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构建符合幼师学生实际的生物课堂教学模式

2020-07-29刘志林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生物课堂幼师构建

刘志林

摘 要:对于幼儿师范学院的学生而言,进行生物课堂的教学需要结合幼儿师范学生的实际情况,构建与幼儿师范学生特征符合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学会灵活变通各种教学方式,不断更新强化教学观念,促进提高幼师学生的生物课堂教学。

关键词:构建; 幼师; 生物课堂;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117-001

幼师,作为未来幼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对幼儿进行基本的科学知识教育,自身也要具备丰富的科技素养。针对幼师学生的生物课堂教学,教师需要对幼师学生的心理特点、知识接受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制定出适合幼师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师学生对生物教学的积极性。

一、提高幼师学生科学素养生物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从模式结构上分析

由于幼师学校学生的特点跟普通院校的学生特点不同,教育机构在进行幼师学生的生物课堂规划时,要结合幼师学生自身的特点,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结合学生的实际应用、职业需要、启发学生进行课题的创设,协助学生拥有解决课题的能力[1]。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从教学程序上分析

1.刺激学生兴趣,教师在教学时灵活运用创新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自觉产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求知欲。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教师在给幼师学生普及新知识的时候,要充分发挥主导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要尽可能地把学生带到新知识的学习中来,逐渐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3.从生活实际入手,幼师学生作为毕业后直接投身于社会教育的人才,在教师对课题的选择时,一定要结合幼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幼教实践中发现问题,由此提出相关的课题。教师要在课题的选择上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选出有意义的课题。4.多样化的课题活动,课题活动是生物课堂研究的重心,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式的教学,教师可以将课题的内容结合多媒体的图片、声音、视频等传播方式展现给学生,以此激发学生对探究生命现象的兴趣,用情境创设的形式把丰富生动的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5.运用讨论分享促进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沟通、有互動、有参与的教学模式才是有效提升学生能力的模式,要求学生用讨论将自己的思想清晰地表达出来,提升幼儿教师的表达能力。教师在这个环境要注重调控学生,合理把控学生的沟通时间,从而满足在有限的时间创造有效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认知。

(三)从教学策略上分析

1.重视生物学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促进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升,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就是学生的技能以及智力发展的前提条件,在对幼师学生进行生物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幼师学生在未来教学中运用的知识进行分析,进一步加强幼师学生对生物课堂的掌握和应用。比如:教师在针对幼师学生的教学时,可以结合幼儿教学中会用到的生物知识,对幼师学生进行普及,告知幼师学生这些知识的应用将来也能用到,从教学上引导学生跟着教师的思维出发,将生物课堂的知识,用传授经验的方式教给学生,也能带动幼师学生对知识的渴望。2.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能够把课堂教学活动培养成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场所,让生物科学成为学生的重要学习内容,让学生在教学中找到自己的主体定位,成长为教学的主角[2]。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明确让学生跟着自己的思路走这个目标,一步步把学生引到教学的框架下,让学生在生物课堂教学环境下找到自己的不足,优化自己,提升自己,教师只需要做好引导者就好,让学生能够自主地进行学习。3.将理论和技能有效结合,对于幼师学生来说,专业的性质就是在以后对幼儿的教学中运用理论和技能的有效结合中进行,首先就必须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再结合专业的技能操作,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才能促进幼师学生的科学素养与未来职业发展真正联系在一起。比如:在进行生物课堂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将理论性的知识给幼师学生在大脑里过一遍,再结合理论知识里面的一些可实践的教学内容进行实践教学,让幼师学生从理论上明白生物学的结构和意义,再从实践中发现生物学的理论知识都能在现实中得以验证,从而提升学生对生物学的认知,促进学生将理论带入生活,将知识运用生活。

二、提高幼师学生的生物课堂实践能力

教师可以依据教学的进度和幼师学生的特征开展教学的应用实践,让学生能够从实践中找到生物课堂的乐趣,从实践中学会观察。并且可以让幼师学生分组进行实践课题的探究和讨论,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定实践课题,也可以自行设定。主要都是依据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教师需要观察幼师学生在进行实践课程的时候,与同学的合作情况,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力度以及将理论灵活运用到实践中的情况进行分析,将学生存在的不足记录下来,再制定有效完善的教学体系,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挖掘学生的具体情况,再进行针对性的教学[3]。

比如教师可以提出对昆虫的观察,这样的生物课题实践,让学生之间分小组进行观察,记录特征,让学生讲出有何不同的地方,还可以让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身份,进行模拟教学,有利于学生之后对幼儿的教学中掌握方法,促进幼师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帮助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实验技能,坚持真理的科学态度。

综上所述,在对幼师学生的教学中,要制定符合学生情况的教学方式,结合学生实际对知识掌握能力进行合理的安排,要会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运用情境教学模式的展开,促进幼师学生的教学实践。明确教学的各个环节不是千篇一律的,要动态评估教学的体系,把握教学的本质规律,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卜仕培.论幼师生物课堂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6(07):104+33

[2]张涛.“亦生亦师”模式下幼师数学教学的实践与思考[D]山东师范大学,2016

[3]钟晓.幼儿教师科学素养现状调查及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生物课堂幼师构建
幼师之歌
一名幼师的高山族舞蹈情怀
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学习共同体视域下高中生物课堂的“问题教学”
信息技术在生物课堂中的应用
优化初中生物课堂效率的几个视角
财务管理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