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
——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考察

2020-07-29刘柃采

开发研究 2020年2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要素效应

吴 昊,刘柃采

(1.西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西安 710127;2.云南交通运输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昆明 650504)

提要:通过构建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四种假说,即人力资本要素功能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人力资本规模效应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人力资本市场效应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采用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库进行实证检验,并引入地区虚拟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到结论如下:人力资本、固定资产以及企业的从业员工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稳健性;人力资本的规模效应、溢出效应以及市场功能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稳健性;东部地区省份形成了人力资本的市场效应,而中西部地区省份可能没有形成人力资本的市场效应,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应该考虑人力资本市场效应是否形成。

一、引言

自加入WTO以来,中国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借助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贸易依靠价格优势,货物出口总额从2001年的0.27万亿美元,迅速增加到2015年的2.3万亿美元,2009年中国的出口额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一个世界级的贸易大国。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周期,与此同时中国出口贸易则逐渐陷入了一个尴尬的局面。一方面,中国正逐渐失去劳动力成本优势,周边国家(比如越南、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有比中国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中国出口产品质量低端化,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缺少核心竞争力。集约边际的贸易增长已经不能支撑中国贸易增长的可持续,扩展边际的贸易结构应该成为中国贸易发展的选择。尤其,解决中国贸易增长过程中的“量大利小”问题迫在眉睫,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可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环节,并且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对贸易增长的可持续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因此,本文以出口产品质量作为研究主线,阐释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内在机理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人力资本是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贸易产品附加值的大小,成为贸易增长的不可或缺要素。在传统经济学理论分析中,人力资本作为外生变量并没有走进经济学研究的主流。在斯密的国富论中总结到:一国居民为了适应工作,他们往往会自发地接受学习、提高技能,这种后天形成的有利于促进自身素质提高的资本是一种无形的物质资本,构成了人力资本[1]。随后,萨伊指出在现实中只有长时间和高代价的训练才能为各种职业提供其所需技术,这些时间和费用的积累构成了人力资本积累[2];瓦尔拉斯认为社会中的人本身就是人力资本,人力资本与人口数目基本是一样的[3];很明显这与现有理论的阐述大有区别。直到20世纪60年代,舒尔茨开启了人力资本研究的起源,提出“人口质量和知识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类未来的前景”,把人力因素提高到了资本的高度[4]。Denison基于宏观视角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劳动和人力资本对产出的贡献[5];贝克尔从微观角度深入分析了个人收入分配和人力资本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人力资本会影响劳动者所得到的报酬[6]。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罗默和卢卡斯通过两部门生产函数证明了知识和人力资本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内生因素。从此,人力资本的研究融入了经济学研究的主流,并集中于对人力资本与贸易理论关系的研究;“里昂惕夫之谜”的提出以及之后对其解释的理论,成为先河。人力资本集聚出现区别之后,会导致趋同的人力资本不断产生空间集聚效应,由此形成区域市场的专业化生产的出现促使劳动生产率水平的提高,进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同时,高级人力资本集聚可以诱发区域内的产业结构优化,从而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基于此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在理论上可以丰富贸易理论。

二、文献综述

贸易理论的发展已经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水平贸易发展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内垂直贸易,而产业内垂直贸易的核心问题就是出口产品质量。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兴起,研究微观出口企业行为的理论框架逐渐形成,对一国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学理论研究前沿之一。

学术界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内涵界定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Melitz[7]对替代弹性偏好不变和垄断竞争的假设条件即暗含了厂商生产率与产品质量具有相似点。而Crozet、Kugler、Verhoogen和Hallak等在后续研究中将异质性企业模型扩展了质量异质的企业模型,则是首次从产品质量的角度来分析产品生产率。随后,Hallak[8]将生产率分解为代表产品质量的“产品生产率”以及表示传统生产率含义的“过程生产率”,则对产品质量的内涵作以系统界定。总结前人对出口产品质量内涵的研究可归纳出:出口产品质量不强调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市场的作用,而将出口产品质量的差异归功于国家之间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集聚差异所产生。供给方面,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生产高质量产品,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积累没有达到门槛生产低质量产品;需求方面,发达国家中的低收入群体对产品质量低的有需求,而发展中国家的高收入群体对产品质量高的有需求,因此形成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内垂直贸易。

