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2020-07-28张秋萍
张秋萍
【内容摘要】在中学生的教育上,教师和家长更加关注的是学生的应试能力,试题有统一的答案,但是学生的人生没有相同的。学生只有在体育课上才可以放下文化学习的担子,真正的教育应当追求共性和个性的统一。中学生应当具备一名学生的品质,同时也需要具备独一无二的性格特征。本文重点阐述在体育课堂上让学生放飞自我、寻找自我,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法。
【关键词】初中 体育教学 学生 个性发展 促进
引言
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文化课学习压力不断增大,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学生能够自主安排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在兴趣的培养上还存在缺陷。中学生贪玩、好奇的天性被遏制,学生的个性也在紧张的学习中消耗殆尽。体育教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教会学生锻炼身体,也在于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释放属于这个年龄特有的活力与朝气。
一、初中体育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影响
1.释放压力、找回自我
通过体育运动,哪怕仅仅是最简单的跑步,学生能够在挥洒汗水中,释放文化课学习中的种种压力。运动是缓解身心压力最好的方式。应试教育让初中生失去了个性。高强度的学习让学生形成了统一的思维模式,条件反射式的答题技巧。这些,在体育课上都用不上。唯一能够在体育课上发扬的就是一往无前的体育精神。让学生在自由奔跑中释放内心的痛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面对的学习压力更大,早期让学生学习科学的排列压力的方式。从心灵上减负。
2.在运动中找到自己的特长
中学生失去的个性的具体表现是学生没有自己的特长,走出校园只会答题,生活能力低下。运动既可以是一种锻炼身体的方式,也可以是一种职业。通向成功的路有很多种,在运动场上也能够收获成功。在体育课上,根据学生的运动特点,选择适合该生的运动方式。许多学生反应,自己没有特长。体育教师要让这一部分学生发现并发扬自己的特长,成为一个有特点的人,这就是个性所在。
3.提高耐受能力
一次一次的体会过运动后的疲劳后,学生的耐受能力也会得到明显的提升。在课业负担下,学生的承受能力也会变得更强。在强壮身体的同时,学生的心理也会得到强化。在运动中学会坚强和坚持。中学的学习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具备健康的身体和坚强的心灵才能笑到最后。据调查显示,越是乐观的人,个性越强。
二、当前出现体育教学的不足
1.缺乏对个体的关注
初中体育教师普遍是一名教师负责多个班级的体育课程。教师对学生的基本情况缺乏了解。体育教师的存在感不高。在体育课上,教师更多的关注的是团体的运动状况。对个体学生的特长缺乏关注。在学生特长的挖掘上明显不够。换言之,教师缺乏关注学生个性的意识。
2.过多的强调团队精神
教师没有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团队精神并非是千篇一律而是求同存异。体育教师为了教学的方便,过多的追求教学的统一性,使用统一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案。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案。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团队精神不应该现在追求个性的对立面。
3.内容空虚
初中体育课程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内容。体育课变成了自由活动课。教师对学生属于管理。在体育课上,学生沒有真正学习到调整情绪的方法和正确的运动方式。初中体育课程的积极作用微乎其微。
三、初中体育教学中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法
1.丰富课堂内容
体育教师应当一改往日懒散的课堂风气。在课堂内容上进行调整,注重对学生体能的锻炼。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的习惯是基础。让学生在体能训练中释放压力。同时在有氧跑步一段时间后,让学生加速跑,让学生在快速奔跑中快速的疲劳,从而达到释放压力的目的。
2.注重学生特长
在上课过程中,应当关注差异,观察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男女分布以及学生的形体。从科学的角度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特长。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通过大范围的筛选,对学生的特长进行分类,将具有某一项特长或对某项运动感兴趣的学生放在一个组,通过分组教学,培养学生的特长。拒绝统一的教学模式。例如将学生分为篮球组、乒乓球组等,通过分组合作让学生完成自己的兴趣爱好。
3.鼓励式教学
在教学评价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让学生重新燃起对体育的兴趣。在考核方式上,应当重新定义考核的指标,体育教学并非是给学生施加考试的压力,而是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追求自我,因此,基于这样的目标,体育的评分标准也应当更加宽松。
结束语
不论是文化教育还是体育教学都应当注重学生共性与个性的统一。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不去过分压抑学生的天性,给学生时间,让其自己成长,适当减轻学生的压力,让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成为一个有个性的人。
【参考文献】
[1] 李得瑞. 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 学周刊,2019(21):145.
[2] 吕喜春. 谈初中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 学周刊,2019(17):140.
[3] 屈灵燕. 刍议初中体育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J]. 当代体育科技,2019(09):148+150.
(作者单位:山东省邹平市台子镇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