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桂林伏龙洲生态湿地景区项目探究

2020-07-28汤建伟

装饰装修天地 2020年14期
关键词:桂林建设

汤建伟

摘    要: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要求休闲地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在湿地景区建设中,注重环境卫生系统、治污工程、植被恢复、绿化、安全防护方面的建设,以保证项目的生态效益、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良性、高效循环。本文将会以桂林伏龙洲为例来对生态湿地景区项目建设进行介绍。

关键词:桂林;伏龙洲;生态湿地景区项目;建设

1    引言

近些年来,生态湿地建设成为城市化建设中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不仅可以填补城市水生系统的空白,确保城市生态安全,而且还可以保护人类和谐的生存空间。桂林伏龙洲生态湿地景区项目贯彻桂林市委实施漓江城市段保护发展规划的指示精神,科学保护生态环境,优化设置水上游览路线,加强包括码头、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合理开发旅游业态、大力整治两岸环境和旅游秩序,培育打造漓江旅游新品牌,兼顾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促进漓江风景名胜区和桂林可持续发展。

2  项目概况

项目拟建设地点伏龙洲是桂林漓江城市段河道中的一个小岛,处于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最核心景区叠彩山与伏波山之间,伏龙洲西面隔漓江分汊河道与龙珠路相望,东面隔漓江主河道与临江路相望。项目总用地面积134226m2(约200亩),其中陆地面积83950.00m2(包含伏龙洲67450m2,伏龙洲东面长岛16000m2,龙珠路景区入口处约500m2),新建地埋式污水处理设施一套,绿地生态修复面积13185平方米,湿地修复面积19777.65m2,拆除伏龙洲原有建筑5750m2,改建新建生态管理及公用服务(包括生态修复成果及技术展示)建筑5048.73m2,生态园路及生态停车场12517.50m2,景观吊桥一座,新建亲水戏水台2个(含小型游船停靠点),生态停车场一处。

2.1  场址选择

伏龙洲是桂林市漓江城市段河道中的一个洲岛,处于桂林市漓江风景名胜区最核心景区叠彩山与伏波山之间,伏龙洲西面隔漓江分汊河道与龙珠路相望,东面隔漓江主河道与临江路相望。《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将伏龙洲列为漓江沿岸141处风景名胜区风景单元之一。

2.2  场址建设条件

2.2.1  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条件:漓江两岸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地貌,喀斯特(KARST)即岩溶,是水可溶性岩石(碳酸盐岩)进行以化学溶蚀作用为主,流水的冲蚀、潜蚀和崩塌等机械作用为辅的地质作用,以及由这些作用所产生的现象的总称。喀斯特即岩溶地貌,是发育在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上的地貌。

(2)水文地质条件:漓江上游的华江、川江、砚田、上洞、高寨一带是我国高值暴雨区之一,中心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达2600mm, 3小时最大降水量达271.9mm, 24小时最大降水量可达425mm, 是漓江洪水的主要发源地。灵川三街、桂林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900mm,流域降水量呈自西北向东南递减的趋势。

伏龙洲地势低平,伏龙洲主岛最高海拔145.2m,平均海拔在144.6m左右,在丰水期也基本不受影响,但超过警戒水位146.0m,整个岛州就会被淹。伏龙洲南部小岛平均海拔在143.5m左右,每年洪水季节都会被淹没几次。伏龙洲对面长岛沙洲平均海拔在143.2左右,漓江水位稍高就会被淹。

(3)气候:桂林漓江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流域雨季出现较早,一般始于 3 月中旬,结束于 8 月下旬,古人曾用“三冬少雪”、“四季常花”的诗名来赞美桂林的宜人气候。

2.2.2  基础设施条件

本项目地处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区,必须精心安排,合理组织施工,把对周围环境影响降低,加快生态修复速度,尽量减少对漓江周边景区游客及附近居民的干扰。

项目所需一般树木、花卉等生态修复材料,桂林市场上供应充足,特殊的材料可以通过其它途径买到。桂林市的技术力量能够满足本项目的各项生态修复技术要求。

(1)供电、电源情况:由南方电网调度供电,漓江两岸专设景观电网可以满足生态修复需要。

(2)供水、水源情况: 桂林地上、地下水资源丰富,且水质优良符合GB5794-85《生活饮用水标准》,该项目可以通过审批后直接从漓江取水,也可以通过敷设过江自来水管道供水。

(3)排水: 生态景区排水均采用雨、污水分流制。雨水经暗管收集后直接排放入江,生活污水,由暗管收集,经处理符合要求后排入河道。

(4)交通:该项目处于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景区,交通方便。

3  生态湿地景区建设方案

3.1  生态景观规划方案

3.1.1  生态景观分区

(1)入口景观区:规划在龙珠路新建一座景观吊桥与洲岛连接,桥梁禁止机动车辆通行,只能通行非动力车辆及行人;完善伏龙洲的对外交通联系,龙珠路景区入口处设生态停车场。入口景观区位于伏龙洲中部,起分流、引导游人的作用。以“爱鸟、护鸟”为主题,以候鸟作为生态文明的象征,凸显景区主题。