影响出口产品的质量的因素较多,目前学界主要将其归纳为分为以下几种主要影响因素:企业创新与模仿、市场开放度(贸易自由化)、市场竞争、融资约束、政府政策、外资流入、中间进口品等。Grossman和Helpman[9]定义了每种产品位于特定的“产品质量阶梯”,创新与模仿的循环往复促进了产品质量升级进而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Manova和Zhang[10]提出,对中国政府来说要鼓励企业去增加R&D和技术方面的投资来提高出口产品的质量。同时,Rodrik、Hausmann、Tetsugen、Amiti等[11]研究了开放经济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得出开放有利于资源向研发密集型企业转移,从而促进出口企业技术复杂度提升产品质量,规避了竞争效应这一结论。施炳展和李坤望[12]认为行业技能密集度越高、资本密集度越高、质量阶梯越长,出口产品质量越低。

从对出口产品质量测算方法来看,许明[13]采用大型微观企业数据库,利用双边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度和验证了市场竞争、融资约束对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结论指出市场竞争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正向效应,而融资约束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具有抑制效应,平均而言,市场竞争对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影响使出口产品质量提高了42.93%,而融资约束则使出口产品质量降低63.29%,两者相互作用最终导致实际出口产品质量低于有效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达到20.36%。徐美娜等[14]采用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数据,估计了外资水平和垂直溢出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得出外资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正向贡献主要通过后向溢出效应来实现而前向溢出效应部分存在;同行业外资参与程度对本土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没有显著影响,即水平溢出效应不存在。许家云等[15]基于2000—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微观数据和海关贸易数据,深入考察了中间品进口对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中间品进口通过“中间产品质量效应”“产品种类效应”与“技术溢出效应”3个可能渠道显著促进了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从出口产品质量与一国对外贸易的影响来看,Motta等[16]指出当两个初始出口产品质量不同的国家开展贸易时,可能产生两个均衡:其一是出口质量高的国家继续保持领先地位;其二是只要两个国家之间的初始质量差距不是太大,并且次发达国家能够在研发支出方面有足够大的投入激励政策,那么两个国家的产品质量将交替提升,次发达国家的研发激励政策将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产品质量差距。Moraga等[17]通过放松跨国投资成本的不对称假定,构建了一个垂直差异化和国际贸易的双寡头模型,认为自由贸易和放弃补贴都不是最优政策,对进口征税可以抽取国外租,而补贴可以促进质量升级。因此,只要两国间的成本差异不是太大,最优的政府干预是通过关税和补贴,引导转型国家企业的产品质量实现蛙跳,以追赶国外竞争对手。汪健新[18]研究发现贸易自由化对靠近世界质量前沿的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具有积极效应,产生“阻退竞争效应”,而对远离世界质量前沿的企业产品质量升级具有消极影响,产生“独占效应”即国外企业的技术(产品质量)水平远远领先于本国同类产品的出口企业,此时放开本国市场进入壁垒,对于本国企业来说这会降低本国企业通过“赶超”来赚取的“研发租金”,国外企业会“独占”大部分收益。张杰[19]等发现单位贸易成本的下降、出口规模的增加以及贸易伙伴国经济规模的扩大都显著地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梳理发现,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对一国提高对外贸易水平,进而增加经济产出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市场竞争水平、外部资本投入、企业创新等因素均对一国的出口产品质量有着重要影响。但同时,现有研究文献有从微观出口企业的人力资本视角研究出口产品质量的文献较少,由于人力资本在企业生产活动和创新活动中均起到重要作用,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必然对其出口产品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基于人力资本的要素视角研究出口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同时本部分研究也能对丰富现有贸易理论有一定的贡献作用。

