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掘农村小学优势,巧妙融合传统文化元素
2020-07-28王立洲
王立洲
【摘要】语文课堂是弘扬和传承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农村小学虽然在资源、地理等方面具有一定劣势,但同样也有着独特的优势。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地探索和发掘这些特色优势,让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感悟中华文化独有的美。
【关键词】农村小学 传统文化 识字教学 文本阅读 习作学习
现如今,国际交往越发密切,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受到世界各国多元文化的冲击,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个阶段正是他们形成世界观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文化素养培养,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校地处农村,雖较城市小学而言具有一定劣势,但也同样有着不少城市小学所不具备的优势,需要我们用心去发掘这些资源,并巧妙地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教学。
一、识字教学,感受传统文化之美
汉语的基础组成单位——汉字,就是一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汉字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一种文字,如今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精妙。而小学阶段是接触和学习语文的初期,识字教学正是其中的重点。因此,我们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应该把教学目标放长远,不仅要简单带领学生认识、记忆汉字,还应该着眼于引导学生将汉字的精妙与生活中的事物关联起来,让学生们在农村生活环境中,切身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美。
具体来说,在开展识字教学时,可以从字的结构和组成着手,还可以为学生适当补充汉字背后的故事,利用传统文化载体,例如农村传统建筑、传统生活习性等,帮助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汉字的形成、演变以及含义。例如,在汉字演变的教学中,农村小学具有不小的优势。农村一定程度上还保留着更多贴近中国旧时风貌的事物。像汉字“禾”在演变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与现实中禾苗相似的形态,对于农村小学的学生来说,一见到“禾”字就很容易记住、掌握,也能更真切地感受到汉字构成的精妙之美。
二、文本阅读,体会传统文化内涵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内容。学生在对文本进行阅读时,如果仅停留于浅显的表面文字,就很难真正领悟到文章的内涵,感受其中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因此,在引导学生阅读文本时,不能局限于文章表层含义的理解教学和浅层的修辞写作手法的教学,还应该进行文化层面的适当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们感受到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浓厚传统文化内涵。
在文本阅读方面,农村小学同样具有一定的优势。一是农村的学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比城市的学生多得多。比如,在教学课文《牛与鹅》的过程中,有些农村的学生可能自身就有与动物零距离互动的体验,而大多数城市的学生很少有机会见到这两种动物在大自然中的状态;二是农村还保留着一些传统事物,比如老式砖瓦房、旧农具等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增加对文本阅读及其背后传统文化的感悟。
三、习作学习,强化传统文化运用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承者,而文化的最终价值就是使用,使用也是文化传承的最佳方式。在语文学习中,作文则是最主要的创造和使用形式,学生们通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再结合自身对某一事物的理解和感悟,最终输出成文。因此,习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但传统的写作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也非常有限。对此,教师也应该创新写作教学的模式,并在其中巧妙地引入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对习作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更全方位地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美,并主动运用、传承传统文化。
同样,在习作教学中强化传统文化运用,农村小学的优势也很明显。人是文化的传承者,我国很多优秀的民间文学正是依靠人口口相传留下来的,很多留守农村的老人都是移动的“故事百宝库”,并且他们都很乐于与后辈分享这些传统故事。所以,在农村小学,教师只需要对学生稍加引导,便可促进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去了解和感悟传统文化。此外,家庭成员之间或者家庭与家庭之间民间故事的交流,还可以增加学生的家庭和睦氛围,促进邻里和谐,而这同样也是中华传统孝文化的重要体现和实践。
总而言之,语文课堂一直以来就是文化弘扬和传承的主阵地。作为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我们应当积极地探索和发掘这些特色优势,让中华传统文化元素与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融合,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感悟中华文化独有的美。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南洋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