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融入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20-07-28刘志朝

成功密码 2020年6期
关键词:摩擦力实例习题

刘志朝

物理学是一门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学科,生活化物理教学是从学生自身的经验、兴趣和认识出发,将学生所经历过的生活实例融入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在真实世界中接触物理知识,走进缤纷的物理世界。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寻找到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连接点,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生活化教学效率,是一线物理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善用生活现象,丰富教材趣味

教材是一门学科的课程之本。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就是要有一本易于理解且具有生活实践性的教材。生活现象具有普遍性。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亲身经历过,与日常生活联系密切,或是有过类似的体验,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用好生活现象资源,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书中内容,从而带着兴趣进入新知识的学习。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现象,对课本资源进行再次开发,达到贴近现代学生生活的目的。

例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中,在学习回声的特点时,对于不同障碍物表面对声波反射能力不同这一知识点进行讲解时,书中提到了回音壁,坚硬光滑的圆弧形墙壁使声波发生多次反射,体现出坚硬光滑的表面反射声波的能力强,回声更明显。北京天坛就有闻名内外的回音壁,但是大部分初中学生没有去过北京,无法真切地体会到回音壁的神奇之处,因此这一例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不紧密,不适合本地区的学生。教师在介绍知识点时,不妨融入生活元素,对其进行开发和补充。这样的生活化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紧密,适用于各个地区的学生,不存在地域差异,且生活化素材新颖。

二、关注学生体验,强化概念教学

初中阶段所学的物理概念大多从生活现象总结归纳而得,学生在学习某一物理知识前,通常会在脑海中搜索生活中的相关体验,但是大部分初中生物理知识储备不足,有效结合生活经验与物理知识的能力不足,对物质的理解往往与物理真实概念存在偏差。因此在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体验,尝试通过生活化教学实例引起学生的思维冲突,让学生在思考中进行分辨,从而纠正学生的原有认知,形成對物理概念的新的正确的理解。事实证明,从生活已有的经验去过渡到专业物理知识的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也更符合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

例如,在“摩擦力”一节中,教材对于摩擦的利用与防止部分所列举的生活实例有防滑粉、冰壶、气垫船,这些实例离学生的生活较远,不便于学生联系生活应用物理知识。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熟悉的抖音软件,播放抖音中筷子提米等有关摩擦力的小实验视频。学生在兴趣的趋势下,会认真观察视频小实验的操作,反思实验结果及其原因,从而对摩擦力形成直观的认识。此外,教师也可以把智能手机当成学习道具,让学生在接电话、玩游戏时感受手与手机之间的相对运动产生的摩擦力,亲身体会摩擦力的存在,进一步认识摩擦力。这样,通过不同的教学形式,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感知摩擦力,为后续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创设教学情景,发散学生思维

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高效的物理教学方法之一。运用这一教学方法,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将相关的生活实物、模具或学生熟悉的实例、经验引入课堂,营造和谐讨论氛围,激发学生思考欲望。课前,教师要收集生活中学生熟悉的、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实例,把教学知识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世界结合起来,启迪学生从生活现象中思考物理问题,并将知识用于解决生活问题。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关注知识的传授,引导学生掌握重难点,还要在学生生活经验的基础上,挖掘或开发与生活相关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例如,在“牛顿第一定律”新课教学中,老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问问大家,运动需要什么来维持?”一部分学生回答:“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另一部分同学回答:“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教师不急着给出答案,而是顺势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请你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你的猜想依据?”接下来,教师便可以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的思路,从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两个角度,结合生活实际思考问题,从生活中找到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善用习题资源,解决生活问题

训练是加强人的心理官能的重要方式,记忆、思维能够在不断地训练中得以提升。传统物理习题练习内容相对单一,均是在设定好的数据、条件的基础上进行题目设计,忽视了与物理相关度最为紧密的生活化因素,直接导致学生非常用功、练习得很好、知识掌握牢,但知识不完整、不系统,实际运用能力弱的现象。要想跳出这一局限,教师要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的生活现象着手,将生活与物理习题巧妙结合,让学生在习题中感受物理知识的必要性以及生活实践性。

将生活与习题相结合,体现了物理习题“从生活中来”的特点,真正利用物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设计习题时教师要积极创设生动的场景,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引导学生从生活角度思考问题,利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难题,达到加强学生对知识理解和记忆的目的。在解题过程中,学生首先需要对生活化问题进行分析思考,结合自己的知识积累与学习经验,利用抽象、概括等科学方法将感性认识转变成为理性认识。还要注重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要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学习中,齐心协力寻找习题的答案,为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出谋划策。

总之,新课改的不断发展,给初中物理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生活化教学作为教育改革思想的一种新趋势,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前提,牢牢把握物理学科紧密联系生活的特点,利用生活化教学方法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在趣味教学氛围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构建知识体系能力的提高,最终达到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目的。

猜你喜欢

摩擦力实例习题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神奇的摩擦力
自不量力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神奇的摩擦力
摩擦力做功中需弄清的几个问题
完形填空Ⅱ
完形填空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