(2)湿地候鸟观赏区: 湿地候鸟观赏区由伏龙洲南部小岛和伏龙洲漓江主河道对面沙洲两部分组成。伏龙洲南部小岛生长着自然植被,有小部分湿地植物。設计将这一区域划为洲岛湿地生态修复、保护区,在现有植被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水生、湿地植物,修复湿地功能,使这一区域的景观更为丰富多彩,建成桂林市的候鸟天堂,吸引鸟类休憩觅食,成为桂林鸟类知识科普点,市民及游客赏鸟胜地。伏龙洲漓江主河道对面沙洲考虑种植芦苇、菖蒲等水生植物,再现“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丽自然景观,吸引鱼类繁衍生息,鸟类到来休憩觅食。

(3)生态休闲区:生态休闲区位于伏龙洲主岛四周,突出漓江竹文化,多栽植固土效果显著的竹类,展示漓江与竹子之间密不可分的联系,由亲子竹林与竹林奇境两部分组成。亲子竹林可供家长与孩子游戏互动,也可让孩子认养林中竹子,从小培养他们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竹林奇境以竹为主景,在现有竹林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竹类品种,设置林间小道,供人们漫步竹林幽径,感受风过竹响叶舞的优美意境。

3.1.2  景观要素方案

(1)生态园路:生态园路是项目空间组成的骨架,它有组织交通、引导游览、划分景区的功能。景区生态园路分三个等级,景区生态园路主干道3.5m,设置1.5m的游步道,部分林下路采用0.8m宽的生态卵石步行道,它们连通且划分了各个景观区。主干连接各个景点,游步道、卵石步行道则可供人们在各景点中细致地游赏品位,观赏漓江美景。园路的铺装以桂林本地石材、河卵石为主,尽量弱化铺装的人工痕迹,使其与自然景观更好的融为一体。

(2)地形: 基本保持洲岛现有的地形地貌,不做大的改动,根据景观需要适当调整局部地形,尽量减少土方工程量。

(3)生态景观管理、服务建筑:按生态文明展示科普的需求建设展示馆和观鸟亭,以融入生态文明符号、元素及图案的生态建筑为主,特色观鸟亭(台)则以竹、木等天然材料建造。

(4)桥梁:在景区入口建一座景观吊桥,长30米,宽度5米,禁止机动车辆进入,仅满足行人及非动力车辆通行的要求。桥梁的外观设计上将生态文明元素及符号融入其中进行装饰、点缀。

(5)植物:景区植物以丰富竹类品种和洲岛湿地植物品种为主,再加上少量体现季相变化的乔木品种,让各种竹类在不经意间透露出些许文雅的气息,供人们细细品味欣赏。

3.2  绿化规划

(1)伏龙洲现有部分植被长势一般,洲岛生态修复过程中要对这些植物资源加以培育、保护,合理利用。(2)适地适树,植物景观的营造要以适宜在桂林生长,能够适应漓江水位变化的本地乡土树种为主。多栽植固土效果显著的竹类,合理使用、搭配各类植物,保持自然群落的稳定性和多样性,强调植物景观的自然性、乡土性和原生性,注意景观层次感、视线的通透及四季变化性。(3)以竹类及观叶乔木为骨架,小环境中适当增加开花、芳香植物营造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更新现有老化植被,丰富林缘线、天际线的变化,注重植物景观的空间围合感。

3.3  生态游览规划

3.3.1  生态容量规划

(1)测算原则:以生态修复、保护为前提,景区项目参照公园设计规范,确定项目的生态容量,作为计算各种设施的容量、个数、用地面积以及进行项目管理的依据。

(2)测算方法与结果,生态容量计算公式如下:

C=A/Am

式中:

C——公园游人容量(人)

A——公园总面积(m2)

Am——公园游人人均占有面积(m2/人)按照规范市、区级公园游人人均占有公园面积以60m2,本项目是生态修复项目,为保护生态环境,严格控制游人数量,按人均占有景区面积120m2计算。

经过测算,生态景区日环境容量为580人/日,全年可游览天数为365天,则年环境容量为211700人。

3.3.2  游览方式规划

结合生态景区的游览分区及实际状况,生态景区规划有骑行、步行、小型绿色游船三种游览方式。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生态湿地景区项目不仅可以使生态自然资源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和保护,而且还可以促进当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这些对项目区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桂林市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同时,生态旅游提升可持续发展观,能够促进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毛碧琦,敖长林,宁家靖.基于潜在分类模型的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公众生态偏好异质性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8(5):56~57.

[2] 潘麗丽,蒋祝雅.基于景区情境的西溪湿地游客环境破坏行为分析与治理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 2020(1):134~135.

[3]  罗彤.基于生态旅游发展湿地旅游景区管理体系构建思路[J].管理观察, 2019(18):98~99.

猜你喜欢

桂林建设
桂林理工大学教师作品
桂林行
寒露
质量建设永远在路上
乐!乘动车,看桂林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关于在全国城市建设中实行《公共艺术百分比建设》方案的提议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