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学术诚信培养的长效机制研究

2020-07-28罗海元赵晋贾敏敏

北京教育·高教版 2020年7期
关键词:演化博弈研究生教育

罗海元 赵晋 贾敏敏

摘 要:近年来,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频发,加强研究生学术诚信培养刻不容缓。从演化博弈的视角出发,构建了高校与研究生之间的博弈支付矩阵,通过计算复制动态方程,求解稳定均衡点,从而对双方演化稳定策略进行探索,并经实证分析对模型进行验证。在深入分析影响主体行为的关键要素的基础上,从外部主體、高校和研究生三个层面提出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培养长效机制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学术诚信;演化博弈;复制动态方程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进展

近些年,在科研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成果渐趋丰硕的同时,抄袭、剽窃、学术造假等学术不端问题也逐渐显现。学界对研究生学术诚信培养问题的相关研究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失信行为的表现;二是导致失信行为的原因;三是保障学术诚信的对策。2016年6月,教育部对“学术不端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将其定义为一种在学术研究活动中发生的违反学术规定和准则、违背学术诚信规范的一种行为,并采用列举式定义对学术不端行为进行表述。①研究表明:学术失信包括很多方面,李建国等(2014年)将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总结为研究成果存在剽窃、引用他人学术成果不注明出处、伪造数据和一稿多投四种具体表现,其中一稿多投现象在研究生群体中表现最为普遍。[1]造成研究生学术失信的原因有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外部因素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学术评价制度和导师;内部因素则与研究生自身的素质和价值观念有关。[2]还有一些学者运用定量方法分析这些影响因素的强弱程度。[3]学者们主要从三个层面探讨如何保障研究生学术诚信:一是宏观上要推进社会诚信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和学术风气;二是中观上要加强并完善制度建设,包括学术评价制度、监督制度、问责制度等;三是微观上要通过榜样示范、思想教育等方式提高研究生的自我修养。整体来看,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对研究生个体关注较少。作为学术失信行为的主体,个人对失信行为的认知、态度和行为直接影响最终的结果。因此,有必要对研究生个体进行深入分析,挖掘失信行为的内在心理动机,探寻失信问题产生的根源。

行为主体的行为之间普遍存在相互作用和彼此依赖,博弈论分析方法在研究主体行为选择问题上具有适用性和优越性。一些学者就此进行了有益探索,如周洁等(2016年)聚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问题建立了研究生与高校的混合策略博弈模型。[4]但传统的博弈论分析中严格的理性人假设和完全信息假设在现实世界中很难实现,相比而言,演化博弈论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假设更具实际意义。[5]因此,我们尝试以演化博弈论为视角,构建高校与研究生之间的演化博弈模型,在分析影响主体行为的关键要素基础上探讨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培养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议。

研究生学术诚信演化博弈模型的建立

1.问题描述与基本假设

演化博弈理论是一种结合了博弈理论分析和动态演化分析的理论,其核心概念是演化稳定策略(ESS)和复制动态方程,ESS下的群体能够获得最佳收益并消除任何突变小群体的扰动,与之密切相关的复制动态方程是演化博弈理论中运用最为广泛的选择机制动态方程,通过复制动态方程的演算即可得到博弈双方群体的ESS。[6]

研究生受高校直接监督管理,研究生学术诚信与否在很大程度上与高校的监管力度有关。监管力度越大,意味着学术失信越容易被发现,即学术失信的成本越高,此时学生须衡量失信带来的收益和付出的成本之间的差额。当然,也可能出现学生虽然学术造假却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但无论被发现与否,学生必然会承受一定的心理压力,也可以看作是成本的一部分。对于高校来说,理论上应该落实好监管责任,杜绝一切失信行为的发生。然而,监管需要付出成本,监管力度越大,付出的成本越高;且对学术失信的后续处理和问责也需要相应投入,因此高校也会衡量严格监管与容忍学生两种情况下分别付出的成本与获得的收益。

为建立博弈模型,做出以下假设:一是行为主体有限理性,即行为人不需要掌握完美的最优化决策规则而只需要依据简单的数学计算和统计模型形成有利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验法则,[7]整个系统达到均衡是一个渐进的动态调整的过程;二是信息不完全,即参与博弈的行为主体并不具备有关的经济基本面的所有信息,也不清楚市场均衡方程的具体内容;三是博弈双方具有异质性,即行为主体在认知程度或群体感知度等方面存在差异;四是即使高校严格监督,学术造假学生也有一定的可能未被发现,假设学生学术造假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为p,则未被发现的概率为1-p。

模型中的博弈双方为研究生和高校。研究生群体的策略集合为{诚信学术,学术造假};高校的策略集合为{严格监督,容忍学生}。学术造假分被发现和未被发现两种情况,博弈模型在理论上有六种可能的结果。其中,“高校容忍学生,研究生学术造假且被发现”这一情形不合逻辑,实际上只有五种可能结果。

