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的研究
2020-07-28谢祖艳
谢祖艳
小学高段数学 “图形与几何”内容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也是学习的一大难点。针对当前小学高段数学“图形与几何 ”教学中知识体系不全、思维缺乏的现状,本文将结合自身对小学高年级数学教材的理解,对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相关内容的有效教学策略进行积极探究。
一、立足学生的思维发展,优化课堂效果
1.关注学生特点,设计具有阶梯性
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由儿童期到青少年期的转变过程,特别是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增强,但是意志不够坚定,情绪多变。因此,在教学“图形与几何”时,教师应该先弄清楚高年级学生的思维水平及其认知特征。不同学段、不同内容都可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但是教学的内容、设计、方法与目标有所不同。教师在教学时,可尽量把旧知识迁移到新知识,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能力。
2.运用多媒体技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
高年级数学主要学习复杂的二维图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扇形)和三维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多数教师以文字性的讲述为主,以致大部分学生很难理解。教师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例如在教学立体几何内容时,教师可在教学设备中建立一个立体生动的几何模型,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单,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还可充分发挥实物教具的作用,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仔细观察实物模型,强化对图形的感知,从而进一步达到提高图形与几何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提高教学实效性
1.基于实践的学习
学习“图形与几何”的知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产生的过程。“图形与几何”的内容对于学生而言,较为抽象,抽象思维还需要材料进行支撑。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动手实践操作,操作不是单纯的身体动作,而是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紧密联系,把抽象变具象的过程。例如五年级“观察物体”这一课中,主要探索由多个小正方体组合的立体图形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的具体样子。如果单单依靠文字和图片很难理解,学生通过“摆一摆”的实践活动就能很快得出结论。学生将观察和操作有机结合,能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2.基于自主的学习
自主学习具有主动性特征。学生学习态度积极,就能够主动地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在教学中,教师可鼓励孩子大胆提出自己的设想,主动思考如何验证自己的猜想。例如在教学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一课时,很多学生都能利用转化的思想去主动寻找新旧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能够让其亲身体会到知识间的潜在联系,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基于合作的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团结协作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确定起跑线”这一内容时,需要计算多条跑道的长度,运算难度较大,如果学生单独完成,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在小组合作中,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出可行性的方法,再分工完成,由組长总结汇总,再汇报交流。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不但大大提升了学习效率,还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发挥其学习潜能。
三、关注学生思维发展空间,优化教学评价机制
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个性,教师应该尊重每个人的个性,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实施不同的评价机制。对于一些成绩稍微差一些、学习不够自信的孩子,教师要多鼓励,当这部分孩子回答问题正确时,教师要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如果回答错了,可委婉地说:“虽然回答错了,但是你今天发言真积极。”从而让他们可以建立对数学学科的自信,改变自卑心理。对于一些容易骄傲、外向的孩子来说,教师的评价要中肯、客观,以免这部分孩子得意忘形、沾沾自喜。
总之,小学高年级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能有所创新以及学生转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将严谨的学科术语,用熟悉简易的方式呈现出来,既达到形成概念的目的,又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