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动机理论下自我管理教育对初次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疲劳状况及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0-07-29朱晓燕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分值效能量表

朱晓燕

(贵州省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肾内科,贵州 遵义 563000)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急性脑血管疾病,有高发病率、致残率、死亡率特点。研究表明,脑卒中经治疗后,幸存患者伴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生活质量较低,5 年内复发率高[1]。在初次脑卒中患者护理中,建立有效自我管理,对提高遵医行为,减少重复住院,促进患者尽早回归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保护动机理论(protection motivation theory,PMT)以健康信念为理论基础,从动机角度出发,帮助患者建立健康心理和行为,提高疾病管理能力,该理论在临床应用广泛[2]。为探讨PMT 下自我管理教育在初次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本研究纳入80 例患者进行分组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 年2 月至2019 年2 月收治的80 例初次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脑卒中西医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3];(2)首次发病;(3)患者意识正常,具备沟通交流能力;(4)患者及家属知情且同意;(5)生命体征基本稳定;(6)可配合相关操作。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疾病;(2)病情危重;(3)伴恶性肿瘤、肾衰竭、帕金森等严重慢性疾病;(4)合并失语症;(5)合并痴呆、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妊娠期、哺乳期女性;(7)无法完成相关量表。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 40 例。观察组男 24 例,女 16例,年龄 43 ~ 64 岁,平均年龄(53.56±3.17)岁;缺血性脑卒中31 例,出血性脑卒中 9 例。对照组男 21 例,女 19 例,年龄 42 ~ 66 岁,平均年龄(53.61±3.26)岁;缺血性脑卒中 34 例,出血性脑卒中6 例。2 组脑卒中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用药指导、营养支持、心理干预等常规护理,并予以一般健康教育,即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健康知识宣教,并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出院予以出院指导,发放健康管理手册。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PMT 下自我管理教育。(1)在科内设立自我管理教育小组,小组成员包括神经内科康复治疗师、临床医师、护士长、心理咨询师各 1 名,主管护师 2 名。根据脑卒中危险因素自我管理保护动机的7 大因素(包括严重性、易感性、内部收益、外部收益、反应效能、自我效能及反应代价)制定干预方案,收集资料。主管护师和护士长职责为电话随访,临床医生职责为解答关于疾病和用药相关问题,康复治疗师负责制定康复运动方案,并为患者解答康复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心理咨询师负责心理疏导。(2)方案实施:①强调疾病严重性以及不良后果的易感性,将患者集中进行健康教育讲座,40 min/次,1 次/周。通过视频、图表、讲授方式向患者讲解脑卒中病因、危险因素、高发人群、临床表现等,告知合理自我管理对预防脑卒中的重要性,强调自身不良行为可能对身体造成的危害,根据患者情况予以个性化指导,并向其发放健康指导手册,让患者充分认识不良行为对疾病转归的影响。②组织患者及其亲属参加教育会,30 min/次,创建微信群,每 2 个月举办 1 次病友会,鼓励患者参加,出院后,每个月进行1 次电话随访。根据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存在的问题,与患者一同讨论造成不良健康行为的内因和外因,予以纠正。嘱患者家属不要过多干预患者日常生活,锻炼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③提高自我效能,邀请具备较好自我管理能力的脑卒中患者分享经验,帮助患者建立信心,让患者意识到良好自我管理行为的优点,增强自我检测和服药等管理行为的自我效能。④提高反应效能,通过家访和电话随访监督和评估,对疾病控制理想,不良行为改善较好的患者予以肯定,评估患者维持健康行为期间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予以一对一指导,强化对患者家属的健康宣教。

1.3 观察指标(1)通过遵医行为调查问卷对患者干预后遵医情况予以评估,问卷内容包括是否完成系统治疗、合理饮食、功能锻炼、按时复诊四个方面[4]。(2)分别于干预前、干预 2 个月后,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评定量表(HPLP)评估健康行为水平,量表包含营养、人际关系、健康责任、运动锻炼、压力管理以及自我实现6 个维度,共 52 个条目,采用 Likert 4 级评分法,分值范围 52 ~208 分,分值越高表示健康行为越好[5]。该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68,信效度较好。根据脑卒中患者自我管理行为量表评估自我管理水平,量表包括 5 个维度,26 个条目,分值范围0~130 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管理水平越高[6]。该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16,信效度较好。(3)通过调查问卷对患者干预后脑卒中防治知识掌握情况予以评估,问卷包括生活起居、运动、饮食、危险因素、卒中处理、卒中征兆、血压检测、服药 8 个维度,共 36 个条目,总分100 分,90 分及以上为优,80~89 分为良,60 ~79分为可,不足60 分为差。优良率计算公式=(优+良)/每组总例数×100%。(4)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 个月后,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估疲劳状况,量表包括4 个维度,20 个条目,总分8~56 分,分值越高表明疲劳程度越严重。该量表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28,信效度较好。根据改良版Barthel 指数(MBI)量表评估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包括洗澡、如厕、进食、洗澡、大小便控制等 10 个条目,分值范围 0 ~100 分,分值越高表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7]。该量表 Cronbach′s α 系数为 0.913,信效度较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遵医行为比较 观察组完成系统治疗、合理饮食、按时复诊及功能锻炼等遵医行为占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 组遵医行为比较[n(%)]

