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教育质量的探究
2020-07-29幸淑冰
幸淑冰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经深入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这其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以往不被重视的所谓“小科”教学被提升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级教育部门纷纷采取措施,确保小科教学的落实情况。这一举措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前瞻性作用,有这充分的必要性。本文所要探讨的,这是在教育改革的浪潮当中,小学科学教学探索的航向。那么,作为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如何才能践行改革,改进教学,创新模式,切实提高其教育教学质量呢?笔者就此进行了相关的论证。
关键词:小学科学; 深化; 课程改革; 提高; 教育质量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20)8-042-001
全新的教学环境下,教育教学的最终目标,由提高学生成绩,向着增强学生综合素质转变。科学研究是时代不断发展的原动力,要求小学生从小就关注科学问题,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新课程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求的积极贯彻。实际上,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造成教学开展的效果不够理想。其一,很多科学老师在科学课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讲解和背诵的方法使学生了解并掌握知识,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二,小学科学教材内容设计较为简单,但是简单的科学现象背后往往有比较复杂的科学原理,在教学中,学生对科学原理了解不够充分,甚至会越学越糊涂,长此以往,学习效率堪忧;其三,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生依然是把更多的时间,用在语数外科目的学习上,对于科学课程,往往抱有敷衍态度,学习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探讨了深化课程改革,切实提高科学教学质量的意义以及具体的做法,就此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
一、深化课程改革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教育意义
如今,科学课程在小学阶段已经普及,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基本上各小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设置科學课程,其教育教学改革,备受瞩目,成为关注的焦点。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来说,课程改革的延伸和拓展,不仅对教育者带来深远的影响,更对学习者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更有效地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让课堂教学释放出无限的朝气,更好地指引学生积极地前进。
具体的教育意义表现在:⑴有助于改变教师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传统的小学科学课堂,始终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制约,滞后的教学模式,不能引起学生的关注。而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新时期的小学科学课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引领教师积极主动地采纳现代化的观念,组合全新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步骤,优化教学结构,以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宗旨,改善教学氛围,真正打造出高效的小学科学课堂。
⑵有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优化教学体系。作为小学阶段的常规性教学科目,小学科学教学,更加注重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创造最佳的教学契机,引领学生从小关注科学现象,发现科学知识的奥秘,提炼教材的内涵,建立完善的教学体系,更有益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促使课堂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教学成效。
二、小学科学课堂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举措
(一)创设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保障学生有意识的关注
小学生的特点是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长时间乏味的课堂教学势必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倦之情,这种情况下继续课堂教学,其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是学生的,需要师生的携手共进,努力钻研,才能共创完美课堂,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创设教学氛围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小学科学课堂上同样应当如此。科学是一门包含很多有趣的现象与问题的课程,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对问题的思考上来,以此保证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更长。比如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这一课程时,笔者在课程开始之前先问了学生一个问题:昨天老师把雪碧冻到冰箱里了,忘了拿出来,结果大家猜一下,怎么样了呢?这件事本来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件经常会发生的事情,学生听了,立刻来了兴趣,有的说,应该把瓶子撑破了吧?有的说,不是热胀冷缩的吗?雪碧会变少了吧……在这一情境中,我们进入了本课的教学。同学们为了弄明白老师家的雪碧最终的命运,一堂课听得格外认真。最终也明白了热胀冷缩和返膨胀的原理。由此可见,在教学情境当中开展教学,学生的注意力确实会更加集中,教学效果也会更加明显。
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教学方法的演变,带来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当前的小学科学教学,应当与课程改革的进程同步,在密切配合改革步伐的同时,教师要开动脑筋,争取为学生提供与以往不一样的教学过程,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如果说小学科学课程是为学生打开了一扇走向科学的大门,那么,我们一定要做好他们的领路人。
参考文献:
[1]王常友.浅谈提高小学科学课教学效率的方法及实践[J]文理导航(中旬),2019,(2):74
[2]何福寿,石晓.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质量影响因素分析[J]学周刊,2019(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