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信息疫情”环境下对大学生信息素养培养路径探索

2020-07-29张予涵

科技视界 2020年20期
关键词:疫情素养大学生

张予涵

0 引言

人民网曾报道相关文章,指出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出现了“信息疫情”(infodemic)的暴发。“信息疫情”是指过多的信息(有的正确,有的错误)导致人们难于发现值得信任的信息来源、可靠的指导,这些信息甚至可能对公众生活带来负面影响[1]。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技术的不断革新推进,各行各业的发展装上了数字信息的轮子,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坐上了数字信息的快车,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疫情”变得尤为值得关注。

1 “信息疫情”现状

根据传播学受众研究的相关理论,受众是信息传播的“目的地”,是信息传播链条的重要环节[2]。“信息疫情”蔓延加剧了公众的恐慌情绪,使得他们在不安情绪下更加丧失了信息甄别的能力,致使“信息疫情”愈演愈烈,呈现爆发态势,最终引起社会面动荡,从而影响疫情防控工作。遏制“信息疫情”的根本途径,即从内因着手,加强对社会公众信息素养的培养。

2 信息素养的概念

伴随着全球信息化技术的革新,信息素养的衍生概念还包括信息素质、信息文化、数据素养、资讯素养等。1974年,信息素养概念最早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保罗·泽考斯(Paul Zurkowski) 提出:“所有经过训练的在工作中善于运用信息资源的人即称为具有信息素养的人”[3]。

3 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

我国信息素养教育历经三十余载的发展,目前已有700 余所高校开设了22 门信息素养类的线上、线下(MOOC)课程[5]。下面对新疆医科大学100 名大一新生(未上过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和100 名大三学生进行了关于信息素养的线上调查(见表1),以期分析信息素养教育对提升大学生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能力之间的关系。

表1

上述表格中的回答可以从“是”“不确定”“否”三个选项里进行回答,其分别对应的分值为3 分、2 分、1 分。将100 名大一新生与100 名大三学生的问卷分数分别相加求和,便可得出不同年级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现状。综合上述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参与过信息素养相关课程培养的大三学生的问卷调查分数(3426分)高于大一新生(2651 分)。随着肺炎疫情下的“信息疫情”的挑战加剧,医科院校大学生作为具有专业背景的社会公众的组成部分,对这类人群的信息素养培育更加亟待提升。

4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路径

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培养路径主要依托于本校的医学文献信息检索课程教育。现阶段正处于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高校学生均在家中进行停课不停学的线上学习,网络信息获取贯穿课程始终。课程现采用网络MOOC+线上直播+课后网络检索作业的方法,全方位对学生进行信息素养培育。

4.1 信息意识培养

21 世纪的今天,掌握信息者等同于占据着科技、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主导。如何掌握信息?培养提升自身信息意识是关键,信息意识就是主观上对信息具有强烈的知情愿望和高度敏感[6]。当代大学生通过传统的教育培养已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意识,故在学习医学专业课程的同时,能够对其所从事的学科或专业领域信息产生某些关注点。在课程中通过对信息意识的阐述、举例讲解、启发学生回忆曾经或现在是否有感兴趣的事件,带领大学生尝试思考自身关注信息点与其他相关信息是否存在内在联系,并通过这些联系,将分散无序的信息点串联起来,最终形成一个供自身大脑可随时调取阅读的知识信息体系。

4.2 信息能力培养

信息能力不完全等同于一个人的工作能力,但信息能力作为信息素养的核心内涵,是评价大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指标。它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2.1 信息获取能力

信息获取能力也称之为信息检索能力,是指大学生在参与各类社会活动和校园活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下的各类多媒体终端的应用,获取信息的方法多种多样。截止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了8.54 亿,手机网民规模达到8.47 亿[7]。课程尝试引导大学生们学会使用更加具有公信力的检索途径去获取信息,如获取疫情最新信息一般选择政府或主流媒体门户网站;如检索医学专业知识则选择采用专业文献数据库检索。

4.2.2 信息表达能力

信息表达能力主要的体现在语言表达和文字表达,上述两种表达方式在网络上应用的尤为广泛。基于网络具有一定“虚拟性”这一特点,课程引导学生在表达自身立场,发表言论的时候要注意传达信息的真实性及有益性,最起码也要做到无害性。

4.2.3 信息甄别能力

当大学生面对所学专业的各类信息时,甄别信息其实并不简单,除了需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外,还需要了解信息产生的背景、时间、传播途径等相关因素才能做到对信息的“有没有”、“真不真”、“对不对”得到判断。能否评估获得信息的真实性,对提升信息素养有着巨大作用。

4.2.4 信息利用能力

上述三种能力的最终目的:信息利用能力。大学生信息利用能力等同于信息使用能力,获取到的信息如何转化为契合自身内在需求的信息、如何查找关联信息、团队分享信息、直到创作出新的科技成果并实施推广。

4.3 信息道德培养

大学生在社会和校园信息活动中应遵守道德规范,即在获取和使用信息的过程中合理合法,体现信息道德。当前“新冠疫情”下爆发的“信息疫情”就是违反信息道德的产物。“信息疫情”就像网络世界得了“谣言传染病”,每一个参与者都有几率被感染,预防药物就是在使用信息时遵守信息道德,不参与信谣、传谣,主动和谣言划清界限。

5 总结

新冠肺炎疫情已进入全球性大爆发阶段,疫情势必引起恐慌情绪,而“信息疫情”就如同“肺炎疫情”的并发症,如若不加以控制,必然加剧恐慌。作为医科院校的老师,要更加努力进行医学信息相关领域知识的学习与探索,让学生们在校园通过知识信息的充分学习,不断提升信息素养的同时巩固自身专业能力,以期为祖国培养更多的符合当今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猜你喜欢

疫情素养大学生
战疫情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