三、研究假设

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代表人物,卢卡斯认为人力资本具有边际收益递增效应,人力资本积累水平越高,人力资本的边际收益越大。同时,人力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人力资本的增加不但可以增进自身要素的边际收益,还可以促进其他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增加。如图1所示,人力资本规模逐渐增大而带来的边际收益递增效应,使得人力资本在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过程中产生要素功能和效率功能。基于需求层面的分析,高级人力资本的个体对产品的需求质量更高,而低级人力资本个体对产品的需求质量相对较低,人力资本的集聚促使了“干中学”低技术的人力资本个体逐渐向熟练技术个体转移。因此,人力资本的集聚诱发对产品需求的高质量化,形成了内部市场需求激发产业的自我选择效应促进贸易出口的产品质量提升;当人力资本积累达到一定的门槛效应的时候,该地区就会产生精细化的专业分工从而也促进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本文对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机制的假说,通过要素功能、效率功能以及市场功能影响出口产品质量水平。

图1 人力资本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假说

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基本得益于国家的外向型经济战略其外在表现就是企业的出口竞争力;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关键由出口产品的质量和市场份额而决定;因此,出口产品质量的研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一定的政策效应。Baldwin[20]首次将产品质量纳入到异质性动态产业模型中,研究贸易距离与出口目的地市场规模对产品质量的影响。随着新新贸易理论的出现以及大量微观贸易数据的公开,出口产品质量问题逐渐成为贸易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Hallak和Sivadasan[21]发现出口企业产品价格高于非出口企业,其原因在于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高于非出口企业,企业异质性不仅包括生产效率的异质性,还包括企业产品质量的异质性。由于直接测度出口产品质量相对比较困难,因此大多学者采用市场绩效来间接反推出口产品质量就势所成为必然。本文借鉴Hummels和Skiba、Hallak、Baldwin和Harrigan等学者在其研究中采取的方法,利用产品单位价值代替出口产品质量,研究人力资本对其影响。

通过对现有文献研究的归纳与分析,结合本文对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机制,提出以下假设。

H1:人力资本通过要素功能影响出口产品质量。

人力资本的要素功能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先决条件或投入要素。在现代企业经营中,人力资本、创新以及企业家才能是企业的生存根本,且人力资本是创新和企业家才能的核心要素,因此人力资本作为要素条件纳入生产过程中影响企业的生产产品质量。企业的产品质量由诸多要素所影响,但资本、自然资源以及非熟练劳动力的数量退居次要地位,人力资本生产要素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出口产品质量,结合Lucas和Mankiw的研究方法,将人力资本要素纳入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取对数值的形式进行构建,本文借种这一形式构建出口产品质量与人力资本影响假说,因此可以得到如下模型:

ln valueunit=αln K+βln H+γln L+γln A。

(1)

其中valueunit表示出口产品质量,A表示科学技术进步水平,K表示企业的固定资本存量,L表示劳动力投入量,H表示人力资本存量,α、β、γ分别表示企业拥有的资本、人力资本、非熟练劳动力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弹性。

H2:人力资本通过规模效应影响出口产品质量。

人力资本的效率功能是指人力资本要素在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产生的规模经济效应和溢出效应的总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增加使得自身要素的生产率逐步提高,且人力资本的存量越大其边际产出越大,即人力资本边际收益递增的特有属性形成人力资本的规模经济效应。人力资本规模效应,在企业的生产外在表现有两种即企业的产品质量以及企业的产品数量,本文研究的是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与人力资本规模效应的内在机理。人力资本规模在企业的经营中,其规模的大小可由企业的养老保险费用来衡量,养老保险费用越大说明企业雇佣的具有劳动技能的从业者越多。因此本文用企业的养老保险费用来代替人力资本的规模效应得到如下模型:

ln valueunit=β1ln K+β2ln H+β3ln L+

β4ln SCAL+β5ln A。

(2)

其中SCAL表示企业人力资本的规模效应,β1、β2、β3、β4、β5分别表示企业的资本、人力资本、非熟练劳动力、人力资本规模以及技术等要素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弹性。

H3:人力资本通过溢出效应影响出口产品质量。

随着人力资本存量的不断增加,在产生规模报酬递增效应的过程中人力资本要素的投入使得其他生产要素边际产出迅速增加,促进企业的生产率总体上升,其他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出的增加部分即为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人力资本的积累带来了其他诸要素的边际收益递增,何以出现资本、自然资源以及非熟练劳动力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的递增现象?究其原因可能出现在企业对现有职工的培训上,由于企业对员工的职业培训提升了自身的技能,同时也提升了劳动力利用资本、自然资源等其他要素的生产效率,因此在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替代变量选取上,本文采用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来替代,可以得到人力资本溢出效应的如下模型:

ln valueunit=α1ln K+α2ln H+α3ln L+

α4ln TR+α5ln A。

(3)

