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问题与建议
2020-07-29何天宝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一中学校长
何天宝/湖南省郴州市桂阳县第一中学校长
何天宝和学生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规定了高校招生录取由原来的以高考成绩为唯一依据,转变为“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录取机制,其中“一参考”指的是高校招生录取时要参考考生的综合素质评价。该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我国新一轮高校入学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开始,俗称“新高考”。2016年5月,湖南省印发了《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并规定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普通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的意义
以往的“老”高考,学生的高考成绩是高校招生依据,而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表现关注不足。普通高中追求更高的升学率,学生仅关注如何提升自身的学业成绩;而高中教师也更关注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步入高校的途径,缺乏对学生如何立足自我、顺应社会需求的指导。学生对自身发展、高校专业、职业方向、社会需求的认识严重不足,填报专业和学校时非常盲目,甚至有部分学生填报某一专业的原因是“这个专业听起来高大上,应该不错”,专业和职业不对口的现象非常明显,导致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不利于我国素质教育和社会的发展。而新高考将“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校招生录取依据的这一举措有利于促进学校把握学生成长规律,切实转变人才培养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何天宝对学生进行指导
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不足。教师承担着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学生心理辅导、培训研修等一系列繁杂工作。一位教师要面对几十甚至几百位学生,要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有时候可能还要面对来自学生、家长、社会层面的质疑声,教师承担巨大的负担和压力。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分散教师在其教学工作中的精力,降低教学效率。
学校重视不够,认识不足。事实上,以往的“老”高考,高校对于普通高中提供的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真实性存在怀疑,故在招生录取过程中对综合素质评价的结果采纳度不高,未真实运用到高校招生录取上。另外,普通高中自身也未充分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发展所具备的激励和促进作用。由此,普通高中层面对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重视不够,没有成为学校以及教师工作中的日常性行为,大部分是应付式地完成任务,这也进一步加剧了普通高中对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的忽视,阻碍素质教育的发展。
评价工作与课程及学生活动相脱节,结合不够。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普通高中担负着向高校输送各类合格新生以及为国家建设培养后备劳动力量的双重任务。为此,普通高中办学过程中会根据教育部的规定和学校实际情况,设置各类课程和开展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等各式各样的活动,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但无论是各类课程,还是学生活动,都存在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相脱节的现象,并未将学生学习各类课程过程中所表现的素养,以及各类活动中学生所展现的特征和品质,纳入综合素质的评价中。
评价目标有所偏移,效果欠佳。
一方面,由于综合素质评价的复杂性,其评价标准和评价效果难以达到完美的统一。另一方面,综合素质评价与学生升学挂钩后,难免带有功利性,其信息来源的可信度不高。新高考下的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录取挂钩,既体现了对学生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尊重,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这样一来,作为学生、家长甚至教师在关注综合素质的时候,关注更多的可能不是学生如何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而是想方设法提高综合素质成绩。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评价难免存在一定的水分,就算是各种评价内容的上传也难以保证不会弄虚作假。而作为高考录取依据时,也难以从源头考证信息的真实性。评价目标的偏移,导致评价效果欠佳。
开展普通高中“综合素质评价”的建议
正确认识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发展”,促进学生成长。综合素质发展评价是在收集学生相关信息的前提下,对学生做出的客观、全面的评价。在评价时,不仅要注重学生的横向比较,还要注重学生的纵向比较,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评价体系应该兼顾学生的发展和提升。这样才能更好地承载教育的初衷,构建出更好的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平台,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管理。建立学校综合素质评价电子化管理平台,由学生自行上传能反映自己综合素质的重要活动和突出表现活动的材料,包括报告、音像资料、证明、证书、实物等,并注明重要活动的名称、地点、内容、持续时间和效果等,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定期核验材料的真实性,并依托电子化管理平台分析学生情况。在每一学期将学生提交材料情况反馈给班主任,班主任再结合任课老师意见和学生在校表现,对学生进行简单总结性评价,并将情况反馈给家长和学生,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表扬,对积极性较差的学生进行提醒和激励。最后,学生提交材料和评价结果需让学生、家长签字确认后,方可放入学生的成长档案中。在这个过程中,既能降低教师工作量和外界对评价结果质疑带来的压力,也能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激励和促进作用。
强化校园诚信文化建设,建立规范的诚信机制。无论是学生自我评价,还是学生互评与教师评价,都必须在评价过程中突出“诚信第一”。作为学校,一是要强化诚信为首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应从校园环境建设、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等方面,创设良好的道德氛围,做到“环境育诚”。二是要建立相应的诚信制度、监督制度、公示制度、失信惩戒制度等,确保公平、公正、公开。
将学校课程和活动与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相结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学校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时,应与学校课程相融合,而非单独分割开来。新课程的改革中,各科目的培养目标有了明显的转化,从原来注重知识技能的培养转向了核心素养的培育。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表现,是学生适应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素养。因此,学校要引导教师努力适应新课程改革,从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层面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把每类课程中学生的学习情况划分为学习表现、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三部分,记录学生的突出表现。另外,要合理安排教学进度,不能随意延长或减少课程授课时间,保证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等课程足数足量开展,保证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促使学生的个性特征得以彰显。
再者,学校应支持学生社团发展,并尽力安排联系社会的课外活动,比如走进养老院、走进图书馆、走进企业等,以此开拓学生视野,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审视自己的价值,锻炼自己的能力,做到从思想和心态乃至行动上的根本转变。
促进高中生涯教育专业化发展,保证学有所长。新高考政策下,生涯教育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普通高中在开展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工作过程中,应与高中生生涯教育相结合,促进生涯教育专业化发展。一是要尝试开发生涯规划相关的校本课程,丰富课程内容和形式,完善课程体系;二是需聘请生涯规划教师或鼓励教师参加相关生涯规划培训;三是要积极开展高中生涯规划课内外活动,如职业访谈、高中生涯规划比赛等活动。具体实施过程中,分年级、分阶段地对学生进行生涯教育,积极引导学生对自我、对职业、对环境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己、了解社会,为将来的职业铺路。破除选择专业和踏入社会时迷茫不知所措的心态,让学生择己所欲、择己所爱,最后从所长之业,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
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培训,使师生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义,并明晰评价方法。学校可利用教师大会、讲座等形式,让全体师生明白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意义,让教师认识到综合素质评价的“育人功能”,以及对推动素质教育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引导学生不仅要关注学业上的进步,而且要不断发现、探索自己的可能性。另外,在学校制定科学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后,学校要利用教师大会、班会课等形式,为教师、学生全面解读学校制定的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并就参评教师、学生的疑问给予详细的解答,让全体师生不但明白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意义和作用,也能深入了解评价的内容和方法。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在培养学生学术能力的同时,记录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在现行的高校招生制度下,学业成绩仍是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是学生入围高校的重要筹码。虽然学术界对“综合素质”的概念尚未有明确、统一的界定,但大多数学者都认同,学生的学术能力是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湖南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的评价指标中,也包括了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评定。所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对学生学术能力与艺术素养、个人品质等非学术能力的整体评价,而不是完全忽视学生的学业成就。
因此,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开展的过程中,仍要注重学生学术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逐步引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分析和探索,从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寻求解答。在这一过程中,既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也能使教师深入地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发掘学生潜质。
总之,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意义重大而又任重道远。只有在探索中不断完善,才能使新高考下的评价机制更加科学、更加全面,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