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拍极简史

2020-07-28豆梦之

视野 2020年14期
关键词:金农沈周米芾

豆梦之

21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一定是自拍美颜APP。打开自拍软件,在手机的前置摄像头里,我们常常会对自己的容貌產生幻觉,然后沉迷。

在没有智能手机和美颜软件的古代,少男少女们岂不是要失去自拍这一大人生乐事?

不必担心!没有手机有画笔。自画像,就是古人们的自拍游戏了。

01

关于自画像的历史,可追溯至汉朝。根据《后汉书》的记载,汉献帝时做过常卿的赵岐,通经学,多才艺,是画“自写真”可考的第一人。

据《历代名画记》记载,东晋大书法家、画家王羲之也是自拍达人,他曾经画过一幅《临镜自写真图》。米芾在《书史》里也提到了这张对镜自拍图,并表示王大书法家用的纸很讲究,薄如金叶,索索有声。

清朝《玉台画史》记录了古代女子薛媛写真寄夫一事,讲的是梁人南楚材的妻子薛媛得知丈夫变心后,对着镜子画了一张自画像,并在自画像上写了几行哀怨的诗寄给丈夫。

欲下丹青笔,先拈宝镜端。

已惊颜索寞,渐觉鬓凋残。

泪眼描将易,愁肠写出难。

恐君浑忘却,时展画图看。

就类似于女生得知男朋友变心后,微信发了一张自拍过去,附上一段文字:怕你忘了我长啥样,记得经常打开看看。这顿操作要搁在现代,绝对可以入选迷惑行为大赏。

遗憾的是,上面提到的几张自画像实物都已亡佚,只留下零星几点文字记载。

02

宋元时期,有了传世作品。

在宋朝,士大夫间兴起了一股自画像浪潮。他们会请画师给自己画肖像,擅长绘画的士人也会画自画像。宋朝知识分子热衷于把自己的写真挂在家中,并且题写几句画像赞。

画像赞,就是画像上的题词,在汉朝就已广泛运用,是宋朝文人圈很流行的文体。

黄庭坚曾一口气写了五首《写真自赞》,毫无疑问,黄先生是个自拍狂魔,还是个自拍文案高手。

宋代能“自写真”的画家不少。北宋僧人画家元霭,就以擅长自写真闻名。有一次,太宗问他:“兄弟,能画你自己吗?”元霭拍拍胸脯,说“当然”,然后立马就画了一张自己的侧影。

诗人柳开见后,称赞这幅侧影非常逼真:“他人写真,能写他人,霭公自写,如他人也。”

而多才多艺的苏东坡,也曾让人在墙壁上描出自己的影子,博得见者一笑,颇有意趣。

画家们还常常把自画像置于群像之中。

传北宋李公麟《西园雅集图》中有其自画像,据目击证人、雅集参加者之一米芾所说,画中的李公麟本人正在展示一幅画陶渊明归去来的画卷。

看看这标准的迷弟行为,像不像非要和爱豆同框的你?

米芾也有一张存世的珍贵美照,桂林伏波山的米芾自画像石刻,是难得存世的宋人自画像。

米芾是北宋的著名画家、书法家。相传“米芾自写真世有数本”,流传于外。其中米家藏有一幅米芾的“自作小像”。南宋嘉定八年,广西转运判官将这幅“自作小像”借来,刻像于石,以纪念这位大艺术家。

03

通过前文,想必大家已经感受到了古人自拍爱加“滤镜”,写神大于写实。

确实,古代肖像画的创作特别注重神韵,甚至有“遗貌取神”的说法。一般来说,文人画家的自画像喜欢借助环境烘托人物。

由于着力渲染环境,人物画像虽为主题,但形体较小,面貌特征不十分突出,若无题识说“这是我的自画像吼”,常常就会被后人误认为是点景人物山水画。

比较值得一提的,还有与唐寅合称“明四家”的沈周的画像。

沈周的画像,是沈周80岁时请苏州当地的职业画家所绘。风格非常突出,也与通常的文人自画像很不一样,是一种肖像式的画像。特点是力求真实,细腻地用咖啡色的赭石点出了老人斑与皱纹。磨皮滤镜,统统关掉!

清朝的“扬州八怪”之一华喦,在46岁时作了一幅《自画像图》,并自为长题,这就是很典型的文人自画像了。在画面中,画家本人的外貌特征并不突出,但能看出正穿着白衣,随意地靠在石头上,右手扶着石头,左手捋着胡须,十分悠闲自在。

“扬州八怪”中,最爱自画像的,当数金农,他的现传世自画像作品就有九幅。金农不仅爱自拍,还喜欢把自己的自拍照送给亲友。67岁时,他将自画像赠予了老友郑板桥;72岁时,画了一幅给项均;73岁时,又送给弟子罗聘。送给弟子罗聘的《金农自画像轴》,金农采用了传统画法中的减笔描的画法。浓密的长髯,矍铄的双目,真实传神地描绘出金农独特的奇倔个性。这种将特征夸张强化的画法,也使得画面显得诙谐幽默。如果你认为把自己的自拍照送给别人是迷惑行为,不如来看看更羞耻的“求赞”行为。

为别人的自画像题赞,通常情况下是应邀而作。用题赞的方式,可以表达对像主绘画才能、人品的肯定。而清朝有一位叫禹之鼎的,居然邀请了110人,让他们为自己的美照《禹鸿胪卜居图册》题赞。

看完自汉至清的自拍极简史,是不是也很好奇,如果自画像中的人穿越到现在,会创造出怎样的自拍照呢?

猜你喜欢

金农沈周米芾
明 沈周 仿子久富春山居图卷
明 沈周 京江送别图卷
对牛弹琴
北宋·米芾《白帖》
沈周油画作品
「印象派画家」金农
米芾学“字”的故事
石圣米芾的三个纪念地(上)
软、硬笔临写宋米芾《方圆庵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