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在青少年绘本中的视觉转译研究

2020-07-28赵梦柯

广告大观 2020年11期
关键词: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赵梦柯

摘要:青少年绘本是青少年喜爱的图书类型,同时青少年正处在需要良好知识浸润的重要时期。因此青少年绘本应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新梳理与发掘,分析青少年对于文字图像信息认知水平的特点,对其进行创造性的转译方式研究,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绘本中进行传播与发展的可行性,保留传统文化这一民族发展的原动力。因此,提出编绘具有我国民族文化特征绘本的视觉转译方式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少儿绘本;文化传播;视觉转译

1 中国绘本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绘本”一词源自日语词汇,它是日语“图画书”的中文释义。从字面意义来讲,“绘本”也即是“绘制而成的书本”,而这并不能将绘本的主要特征概括出来。从功能层面上来说,绘本是以图画为主要媒介,通过讲故事的形式为儿童构建精神世界,培养多元智能的图书类型。现今,中国的绘本发展目前正处于刚起步阶段。谈到当下中国绘本发展的现状与困境,我们必须将绘本与其他两类绘画类书籍“漫画”与“插画书”放在一起比较分析。对于多数人而言这三类纸质图画书籍区别并不大,然而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区,也是当下国内绘本面临的主要困境之一。绘本在图文关系上是以图画、色彩搭配、读者的参与为主、文字为辅,甚至几乎没有文字内容。绘本中图画取代了文字的作用,将画面连贯成动态视觉影像般的频闪运动效果,因此绘本画家还承担着电影导演的角色。要求他必须具备善于运用分镜头式的绘画语言与视觉节奏的控制力,达到在有限页数内将故事描绘的引人入胜的效果。因此,一本优秀的绘本,即使孩子不识字也可以依靠“玩”图画、“读”图画的方式来了解大意,它的创作目的是使读者身心参与,传播知识,寓教于乐,达到“教化”的终极目的。

漫画与绘本的区别在于漫画人物的语言配合画面来阐述故事情节的发展走向,以简单而夸张的手法描绘生活,构成幽默诙谐的画面,其主要竞争力是剧情的创新、讽刺和趣味性而鲜有教育的深层次含义。而插画与绘本的概念更是相差甚远,插画不具备连续的故事性,主要包括游戏中的场景设计、人物原画设定、商业用途的海报插画、产品外包装,以及文创产品中所涉及到的手绘形象、手机与网络平台上的视觉应用等。绘本、漫画、插画三者的界限不明确往往会导致消费者眼花缭乱,面对庞大的图书市场时缺少针对性的选择,因此儿童绘本的设计亟需在多方面进行探索,发挥其优势以从根本上区别于漫画与插画。

2 “传统文化+绘本”模式的优秀特征分析

2.1趣味性

目前在全球绘本发展的进程中,如何使绘本独具特色已经成为衡量优秀绘本的重要标准。中国有着数千年沉淀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其中部分传统文化呈现出:内容题材较为晦涩、难理解,价值含量高、趣味性低等特点,这使得青少年对此淡然置之。尽管近些年来中国文化的价值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肯定与认可,然而却主要集中在学术研究与商业领域。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依旧面临着传承困难、无法充分调动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出版社、企业参与其中,尝试通过在儿童阅读过程中加入“游戏化”内容以提高绘本阅读的趣味性,这些尝试无疑曲解弱化了传统文化内涵,片面地增加绘本趣味性,使阅读变得流于表面,导致“轻阅读”成风,如何在完成中国传统题材内容“转译”的同时保持绘本内容的专业性与趣味性成为绘本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内容。当下这种文化“转译”的主要手法大多表现为将具体的某一个历史事件通过重新塑造人物形象、视觉化解读历史发展走向、多元化的视觉展示方式,使晦涩难懂的文化素材更加易于青少年阅读与理解,激发儿童的阅读兴趣并产生持续性的阅读欲望,使极具目的性的文化传播成为一种自觉的文化继承,这也为青少年绘本的编绘拓展了新的方向。

