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和合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中国范式

2020-07-28张音音

时代人物 2020年5期
关键词:主义外交和平

张音音

关键词:和合主义;国际关系理论;中国范式;外交

一、和合主义的概述

中国和合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古代“共存论”、“整体论”、“和合论”以及“王道伦”思想,“和合”一词有三个含义:第一,和睦同心,如《墨子·尚同中》:“内之父子兄弟做冤雠,皆有离散之心,不能相和合”;第二,调和,如《韩诗外传》卷三:“天施地化,阴阳和合”;第三,顺利,如元曲《盆儿鬼》中的“单注着买卖和合,出入通达”。上世纪末,张立文先生以“古今之变”“象理之辩”和“中西之争”这三个维度为基础,构建了新的“和合学理念”,明确指出“和合”与中国独特的人文精神相符,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灵魂,并着重强调用“和合理念”的“王道论”来化解“霸道”(特别是威胁世界和平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当代中国外交所面临的最大考验。其次,易佑斌先生认为国际关系中的和合主义以“和核心”为理论核心,同时,紧密融合“整体论”思想,他指出国际社会是一个整体,要使这个整体成为对立与统一关系能调和到平衡状态的“和合体”,这样方能维护世界和平。

和合主义与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之比较

据文献研究,中国和合主义一词溯源于《易经》中的“保合太和”,《易经》指出只有“保合太和”,方能“萬国咸宁”,两者相辅相成,皆为最理想的社会生态。《易经》中的“和合主义”促进了中国“世界大同”、“天下思想”和“天下一家”形成。古人认为“普天之下皆王土”,“天下”是大于自我、本家、民族与国家的概念,古代纲常伦理秩序讲究“知天命”、顺应“天意”、遵循“天道”,认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因此,儒家思想讲究“治国齐家平天下”,道家思想主张尊重天意,“无为而治”,墨家思想提倡“兼爱”与“非攻”,“兼相爱,交相利”等,这些思想都与和合主义密切相关。对待国际关系,中国自古便会运用和合主义,因此提出了“止戈为武”“协和万邦”“天下大同”“化干戈为玉帛”等思想理念。早在远古时期,先民们就有“共存意识”,会通过结盟来巩固外交关系。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国家利益也会结盟。秦汉时期,中国已形成了“多元一体”的格局。从唐朝到清朝,中原会按照王道秩序和周边小国家进行结盟、赠礼、和亲与通商,以此实现互惠互利的外交关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原则,到了上世纪70年代,以和合主义为基础的外交理念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到了上世纪末,中国为了维护外交安全,提出了“新安全观”。进入21世纪后,中国所奉行的以和合主义为基础的国际外交关系理论更具特色,2012年,国家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2013年,“亲诚惠容”原则和“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应运而生,并予以有效实施;2014年,国家提出了“亚洲新安全观”;2019年,中国政府对待国际关系处理工作提出了“文明互学互鉴”方针。由此可见,中国外交工作向来主张“以和为贵”,“和而不同”,平等互利。

中国“和合主义”与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有共同点,也存在明显的差异。“和合主义”认为一切本质是天生的,主张遵循规律与天道,人类社会是共生共存的,国家、部落也一样,应奉行共享意识,实现和谐共存。传统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要以费尔巴哈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和平主义为基础。费尔巴哈在研究人类的自然共同性的同时阐述了“类”和“类本质”等概念;马克思则从实践“共同体”角度审视人的“类活动”与“类本性”,强调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从而揭示出人从自在自发到自主自为再到自由自觉的类性递进规律,完成了人类对自身“类本质”认识的历史性飞跃;和平主义是西方一种信念,主旨是以反对战争、暴力手段来处理争端。在希腊,和平的概念被理解为属于个人的,到了罗马帝国统治的罗马和平时代,和平的概念并不适用于所谓的“野蛮人”身上。基督教表面上支持和平主义,然而到了中世纪,基督教的和平概念则与罗马承平时代一样,只适用于教徒身上。在17到18世纪的和平主义思潮,主要认为和平必须使权力由统治者转移到人民身上,并宣称战争是统治者的野心与傲慢的产物。19到20世纪和平主义的主要重点则转为推动解除军备以及建立国际组织,例如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然而,国家层次的和平主义对于侵略者如果没有相同道德标准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尚未提出最佳方案。纵观当今国际外交现状,不难看出中国和合主义主张“类群-和合与国际共生”和建立伙伴关系,将全球视作“天下”,不参与政治结盟。西方国家崇尚现实主义、自由主义与建构主义,其理论假定为无政府,除了建构主义之外,均会参与政治结盟。

三、和合主义的外交探索

中国所奉行的和合主义外交战略目前以取得良好的佳绩,“一带一路”建设实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互惠互利的目标。优化外交战略,走独特的中国范式,国家会坚持走“多元多边合作”道路,贯彻落实“结伴型外交政策”,构建和平、友好的国际关系。传统“多边合作”的实质是一种形式上的多边主义即单元多边主义,而多元多边主义属于全世界人民共同应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新多边主义”。“结伴型外交政策”则要求国家应超越国际社会的“拉帮结派”现象,根据实际需求选择结伴性外交而非结盟性外交。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和世界上 67 个国家立了 72 对不同形式的友好型伙伴关系,推动了中国外交事业的良好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与外交工作的过程中将和合主义充分应用于和平外交政策,坚持走“多元多边合作”道路,贯彻落实“结伴型外交政策”,建立优化伙伴关系,以此实现中外互惠互利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主义外交和平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新经典主义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都是主义
博弈·和平
这是一部极简主义诠释片
冬日 新碰撞主义
期盼和平
扁亲信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实力”外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