其中TR表示企业的职工培训费用即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α1、α2、α3、α4、α5分别表示企业拥有的资本、人力资本、劳动力、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以及技术等对出口质量的弹性。

H4:人力资本通过市场功能影响出口产品质量。

人力资本的市场功能是指人力资本的集聚产生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促进企业的自我选择,形成区域专业化分工的生产进而获得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提升出口产品质量。人力资本的市场功能拥有两个方面:其一是人力资本带动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和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企业的自我选择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出口产品质量。其二是人力资本的集聚促使了区域专业化分工的出现,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获得国际贸易的分工地位同时处在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基于二者的分析,无论是人力资本的集聚产生产品多样化需求的空间效应,还是人力资本存量的大量积累通过专业化分工促进企业的生产效率,二者产生的结果都是促进了企业销售额的增加,且销售额度的增加是以企业销售利润为激励。因此,人力资本的市场功能本文用企业的销售利润替代来解释出口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如下模型:

ln valueunit=γ1ln K+γ2ln H+γ3ln L+γ4ln SP+γ5ln A。

(4)

其中SP表示企业销售利润的大小即人力资本的市场效应,γ1、γ2、γ3、γ4、γ5分别表示企业的固定资本总值、人力资本存量、劳动力从业人员数、人力资本的市场效应以及技术等要素的弹性。

四、实证检验

(一)数据来源及筛选

目前,在研究微观企业与出口产品质量关系的数据来源中分为两大类:其一是企业的微观调查数据,但是这类数据样本量较小且区域固定;其二是来自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中国海关数据库,样本数据量极大且地域全面。本文采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中国海关数据库以公司名称匹配的数据来分析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可以充分说明二者之间的影响而不受到区域政策的限制。由于微观统计数据的获取难度,目前,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最新的年份为2013年,而在2000—2013年这14年的数据中,只有2004年的数据对企业的从业员工的教育背景和职工技能等级进行统计,所以本文数据分析采用的是2004年工业企业数据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库进行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分析。

本文通过Stata13.0工具进行数据筛选处理,参照YU与Upward等的方法对两套数据以公司名称进行匹配,并且对匹配成功的样本进行如下处理:(1)剔除进口企业;(2)对固定资产总值、固定资产原值以及固定资产净值小于等于零的企业进行剔除;(3)对生产经营费用小于等于零的企业进行剔除;(4)对企业的销售利润小于等于零的企业进行剔除;(5)根据余淼杰的研究,删除雇员人数小于8的企业样本;(6)对工业产值和工业销售当值小于等于零的企业进行剔除;(7)对出口交货值小于等于零的出口企业进行剔除;(8)对职工培训费用小于等于零的企业进行剔除;(9)为了研究一定规模的出口企业产品质量与人力资本之间的关系,本文只保留了出口交货值两百万以上的规模企业。经过数据筛选之后,通过行业代码搜寻,本文研究的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涉及的行业有9种,它们分别是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二)变量说明

被解释变量为微观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即出口企业的出口产品在海关统计的产品价格。解释变量为微观企业的固定资产总值、从业人员数以及企业具有的人力资本存量。在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假说分析中,涉及养老保险费用、企业销售利润总额以及企业的职工培训投入经费,且人力资本指标的计算如下。

人力资本的测算分为4种方法,教育存量法、累计成本法、劳动报酬法以及未来收益法,本文采用教育存量法中的平均受教育年限来估算企业的人力资本。其计算公式为

(5)

其中,H(t)为第t期的人均人力资本的存量,σ为受教育年限,r(t,σ)为第t期接受教育年限为σ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这里,人力资本用平均受教育年限表示,需要指出的是人力资本是一个比平均受教育年限更为宽泛的概念,它不但包括劳动力数量也囊括了劳动力质量及劳动力的教育与培训,同时还涉及劳动力的年龄结构等等。由于将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综合考虑计算人力资本将非常困难,因此,本文借鉴当前大多数文献的算法,设置初中以下的从业人员为9,高中毕业的劳动力从业人员设置为12,专科毕业的劳动力从业人员设置为14,本科毕业的企业职工从业人员为16,本科以上的企业劳动力从业人员为20,把上述加总之后除以企业全部从业人员总数,就为企业拥有的人力资本。出口产品质量测算方法如下:

ln Qgmt=χmt-σln pgmt+μgmt。

(6)

