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EPC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现场施工管理
2020-07-28张世昌
张世昌
摘 要:伴随国民经济结构不断调节以及结构改革供给持续深化,现今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已经成为我国项目建设行业的未来形势,现阶段,各级国家主管单位以及地方行政主管单位已经在大力支持推广EPC总承包模式。然而我国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发展历程较短,在管理经验上有所欠缺,尤其是基于EPC模式的项目施工管理经验。应用之时必须将遭遇很多问题,所以对于此方面问题的分析是亟待处理的。
关键词:EPC工程;施工管理;总承包模式
1 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施工管理阐述
通常来说,EPC工程总承包模式在实施的时候,总承包方与业主方管理要点都是属于设计环节的。对于业主来说,要加强设计环节的管控,提出合理的设计要求,认定可落实建设工作。对于总承包部门来说,设计环节满足业主要求之时还要尽可能对设计进行改进,确保收获最高利润。然而对于项目工程来说,施工过程才属于工程实体完成的关键环节,属于重要因素,所以,EPC工程总承包模式施工管理的价值意义不言而喻。
依靠对项目总承包的分析研究,基于EPC模式的项目施工管理包含下列几种含义,第一,现场施工管理,其要点在于EPC工程总承包商以及发包施工总承包公司管理范围,与传统的施工管理形式相统一。第二,总承包方施工管理工作,其要点在于工程施工整体的统一化及标准化管理。第三,监理方施工管理工作,不仅要负责传统模式下的管理工作,而且应当对工程总承包范围内包含的施工内容开展管理工作。第四,业主方施工管理,基于总包管理形式,构建机制,强化协调,确定标准,保证工程建设能够如期结束。
2 EPC工程总承包施工管理的相关要素分析
2.1 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EPC形式下的施工安全管理风险是EPC承包商进行承担的,然而依照我国法律体系以及安全处理实际,若是发生了严重安全事故问题,监理方、业主方与总承包方都应当承担责任,所以,对于工程施工管理来说,安全管理工作首当其冲是首要的。
2.2 施工质量管理
针对项目建设来说,质量属于项目工程生命。一个项目的质量优劣,会对项目工程能否顺利完成起决定作用,工程施工质量应当是项目工程中所有主体重视的要点内容,属于施工管理关键性因素。
2.3 施工进程管理
对于EPC工程来说,工程工期通常包括正式运营之前的所有工作,尽管对于传统的EPC合同来说要求是承包商风险范围,然针对工程自身来说,针对项目进程因素来说,所有主体都有很强的参与性,造成结果会对每一方都产生程度不一的影响,同样属于工程参与施工管理的重要因素。
2.4 施工成本管理
通常来说,施工成本属于总承包商与发包总承包商的关键管理内容,然而针对不同的主体来说,尤其对业主方来说,同样属于必须重视的关键内容。依照现今采取的合同文本,包含的经济部分都确定了相关风险范畴,所以,项目施工成本同样属于所有参与方必须重视一项管理内容。
3 EPC项目总承包施工管理管理重点
项目工程管理要点在于对不同管理要素实施管理,而管理关键在于加强把控,把控好所有的管理要素重点。对于工程参与的不同主体来说,加强不同管理要素重点的分析,才就可以保证管理成效,提高企业效益。
3.1 安全管理重点
项目建设安全管理重点依照区域,主要能够分成施工现场与施工区外的安全管理工作。依照人员种类,主要能够分成供应商、总承包方、监理方、业主方、劳务以及现场管理之类人员的安全管理。依照项目实体,主要能够用分成施工方法、施工技术与施工工序之类的安全管理。
3.2 质量管理要点
对于实际总承包方来说,质量管理重点在于不同施工工序与分项分部项目的质量管控。对于EPC总承包方来说,质量管理重点在于对于工程总承包公司施工质量的标准化检查指导。针对监理方来说,质量管理重点在于不同项目工序与分项分部项目施工方案的质检与审批工作。对于业主方来说,质量管理重点在于对于实际质量与质量目标之间偏差的检查调整。
3.3 进程管理要点
进程管理要点主要分成进程规划制定、进程施行状况检查、进程偏差因素研究以及进程纠偏。进程规划制定环节业主方与总承包方应当认真处理,要明确需求以及进程规划。进程规划检查应当要做好时间段与标准的划分,监理方与总承包方需要发挥关键性作用。进程偏差因素分析应当构建联席会议机制,做好参与各方因素的区分。进程纠偏环节要点在于强化各方协调,明确纠偏手段。
3.4 成本管控重点
成本管理主要分成事前管理、事中管理以及事后管理。事前管理關键在于业主方,明确总投资额的条件下,一定要加强对工程经济风险因素的分析研究。事中管理要点为EPC总承包方,绝对不可以只是简单逐层发包,应当层层加强把关,依照项目实情及时调节经费规划。事后管理要点在于总承包方以及业主方,工程结算工作必须保证论据充分,资料完整,这样才可以实现双赢。
4 EPC项目总承包的施工管理手段分析
4.1 健全施工管理体系,建立匹配管理机制
基于EPC总承包模式的施工管理从主要为监理、业主与总承包,进一步扩张成监理、业主、工程总承包方、材料供应方、设计方以及施工总承包方,而为了保证施工管理更为高效,应当构建一套健全的施工管理体系。各方应当加强施工管理要素的把控,加强对管理手段的细化落实,建立起切实有效的要素,重点式管理机制,构建培训、合同、进程、质量与安全之类的管理机制要求,最终建立完整的管理体系。
4.2 健全协调工作处理体系,建立常态化的“联席会议”机制
基于EPC模式,不同的施工管理主要方,包含监理方、业主方与总承包方,对他们而言管理要点在于协调处理。基于整体性管理体系,由于不同的利益区别,常常各方是难以建立共识的,这便应当自上而下,不同主体应当构建常态化协调工作体系,实际落在操作面上便是构建一种层级化、常态化联席会议机制,从下到上的反映相关问题,从上到下处理所存在问题。
4.3 构建矛盾研究制度,建立“一站式”反馈途径
由于EPC模式的施工管理会包含很多的要点及要素,不同要素所涉及到工程参与方非常广阔,不同要素间互相影响,互相限制。而为了保证工程顺利完成,应当加强不同要素以及参与方冲突点的分析,为避免细微矛盾点转变成项目实施事故,便应当围绕预防为主的相关指导原则,对应矛盾冲突点,构建一站式的反馈途径,实现各方参与,上下联动,提前预防,保证工程施工能够稳定开展。
5 结束语
伴随我国经济结构逐步调节以及结构改革供给不断深化,EPC总承包形式终将成为我国项目建设行业的发展大趋势,持续推动我国EPC项目工程总承包形式的管理工作,而且持续探索处理项目工程在EPC总承包运用中遇到的管理问题,这样才可以培养出更具竞争性的项目技术人才,为我国项目建设行业发展奠定有效基础,并为进一步参与国际市场来提供重点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伍仁.EPC 工程总承包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8.
[2] 谢贵宾.EPC 模式下设计阶段施工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9.
[3] 韩宇.工程項目管理中的EPC模式及其应用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