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农成都校区农经2019级新生未来规划及影响因素调查
2020-07-29王雨林邱缨淇任茗玫孙元秀
王雨林 邱缨淇 任茗玫 孙元秀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大一新生未来规划制定情况及影响未来规划的制定因素。通过调查川农大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19级新生的现状、学习规划、职业规划和影响因素发现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为大学生未来规划起到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 未来规划; 就业;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156-002
一、问题提出
习总书记在2020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讲到“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場,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1]。对于青年来说,理想信念必不可少,而未来规划则是实现理想信念重要的一步。
对未来进行规划是大学生步入大学后,进入社会之前必不可少的一课。因为“对处于社会化过程中的大学生来说,学习进行合理而充分的目标规划是成长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2]。大学生是祖国与民族的未来,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改革创新的生力军。拥有清晰的未来规划和较高的执行力,对于每一个大学生而言是十分重要的。而且“高中一切以成绩说话,而在大学,成绩并不是唯一,能力对自己的生活同样有重要意义”[3]。在高中,学生以考上大学为主要目标,当这一目标完成,迈入大学的大一新生需要考虑下一个目标,而且此时的目标将影响未来的大学四年,以及未来的创业与就业。由此,大一新生的大学生活学习规划以及未来职业规划相较于大二、大三、大四的规划来说更有研究意义。
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组对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了大学新生未来规划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分析报告结果如下。
二、数据来源与样本情况
本调查以四川农业大学农林经济管理专业2019级新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川农大该专业新生未来规划制定情况及影响因素,具有丰富的数据来源意义。此次问卷调查的时间为2019年10月下旬,主要针对川农农经专业的新生,在该群体中共发放115份问卷,回收问卷115份,其中有效问卷115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100%。在本次问卷调查中,男性占比32.17%,女性占比67.83%。省外学生占32.17%,省内占67.83%,文科生占比为51.30%。理科生占比为48.70%。
三、问卷调查分析
(一)问卷内容与数据分析
1.问卷基本内容。本次问卷分为大学生活现状与存在问题、影响因素分析三个方面。
2.数据的分析方法。本次问卷多采用五级量表的形式,所以我们将非常符合、比较符合、一般符合、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五种选项分别用5-1来记分。再将每一个问题的分数累加求取平均值来表示对此问题的平均意向。同时还采用百分数来表示个别群体的选择趋势作为数据分析的依据。
(二)大学生活现状
学生对于未来的规划影响着生活现状。所以从大学生的生活现状入手,可以看出曾经的未来规划对大学生的影响。
1.大学新生专业的选择。大学新生对专业较为满意。该题的平均得分为3.04,并有77.4%的人对专业持满意态度。只有22.6%的人对该专业不满意。说明学生在校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对于该专业的认可程度较高。
2.大学生活情况。大学生未来规划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课外生活。有明确目标的大学生更容易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和课外生活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以达到自己的目标。
(1)大学生的学习情况较为良好。能充分利用时间的得分为3.42。对自己的学业有较为严格的要求的得分则达到了3.70。这体现出大学生对于学业的重视和提升自己能力的要求。这与大学相对充裕的时间有关,对于理想目标的追求也使学生们愿意严格要求自己的学业。
(2)新生中绝大多数的同学选择了参加协会或者部门,并且有明确的目标。学生中63.48%的同学表示参加部门是想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有79.13%的同学表示,参加部门是想要提升自己的能力丰富自己的阅历和经验。这也体现了大学生对于自身全面发展的要求和对于提升自己综合素质的要求。
(3)新生对于大学生活抱有积极的态度。对大学生活的满意得分为3.53。并且面对生活的不满时,自己会积极适应或者改变现状的得分为3.93。这体现了新生对于大学生活的乐观态度和面对大学新生活的勇气。
(三)关于学生未来规划情况
(1)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且考研决心大。调查问卷中显示毕业以后67.83%的学生选择进修,同时学生会为考研进修做好准备和学生对于考研进修的决心很大的得分分别高达4.09和3.92。大部分学生选择考研,直接反映出了大学生趋向于继续深造的意向。
(2)大学生充分考虑了解了未来职业规划,关心自身未来职业发展。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充分考虑了未来职业发展的得分为3.43,总体的情况较为良好。这说明了是我校大学生多关注就业信息与未来就业形势,做好了应对激烈就业竞争的准备。
(3)本校大学生未来规划较为详细具体,执行力强。学生对于未来的规划详细具体得分为3.05,这说明我校学生大多对未来都有较为详细具体的规划。
(四)存在的问题
1.对于考研具有较为功利的目的。前文提到,大部分的学生选择了考研,但这其中只有11.3%的学生考研是由于热爱专业,想为本专业做出贡献。事实上,考研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只是提升就业机会的砝码而已。