χmt=ln Emt-ln pmt表示进口国-时间固定效应虚拟变量,随时间和进口国变化。ln pgmt产品g在t年出口到m国的产品价格,μgmt=(σ-1)ln λgmt测度g产品在t年向m国出口的产品质量。同时参考既有文献的分析,取σ=5。运用CEPII数据,提取出口数量、出口额指标,对式(6)回归定义质量如下:

(7)

对式(7)进行标准化处理:

(8)

式(8)质量标准化指标在[0,1]之间,不具有测度单位,可进行加总分析、跨期以及横截面比较分析。整体指标如(9)式:

(9)

TQ代表对应样本集合Ω的整体质量,Ω代表某一层面样本集合,代表样本价值量。各个变量的统计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统计描述

(三)实证分析

本文通过3种功能对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以4种假说构建分析框架即:(1)人力资本通过要素功能影响出口产品质量,(2)人力资本通过人力资本规模效应影响出口产品质量,(3)人力资本通过人力资本溢出效应影响出口产品质量,(4)人力资本通过人力资本的市场功能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因此,在实证检验过程中,回归方程设计如下:根据式子(1)得到回归模型方程:

ln valueunit=αln K+βln H+γln L+ε。

各个变量与式子(1)含义相同,其中ε表示企业的技术、制度、管理等等其他不能计量的因素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同理可以得到回归模型(2),回归模型(3)和计量回归模型(4),如下所示:

ln valueunit=β1ln K+β2ln H+β3ln L+β4ln SCAL+ε,

ln valueunit=α1ln K+α2ln H+α3ln L+α4ln TR+ε,

ln valueunit=γ1ln K+γ2ln H+γ3ln L+γ4ln SP+ε。

计量结果表2所示,企业的固定资本总值对出口产品质量拥有正效应且极其显著,说明企业的资本拥有量越大,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越高。企业的资本雄厚,说明企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以及拥有科技研发的基础条件,同时也说明企业拥有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先天基础,所以企业的固定资本总值和出口产品质量呈现出正方向影响。企业的从业人员总数和出口企业的产品质量呈现负效应且极其显著,说明劳动力技术密集型的企业依靠劳动力做出口加工的企业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以及资源利用效率极其低下,因此企业从业的劳动力数量与出口产品质量存在负向相关。

人力资本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呈现出正效应,且这种影响极其显著。显而易见,人力资本的要素功能、规模效应、溢出效应以及市场功能,都与出口产品质量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完全符合本文提出的4种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假说。人力资本越高的企业,科技研发能力越强,产品的附加值相对较高;同时人力资本雄厚的企业具有管理创新和组织创新的先决条件,易于企业产品和国际接轨,从而出口产品质量相对较高。基于表2得出人力资本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弹性都在4以上,说明人力资本要素的要素功能对出口产品质量有极大的作用;众所周知,人力资本参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研发起着关键作用。同时,人力资本的市场功能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弹性相对较大,说明人力资本的集聚产生的空间效应对出口产品质量有很大影响:其一人力资本集聚产生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和多样化需求,促使企业进行产品的研发;其二人力资本集聚进一步促进区域专业化分工,从供给层面为企业管理创新、组织创新以及产品创新提供条件,使得企业出口产品获得全球价值链高端位置。

