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文的融合探讨

2020-07-28莫艳坡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14期
关键词:设计要点人文

莫艳坡

摘    要:本文针对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文的融合,结合理论实践,在简要阐述建筑美学与人文的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文的融合的发展现状,并提出二者相互融合的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实现建筑美学与人文的相互融合,可大幅度提升学校建筑的人文情怀和美学特性,促使学校建筑更加生动、灵活,富有艺术性。

关键词:学校建筑;设计要点;建筑美学;人文

1  引言

传统的学校建筑设计千篇一律,多为采用“公式化”的设计思路,建造出来的学校建筑比较死板、生硬。随着我国建筑事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注重建筑美学和人文的相互融合,通过一系列先进的设计理念,将学校建筑更加美观、更加具有艺术性,更能体现人文情怀,反映学校的风格、氛围等。基于此,开展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文的融合探讨就显得尤为必要。

2  建筑美学与人文的融合必要性

学校建筑和普通的民用建筑、商业建筑有较大区别,对美观性、人文等有更高的要求,在具体设计中,实现建筑美学与人文的相互融合,具有以下意义。

第一,可充分反映学校建筑的人情化诉求。学校建筑的主要功能为学生服务,建筑人情化可满足建筑和人情的相互统一,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基础上,实现艺术美学和人文情感的相互融合。以满足学生对生活及情感的诉求,将满足学生成长及心理变化作为设计依据,在居住和生活的环境中,丰富学校心灵教育工作。

第二,可满足学校建筑对建筑美学的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主要体系在统一、协调、韵律、色彩、结构布局等几个方面。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建筑在设计中也要充分体现教育的理念。学校建筑设计对建筑美学的需求主要体现在物质需求上, 让学生能够从学校建筑设计中找到安全感和舒适感。

3  目前我国学校建筑建筑美学与人文的融合的现状分析

和民用建筑、商业建筑相比,我国学校建筑设计的综合水平还比较低。如果教育体系,将学生求学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包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文的融合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学校这个特殊的环境中,学校建筑需要承载教育的意识刚刚萌发出来。而且我国学校建筑人文内涵发展的设计美学体现也不够系统,缺乏可借鉴和参考的经验及启示,一直难以取得重大突破。就目前发展现状而言,我国学校建筑在设计中,设计的重点仍然在校园布局规划、楼层、使用功能等方面,没有从学生受教育群体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对建筑人文情怀的考虑不够全面。

很多学校在在建筑设计上,追求某一项功能的充分体现,比较片面化的体现一个功能,致使后期学校在改扩建上,各建筑工程无法实现有机统一和交响呼应,致使学校原有的建筑风格被彻底打乱。所以,学生也就无法从学校浇筑上感受到亲近感和人文情怀。特别是一些小学建筑设计中,土地资源和资金有限,致使很多小学存在有楼无院的局部。从本质上来看,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文的融合,并不要求学校具体发展到哪种规模和程度,在建筑设计中融合建筑美学与人文也不会受到学校规模和环境的影响,但在具体设计中,必须开展综合考虑,在有限的场地、资金上,将建筑、美学、人文、情怀等全部渗透其中,才能提升学校建筑设计品质。

4  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文的融合策略

4.1  明确设计目标

在学校建筑设计中,为实现建筑美学与人文的充分融合,设计人员需要结合二者特性和学校建筑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目标。设计目标时要综合考虑学校建筑设计后,能否实现各方面的协调统一和相互融合,避免突兀。确保在设计时不会发生时间、空间及人员行为上的相互干扰。此外,在具体设计中,还要注重各项资源的综合利用,最大限度上发挥资源的价值。如果条件允许,还要将“家”的理念融合到设计目标中,促使学校建筑设计始终围绕着学生,将学校看做学生的第二个家。

4.2  充分体现学校建筑功能布局的和谐美

虽然学校建筑的面积有限,但各项功能一个都不能少,传统“公式化”的设计学校建筑设计方式,虽然也具有一定的功能,但缺乏美感和人情。由于学校场地范围有限,需要设计人员具有足够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以便在有限的空间中,塑造出集建筑美学、人文等为一体的空间学校建筑。要兼顾学校建筑空间的和谐美,科学合理的划分教学、运动、景观等功能分区,提升学校建筑空间的方向感和序列感。同时也要兼顾外部空间的和谐美,促使学校建筑和学校环境、地形、道路等融合。

4.3  外观造型的人文美

学校建筑的外部造型,是学校建筑风格的客观反映。因此,在具体设计中,必须综合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注重學校教学形式的多样性。为充分体现建筑美学与人文的相互融合,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必须展现建筑的意志性,做到方圆结合,错落有致。单一的建筑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也可以充分展现整体美,是学校建筑设计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内容

第二,要兼顾传统和现代,学校的定位的教育育人,需要具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因此,在学校建筑设计中,需要体现出兼收并蓄的厚重感,既能展现历史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也要顺应时代发展,面向未来。

第三,要实现艺术和人文的有机结合。学校浇筑也是学校文化的一部分,书香气充足,典雅的校园环境,可实现人文思想和情怀的培养。

4.4  设计中要以人的感受为主

学校建筑的价值主要是通过内部活动的人来体现的,因此,在具体设计中,必须注重教师、学生自身的感受。在学校建筑设计人情化的基础上,寻求学校建筑的美感和艺术性。当设计人员完成设计方案之后,为进一步体现学校建筑设计的人情化思想,需要结合按照设计方案的内容,在学校内部开展问卷调查,保证学校的老师、学生都都能参与到调查问卷中。设计人员通过分析问卷调查的结果,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保证设计出来学校建筑能够充分体现建筑美学与人文的相互融合,满足老师、学生对建筑自身感受的要求。除此之外,当学校建筑投入使用之后,学校要通过一些反馈渠道,来获知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建筑的情感体验,要求设计人员能够按照这些反馈意见进行微调处理,促使学校建筑在设计中能够充分体现人的亲身感受。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结合理论实践,探讨了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文的融合,探讨结果表明,学校建筑具有很强的独特性,设计难度较大,既要满足使用功能的需求,也要充分融合建筑美学和人文。针对目前我国学校建筑发展现状,建筑美学和人文融合,可从明确设计目标、充分体现学校建筑功能布局的和谐美、外观造型的人文美、设计中要以人的感受为主等方面同时入手,以提升我国学校建筑的整体设计能力,让校园环境变得更加具有教育性、审美性。通过加强学校建筑的人文情感,能够加强学生对于学校的归属感与认同感。

参考文献:

[1] 李青.学校建筑设计中建筑美学与人情化的融合探讨[J].中华建设,2018(6):93~94.

[2] 李肇瑜.艺术美与自然美的和谐融合——论闽中土堡建筑艺术中的人文与生态美学观[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00~103.

[3] 欧阳风雷.如何实现大学校园建筑环境文化的德育功能[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5):57~60.

[4] 陈凡鲁,施红.风格的桎梏——地域主义建筑创作在中国的探索[J].建筑与环境,2018(1):5~8.

[5] 王东.西部高校建筑美学课程建设路径探索[J].安徽建筑,2018(5):280~282.

猜你喜欢

设计要点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红衣少女》中的人文关怀
以品牌文化促进执法 用人文执法服务大众
配变台架标准设计研究
浅谈船舶热井的设计要点
分析建筑钢结构涂料防腐设计要点
探究小学数学练习题的设计要点
环卫型推土机的设计与相关研究
浅析多层住宅的设计要点及其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