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构教学情景 提高小学生数学认知能力
2020-07-28邓永盟
邓永盟
应新时代要求,创新型教育成为主流方向。传统的教育方式已满足不了现在的需求,存在刻板性、枯燥乏味等弊端,非常不利于提高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极易让学生对这门课失去兴趣。那么如何通过架构教学情景提升整体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孩子们自觉地去学习小学数学便成了十分重要的事情。以下就是笔者对这个课题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一、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兴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有了兴趣才会有动力,有了兴趣才能够激发人的创造力。小学生在思维上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他们所感兴趣的内容也仅仅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相关事物,所以必须通过生活中的数学情景,以生动形象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探索知识。
例如,数学书第一页便是一张以欢迎新同学为标题的导入图,一下子就将同学们带入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图片中有很多事物,紧接着通过这些具体的事物开展数学学习,比如数一数,做一做。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有代入感,既学习了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小学数学教材大多数是以图片为主,这非常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理念。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注意将数学和生活进行联系,多图少文,讲课时要生动形象。
实践证明,这种学习方法很有效果。以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出发点,把数学问题带入生活中,让学生们觉得数学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信息“爆炸”,知识激增,要生存,要发展,要满足时代的需求,就要勤奋学习、更新知识、提高能力、学会学习。
二、创设自主探究情景
合作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年龄、性格分成2~6人的小组。小组成员通过自主探究的方式去学习新知识。小组学习是教学过程中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之一,所以进行小组探究式学习是提高学生认知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首先,小组学习可提高学习效率,小组成员通过分工合作进行探究,将每个人的意见融合,比起单一的自主学习更节约时间。其次,小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可以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对于学生今后确定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加强自身独立性也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例如在学习“可能性”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拿了一个盒子,里面放着不同颜色的球。把摸到盒子里不同颜色球的情况记录下来,让同学们进行小组学习并展开讨论。强调组里分工要明确,一个人摆,一个人数,一个人进行记录,一个人进行总结。通过这一个简单而有趣的数球活动,进而引出本课所学可能性的概念。
小组学习是一种新型的学习模式,符合新时代对学生基本能力的要求。小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间的友谊,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而且从小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对于将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认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唯有实践出真理,这句话是万能的。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需要实践操作,仅仅通过观察是不够的,学生需要亲手操作,才能有所收获。实践操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也促进学生动手操作与大脑思考相结合的探索创新。书本是死的,生活是活的,所以认知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得以检验,也能加深认知和理解。
例如,学习“认识时间”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们在家观察家里的钟表由什么构成,怎样转动。并且要求上课的时候将钟表带到课堂上,然后教师将时针、分针、秒针以数学形式教给学生。学生们通过动手操作深入了解钟表的结构以及它的转动规律,通过生活中的具体实践,学习了关于时间的相关知识,又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对时间有一个准确的概念。
实践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学生们不仅要学以致用,还要学会举一反三。根据小学生的特殊思维方式,教师应该借助具体实物从实践中挖掘数学知识,增加学知识的生活性。这样方可达到学习与运用相統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从生活中学习知识,又将知识运用于生活的有机统一。
小学数学的学习具有基础性,应引起必要的重视。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自主探究情景、认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式,架构教学情景体系,以提高小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思考,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