2.2 HPLP 及自我管理行为比较 干预前,2 组HPLP 评分和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2 个月后,观察组 HPLP评分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与同期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 组干预前、干预2 个月后HPLP 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表2 2 组干预前、干预2 个月后HPLP 与自我管理行为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1)P<0.05

组别 n自我管理行为评分干预前 干预2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2 个月后HPLP 评分对照组 40 105.51±8.77 124.91±20.391) 72.61±6.93 91.43±7.891)观察组 40 105.43±8.74 156.79±21.731) 72.34±6.82 102.51±8.311)t 0.041 6.766 0.176 6.115 P 0.968 0.000 0.861 0.000

2.3 脑卒中防治知识比较 观察组脑卒中防治知识掌握为优良率87.5%,与对照组67.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 组脑卒中防治知识掌握情况比较[n(%)]

2.4 FSS 与 MBI 评分比较 干预前,2 组 FSS 与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 个月后,观察组FSS、MBI 评分与同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脑卒中作为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且越来越趋于年轻化。脑卒中患者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良好自我管理行为可最大限度帮助患者恢复机体功能,减少复发。健康教育是提高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手段,由于脑卒中患者年龄大、记忆力差,常规健康教育效果欠佳[8]。

PMT 以健康信念为基础,包含信息源、认知评价、应对模式,信息源的作用是促进患者自我认知形成,认知评价是PMT 的核心,应对评估包括反应效能、反应代价、自我效能。常规健康教育是通过“说教式知识灌输”激发患者自我保护动机,从而提高患者遵医行为,建立健康生活习惯。PMT 理论认为,提高患者对疾病易感性和严重性认知程度,增强其自我效能和反应效能,有利于患者健康行为建立[9]。PMT 下自我管理教育通过视频、图表、讲授等多种形式,以内容丰富、目标明确的干预方案向患者展开健康教育,以此强化患者对脑卒中严重性和易感性的认知,防止患者出现实施不良健康行为的侥幸心理,通过分析患者不健康行为形成原因,并给予针对性干预措施;医护合作制定的自我管理教育方案能够充分激发患者健康保护动机,促使其按照自我管理教育方案进行管理,完成系统治疗,合理饮食,建立有效功能锻炼,按时复诊,提高患者遵医行为。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完成系统治疗,合理饮食,按时复诊及功能锻炼、遵医行为均优于对照组,提示PMT 下自我管理教育可提高初次脑卒中患者遵医行为。原因是PMT 下自我管理教育通过系统、全面、综合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脑卒中及其康复知识的认知,激励患者,帮助其树立治疗信心,进行良好自我管理,从而提高遵医行为。

表4 2 组干预前、干预2 个月后FSS 与MBI 评分比较

表4 2 组干预前、干预2 个月后FSS 与MBI 评分比较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1)P<0.05

组别 n MBI 评分干预前 干预2 个月后 干预前 干预2 个月后FSS 评分对照组 40 46.61±8.77 37.91±5.391) 76.42±6.23 82.61±6.581)观察组 40 46.57±8.73 30.24±5.181) 76.38±6.15 90.34±7.021)t 0.020 6.489 0.029 5.081 P 0.984 0.000 0.977 0.000

自我管理教育是患者出院后通过改变日常生活方式,使生理和心理状态发生一系列改变,通过管理、控制疾病,促进患者恢复健康。良好自我管理对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症状自我检测具有重要意义。张蕾等[10]研究指出,基于 PMT 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杨亚娟等[11]将PMT 干预应用于脑卒中患者中,结果提示,患者自觉健康行为自我效能评分得到显著提升。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干预2 个月PHLP 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表明PMT 下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明显提高初次脑卒中健康行为评分及自我管理能力评分,其原因:(1)PMT 下自我管理教育根据脑卒中自我管理保护动机的7大因素进行评估,分析了健康行为的建立及改变过程,多途径的个性化健康教育方式可纠正其不良习惯,诱导保护动机的产生,从而建立较好自我管理行为;(2)PMT 下自我管理教育通过增强患者对健康行为建立及自我管理的重视程度,从而建立健康行为,提高自我管理能力。王秀容等[12]研究指出,脑卒中患者对于疾病防治知识普遍缺乏,这也是造成脑卒中患者反复住院的重要因素。王艳桥等[13]研究也认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疾病相关防治知识缺乏会影响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且患者脑卒中防治知识与自我管理行为呈正相关。可见,提高患者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认知对于建立良好自我管理行为具有重要意义。对比2组脑卒中患者防治知识掌握情况,观察组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观察组对于脑卒中防治知识掌握程度更好,表明PMT 自我管理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脑卒中防治知识的掌握。疲劳是脑卒中后患者常见症状,对患者康复积极性和遵医行为均有不利影响,同时也会降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4]。PMT 下自我管理教育重视及关注患者疲劳症状,并给予相应改善措施,通过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切实解决患者需求,增加自我效能;另一方面,通过减少家属对患者的帮助,锻炼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情况,并合理评估运动与休息,督促患者进行日常活动和康复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干预2 个月FFS 评分及MBI 评分改善优于对照组,提示FMT 下自我效能可减轻疲劳症状,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FMT 下自我效能教育在初次脑卒中患者中应用,能提高遵医行为及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康行为,减轻疲劳症状,使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提高,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分值效能量表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提升水域救援装备应用效能的思考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基于排队论的信息系统装备维修保障效能分析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谁是科创板创值全能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