2.大学生在选择就业过程中较多看重福利薪酬与发展空间,从而忽略自身兴趣爱好或者所学专业。根据数据来看,学生愿意从事与大学专业不对口的工作的得分为3.77,且80%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更加注重薪酬福利和发展空间,这也反映了当前专业不对口的社会现象。大多数学生愿意为顺利就业而放弃自身爱好或者专业。
3.难以完成对未来规划的完善。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虽然有着明确的未来规划,也有着较强的执行能力。但是大多数学生仍然被无法完善自己的未来规划所困扰。在进行规划时,52.17%的学生有大概想法但无法完善,20.87%的学生制订了计划但无法实行,19.13%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规划。
(五)问题原因分析
1.就业趋势是导致大学生选择考研的主要原因。在本调查有关考研目的的回答中,有79.13%的人因为社会就业竞争加剧而选择考研。当今中国在飞速地发展,社会对各种专业的人才需求不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就业形势也越来越严峻,许多本科大学生面临就业难的问题。严峻的就业形势始终是大学生未来规划必须考虑的因素。其次,跟风和来自同学间的压力也是不少大学生选择考研的影响因素之一。
2.社会生活压力以及自身价值选择影响大学生对于未来职业的选择。上文提到过的数据,46.21%的人把薪资待遇作为择业的标准。出于社会生活的压力,大多数人会向往薪资较高的工作来维持生计。而在有关择业标准的回答中,选择职业声望、薪资福利、企业声誉、发展空间、个人兴趣的人各占2.61%、42.61%、0.87%、37.39%和16.52%。新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以及世界观影响了他们对于未来规划制定方向的选择,当代社会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在大学生中体现的越来越明显,不同的价值观念也会导致学生不同的选择。这就意味着部分学生可能会更看重薪资、发展而放弃自身爱好或者专业。
3.所在群体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学生未来规划。本调查将群体属性分为家庭属性和交往对象属性。家庭属性包括家庭的社会地位、经济情况、成员的阅历,一般情况下,家庭的社会地位、成员的就业经验都会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交往对象属性包括同学朋友的职业选择、老师的建议、相关机构的方案,未有过未来规划的学生会将这些纳入考虑甚至直接采纳效仿。不少学生也会受到家庭的劝导或者同学建议而改变自己的未来规划,有些甚至会迫于家庭原因选择自己并不感兴趣或者并不对口的专业。
4.大学生对社会和职业的认识局限限制了对于未来规划的完善。在进行规划时,52.17%的学生有大概想法但无法完善,20.87%的学生制订了计划但无法实行,19.13%的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去规划。毕竟大学生尚未进入社会,学业依然是要务,不能对社会和职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种在未来规划时想法的可行性与大学生眼界的局限性成了阻碍学生未来规划实施的主要问题,大学生出于自己对社会和职业的认知有限,又缺乏对于社会和职业的体验,所以难以对未来规划做出相应的完善。
四、相关建议
(一)平衡學习与课外活动
虽然大学时间对于多数学生来说较为宽松。但是大学新生仍然应该注意把握自己的时间,把握学习与课外活动的关系。以学习为基础,毕竟学习知识能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用学习之后空余的时间来提升自己的技能,发展兴趣爱好。
(二)认真思考考研问题
当前社会就业难的问题、各大企业对于学历的重视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大学生考研热的出现,这一点在大学新生的调查里也显而易见。这是大学生在面临就业困难时提升自己的手段。但是我们要在此建议,在选择考研时要重视自身的因素,每一个大学生都应该考虑清楚,自己是否适合走考研这一条路,自己的未来职业是否需要考研,而不是因为看到就业情况的紧张和周围同学的选择就盲目选择考研。
(三)在就业中考虑自己的专业和兴趣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高达93.04%的学生表示自己愿意从事与自己专业不对口的职业,并且在就业过程当中,薪酬福利与个人的发展空间成为他们考虑的主要问题。我们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以及积极的就业态度,在考虑就业时多多结合自己的专业特点和自身兴趣,以此来找到自己心仪且热爱的工作职业。同时大学生应该结合多方资料,充分利用身边资源进行更加合理有效的未来规划。
(四)正确对待他人建议
经本次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的未来规划受到父母亲戚、同学朋友、老师及专业规划机构的影响。父母亲戚、老师以及规划机构的经历或建议是值得大一新生仔细参考的,他们有着丰富的阅历和经验,在多元化的社会中,他们有一定的能力分辨社会的走向。但是对于他们的建议,不能完全否认,也不能盲目赞同,更不能盲目跟风。大一新生应当根据自身实际和当代社会发展情况,先拟定规划,再结合各方建议做出适当调整。
(五)完善未来规划
据调查,有52.17%学生们在制定未来规划时存在有想法但是无法完善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常见的现象。因为大学生还没有完全进入社会,对于社会发展、职业发展的了解有一定的局限,并且外界也在不断变化着。所以我们建议,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来开阔自己的眼界,多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多与家长老师沟通,充分了解社会与职业的发展。大学生可以从这些资源中获得来自社会和职业的信息并完善自己的未来规划。
基金项目:2019年教育部农经教指委教改项目“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2020“五四”青年节问候
[2]管蕾,范皑皑,杨钋.大学生目标规划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5,168(6):71,76
[3]张有理.大学新生,宁夏人民出版,20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