托的基金销售机构办理”,同时第六十五条规定“开放式基金的基金份额的申购、赎回、登记,由基金管理人或者其委托的基金服务机构办理”。由此可见,《基金法》对基金发售及基金后续交易的责任主体进行了明确的规定,但是对办理方式给予了较大的自由空间,也给了区块链在基金交易结算方面发挥的空间。因此,不管是基金管理者、投资者,还是监管机构都可以运用区块链技术进行基金合法合规性运营。
3.股票质押回购
(1)现状分析
股票质押回购指股票持有方以所持有的股票进行质押,并且与资金供给者约定在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按约定的价格回购的交易行为。这一业务是股东进行融资的重要方式,虽然证券公司对其进行严格的管理控制,但仍然会出现一些情况:一是资金运用不明确,当资金进入融入方账户后,监管机构或者资金出让方就无法对该资金具体用途进行监控;二是各机构或资金需求方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上总会存在一些信誉状况不太良好的公司,各机构之间信息交流不流畅以及与公司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会造成较高违约风险;三是业务监管效率低,证券公司、银行、监管机构和资金使用者之间并不是直接进行联系的,而是通过各中介机构,如证券公司等了解相关信息,造成监管力度和效率低下。
(2)应用价值分析
在区块链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将其应用到股票质押回购业务中,能够有效解决证券公司、存管银行、资金使用者和监管机构之间信息交流不畅等各种问题,具体如图3所示。
①证券公司:根据资金使用者提供的资料申请,在区块链账户上进行数据的上传,并查询是否有违法违规行为;申请通过获得资金后,可通过区块链账户及时掌握资金动态。
②存管银行:将股票质押和资金使用情况上传至区块链账户中,并利用区块链技术对相关信息进行加密处理,使得各相关方只能看见自己相关方面的资料。
③资金使用者:及时对资金使用、流动方面相关材料证明上传至区块链账户中。
④监管机构:可利用账户全面、及时、清晰地对资金使用者资金运用情况、证券公司资金掌控力度等方面进行监控和稽查;还可以利用监管权限设置全行业黑名单,并将其上传至区块链账户中,以供证券公司、监管机构查询使用,降低金融风险。
图3 股票质押回购区块链技术应用流程
(3)合规性分析
2013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试行)》。中国证券业协会于2018年发布《证券公司参与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风险管理指引》,同时第二十一条规定,“证券公司应当在业务协议中与融入方明确约定融入资金用途,将融入方融入资金存放于融入方在证券公司指定的银行开立的专用账户,明确约定融入方有义务定期或不定期报告资金使用情况,并采取切实措施对融入方融入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跟踪”。因此,区块链技术在股票质押回购方面契合其业务运营过程中的问题,能有效实现信息共享、监管透明。
三、区块链在应用中的挑战
1.安全治理与隐私保护问题
区块链技术在托管结算应用过程中可能会产生安全性和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新风险,如51%算力攻击风险等。如何对区块链进入账户进行身份的验证,完善公私秘钥的保管技术,是解决区块链技术安全性和隐私性的重要方法。因此,防止区块链分布式账户信息被恶意使用,应当进一步强化对区块链应用的网络层、交易层和应用层方面的研究。
2.法律与监管问题
区块链技术在证券行业的应用使得监管机构对证券行业监管模式向“分散化模式”转变,现行监管模式已落后于技术进步的步伐。随着区块链日趋成熟,现有法律法规滞后于社会发展,作为一个新事物区块链行业必须纳入到监管体系中。在这一方面可以借鉴欧美国家做法,监管机构可以引入“监管沙盒”模式,对区块链的应用制定相应技术标准和制度框架,从而可以高效地避免在规模化运作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3.技术标准化和兼容性问题
区块链在不同场景应用的底层平台由需求方自主选择,平台主体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需建立跨链的兼容机制,达到跨链融合的目的,而跨链的连通性以及价值交换还存在诸多难点有待突破,应加快对区块链标准化和跨链技术的研究和创新,避免形成新型的数据孤岛。
四、总结与建议
虽然区块链技术处于高速发展和渐趋成熟阶段,但在证券行业的应用依旧处于探索期,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特征是证券行业的重要技术助手,推动着托管结算业务现代化进程,代表着信息化社会的新方向和未来前景。
区块链是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充分意识到技术应用广阔前景,一方面要大力推动区块链产业的发展,如:供应链金融、商品溯源、大数据交易等;另一方面监管机构要做到“法网不恢恢”,加快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的步伐,为区块链的发展“保驾护航”。总之,区块链应用依旧存在着诸多挑战和技术问题,本文对此有以下建议:
1.加快技术创新以适应监管需求
在区块链技术日趋成熟的情况下,必须有与之匹配的监管技术措施。一方面监管机构利用区块链网络实现监管措施或法律法规的代码化,通过区块链网络对所有参与方和信息进行监控;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区块链信息,结合大数据技术分析可能存在的风险合规性,防范于未然。
2.探索新监管应用模式
金融科技在发展时产生的新风险,给现行监管机构带来巨大挑战,需要探索强有力管控新模式。例如,英格兰银行利用区块链技术,设立创新加速器,在发展区块链技术的同时也实现监管制度和体系的完善。同时,世界其他国家如新加坡、意大利等,通过设立创新指导窗口制度,提前指导和完善部分监管政策、流程,提前熟悉市场变化以应付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挑战。
3.充分利用自律监管功能,实现标准化模式
自律监管机构是指除了政府机构外,由证券交易所等机构所组成的行业自律性组织。行业自律组织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制定标准化自律性法规和区块链应用指引,并结合自身监管优势推动区块链在证券行业内标准化技术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