2.2 故事性

青少年绘本主要采用图像叙事的表现方式来阐述故事吸引读者,图像叙事的方式多种多样,其中绘本主要采用“现实临摹”与“主观创造”两种方式,这两种方式不是随意使用,而是基于青少年不同年龄发展阶段的认知思维。低龄青少年绘本主要采用“现实临摹”的方法,“现实临摹”强调客观与真实,是绘本意象对于寓言传说、文字记载的直接摹写,目的是营造青少年阅读时身临其境的体验感,可以使低龄青少年更直观的获得在文字中难以体会的“意涵”,“主观创造”则是随着青少年认知的提升,绘本的叙事风格不再受客观物象真实与否的限制,这一时期的绘本可以融汇大量科幻、臆想的内容和故事,以达到绘本图像多样,开拓青少年视野目的。

2.3互动性

绘本与其他纸质书籍的不同之处在于它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在摆脱了传统书籍从左往右的阅读方式的基础之上,添加了许多可供操作的“互动”元素,如剪贴、组装等,使书本活了起来,如目前流行的立体书、裁纸书等,青少年在观看图书过程中也参与了手工制作过程,完成了青少年与书籍的互动,感受文化知识魅力的过程中也体验了传统手工技艺,在加强趣味性的同时也加深了青少年对绘本内容和细节的记忆。

2.4教化性

上述绘本的趣味性、故事性与互动性的特点致使了它具备对儿童非排斥性的教化作用,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绘本”被誉为最适合儿童阅读的书籍,是发达国家家庭的首选儿童读物,其针对年龄范围广泛,既有专门针对青少年读者的绘本,如经典绘本《大卫不可以》,也有针对成年人的绘本《几米系列绘本》等。其主要功能是作为提升学习兴趣、提高审美感知、构建想象力、抒发情感的媒介,培养孩子“明事理”的生活习惯与生理健康知识。生活习惯类与生理健康类绘本也是绘本类读物中规模最大的两类,如以针对青少年生活习惯养成的绘本《大卫不可以》,以及身体科普生理知识的《我们的身体》,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属于生活习惯养成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如果家长使用过分说教这种强制性灌输的方式进行教育会使得青少年与家长的亲密关系受到影响,而使用绘本进行教育则不会导致这种情况。相反,绘本阅读是青少年自主行为,通过该行为会使生活习惯的培养会更为牢固。因而这类绘本经常受到家长与青少年教育机构的广泛欢迎。国外引进的绘本由于国籍、地理环境、文化环境的不同,绘本的人物塑造与故事情节也会有很大的差异,长期阅读会导致儿童对本国的文化认同感不强,因此青少年阅读本土传统绘本对于树立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具有积极作用。

3 结语

针对传统纸质书籍可接触性强、传播廉价且效果好,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迎合新时代青少年的阅读口味。将传统文化中的视觉语言与当今人的生活文化结合进行转译,通过这种方式摆脱了以往文化类图书的定式叙述方式,而是以绘本的形式在故事的阅读与情景的带动中完成了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在保证绘本主体历史事件真实的基础之上增加趣味性内容,避免“轻阅读”的同时又保证了青少年对于书籍的阅读兴致,将乏味枯燥的历史事件进行趣味性、探索性、场景性的有益实践。

参考文献:

[1]  戴雪红. 基于认知阅读的儿童绘本设计[J].包装工程,2016(1):150-154.

[2]  朱荀,沈珏媛. 国外儿童图书馆绘本分类與阅读推广研究[J].山东图书馆学

[3]  曹二玲.图画故事书翻译研究[D].河北大学,2009.

[4]  周雅琴,王宇晗.探索本土原创童书创新发展的新思路[J].包装工程,2019(1):76-81.

(作者单位:天津美术学院艺术设计学系)

猜你喜欢

文化传播中国传统文化
英语新闻中文化传播的特色与现状
论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从眼动实验看中原服饰文化传播与社会服务
中国文化传播与艺术人才外语能力培养创新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浅析《黄河晨报》对河东文化的传播
读《申报》女性广告,享文化传播之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