表2 计量结果

人力资本的要素功能、规模效应、溢出效应以及市场功能,尽管已经在实证检验中得到证实,并且完全符合假说提出的人力资本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但由于企业规模扩大带来的企业生产地的转移,以及我国正在实行的东部地区的产业向中部以及西部地区进行产业转移,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的稳健性值得深层次研究。本文通过引入地区的虚拟变量进行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的稳健性检验,计量结果如表3所示。本文依据三大经济带对各省份进行赋值,东部地区省份赋值为1,中部地区省份赋值为2,西部地区省份赋值为3。研究表明人力资本、固定资产以及企业的从业人员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稳健性;同时人力资本的规模效应、溢出效应以及市场功能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具有稳健性;说明人力资本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并不随着产业转移而受到影响。人力资本的要素功能、规模效应以及溢出效应,在加入地区虚拟变量之后并没有出现异常结果,说明以上三种效应在我国不同经济带已经形成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效果。要素功能对出口产品质量是以生产要素先天条件影响出口产品质量,无论在东中西哪个经济带都会对其进行影响;规模效应对出口产品质量是以人力资本的规模报酬递增属性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不受到区域的限制;溢出效应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是以人力资本要素积累不但使其自身的边际收益递增而且还促使其他要素的边际生产效率提升,依据人力资本的特有属性,人力资本的要素功能、规模效应以及溢出效应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有内在的一致性。然而,加入地区虚拟变量人力资本的市场功能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出现了异常。

表3 加入地区变量的计量结果

五、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主要结论

本文提出人力资本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机制,即人力资本通过要素效应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人力资本通过规模效应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人力资本通过溢出效应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以及人力资本通过市场效应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四种假说,并采用了200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库进行实证检验,验证了四种假说并且进行了稳健性检验。在进行稳健性检验的过程中,考虑到产业转移和承接,选择地区虚拟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得到人力资本的要素效应、人力资本的规模效应、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以及人力资本的市场效应,并不随产业的转移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发生变化,无论企业生产设定在东中西哪个经济带,人力资本对出口产品质量都存在正向影响。

在稳健性检验过程中,人力资本的要素功能、规模效应以及溢出效应通过人力资本要素自身的特有属性影响出口产品质量,具有内在一致性。然而,人力资本的市场效应在加入地区虚拟变量后,地区虚拟变量具有共线性而产生地区变量回归系数的异常结果,从F检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模型估计显著通过,说明模型设计没有问题。通过对研究的九种行业和企业的分布情况来看,大部分出口企业都分布在东部地区,极少数的出口企业分布在中西部地区。所以,人力资本的市场效应在东部地区省份形成,没有在中西部省份形成诱导了zone 回归系数出现异常。人力资本的市场效应是人力资本形成空间集聚,通过供给层面与需求层面影响出口产品质量。人力资本对高质量产品的需求,促进企业的自我选择效应进行对企业产品的升级;人力资本的空间集聚促使区域专业化分工细化,使得区域内企业具有生产优势。基于此,我国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关注哪些产业进行转移,最主要的是关注地区的人力资本市场效应是否形成,形成人力资本的市场效应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才能使得地区经济发展可持续。

(二)政策建议

本文实证结果显示,在我国东中西3个经济区,人力资本均通过要素效应、规模效应、溢出效应以及市场效应等四条路径对出口产品的质量施以正向影响作用。因此,我国政府在制定对外经贸战略中,应将培育人力资本、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作为提升我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为有效应对我国目前出口产品附加值低、对外贸易中的“量大利小”等问题,相关部门应将大力培育人力资本要素作为一个必要举措,具体来说,即通过加大对企业员工的技术培训以及增加教育公共产品的提供等方法,来提高就业劳动力人口中的人力资本存量进而促进出口产品质量提高获得全球价值链的高端位置。

此外,加入地区虚拟变量后稳定性检验出现异常这一实证结果说明,我国东西部地区并未产生人力资本的市场效应,这一现象可以归因于我国中西部地区出口企业数量较少,未形成空间集聚效应。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可以预见到未来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度也将持续增加。人力资本作为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也应得到重视。就宏观层面而言,我国政府在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实施时,除了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也应注重对中西部教育资源的投入,提升中西部地区人力资本水平。就中观层面而言,中西部政府部门在制定本地区贸易政策时,也应将提升地区教育水平、增加地区教育公共产品投入考虑在内,进而发挥人力资本对提高本地区出口产品质量的促进作用。就微观层面而言,中西部对外出口企业应注重提升本企业劳动力水平,通过员工培训、招聘等手段提高企业人力资本水平,进而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要素效应
质量鉴定中产品质量特性及重要度确认的重要性
航天外包产品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航天产品质量控制及提升方法研究
懒马效应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也谈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偶像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