2.建立博弈支付矩阵

为方便问题探讨,设定以下参数:Cs:研究生学术造假行为付出的成本,包含学生选择学术造假行为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劳动成本、时间成本等;Rs:研究生学术造假行为未被发现时得到的收益;Is:研究生学术造假行为被发现后受到的学校处分以及个人信用损失等负面影响;Ru:高校选择严格监督所带来的荣誉或口碑收益;Cu:高校选择严格监督投入的时间和劳动成本,大小等于高校容忍学生时的收益;Iu:高校选择容忍学生学术造假行为时,其所带来的对学校学风和口碑的负面影响。由此构造博弈双方的支付矩阵(见表1)。

表1 学术诚信博弈支付矩阵

研究生

高校 诚信学术 学术造假

被发现 未被发现

严格监督 (Ru-Cu,0) (Ru-Cu,-Cs-Is) (Ru-Cu,Rs-Cs)

容忍学生 (Cu,0) — (Cu-Iu,Rs-Cs)

研究生与高校的演化博弈分析

1.复制动态方程

假设在t时刻高校群体中选择严格监督策略的比例为x(t)(0

记u1与u2分别表示t时刻高校在采用严格监督策略与容忍学生策略时的期望收益,则整个高校群体的平均期望收益为u=xu1+(1-x)u2;记w1和w2分别表示t时刻研究生在选择诚信学术与学术造假时的期望收益,整个大学生群体的平均期望收益为w=yw1+(1-y)w2。根据表1的支付矩阵,高校与研究生的复制动态方程如下所示:

2.演化稳定策略(ESS)分析

复制系统(3)中有五个平衡点,分别为P1(0,0)、P2(0,1)、P3(1,0)、P4(1,1)、P5(x*,y*),其中

求偏导得复制系统(3)的雅可比矩阵为:

根据弗里德曼提出的稳定均衡点判别方法,对于一个由微分方程系统描述的群体动态,只有当雅可比矩阵H的行列式为正数,且其迹为负数时,才能达到局部平衡点的稳定性,即当|H|>0,tr(H)<0时,此平衡点是演化稳定策略(ESS)。对于P5(x*,y*),此时|H|<0,tr(H)=0,因此P5(x*,y*)是复制系统(3)的鞍点。

3.博弈模型实证检验

通过分层抽样对X大学研究生实施问卷调查:一是人口统计学变量;二是学术失信基本情况调查,包括是否存在学术失信情况,对学术失信的态度,学术失信的主要表现,失信成本与收益(以货币来衡量);三是学术失信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自身原因,导师对学术失信的态度和学校政策等。问卷共发放90份,回收有效问卷76份,问卷有效率为84.4%。结果显示:97.37%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术诚信是进行学术研究的一项基本行为规范,必须严格遵守。然而,研究生学术失信问题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剽窃、抄袭他人研究成果;引文不当,杜撰参考文献两个方面。在被问及何种情况最易导致学术失信时,毕业压力这一因素占比最高。

通过问卷调查最终求得:Cs=1475元②,Rs=1961元,Is=1173元③。目前,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对学术造假行为的惩罚力度,但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或是公开排名等方式以推动高校不断加强对学术造假行为监督力度,因此Ru接近于0。Cu是高校選择严格监督投入的时间和劳动成本,大小等于高校容忍学生时的收益,鉴于时间成本与劳动成本不可量化,将其转化为学校全面普及论文查重系统的单位价格(元/人/次),通过查找相关材料④可得Cu=325元。鉴于目前我国各高校的实际情况,通过对近几年学术造假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8],可以看出研究生因学术造假而引发广泛关注的实例相对较少,在高校紧急公关、妥善处理的前提下,对学校口碑的影响几乎可以不计,因此令Iu=ε(ε为趋近于0的一个正数)。假设学术造假行为被发现的概率为p,则未被发现的概率为1-p。依据教育部提出的研究生学术论文的合格标准,论文查重率在15%以内即为合格,则说明在严格监督的条件下,研究生学术造假而未被发现的概率1-p≤15%,即p≥85%,本文中p取85%。将以上数值代入P1(0,0)、P2(0,1)、P3(1,0)、P4(1,1)、P5(x*,y*)可得ADF检验结果:P1稳定,P2不稳定,P3不稳定,P4稳定,P5鞍点。

4.基于博弈模型的主体行为演化分析

参数Ru+Iu-2Cu表示高校采用严格监管策略相比于容忍学生时的额外效益,只有当Ru+Iu-2Cu<0时,高校管理者才有动机去容忍学生。调查结果显示:参数Ru+Iu-2Cu<0,说明高校采用严格监管策略的收益小于容忍学生时的额外效益,高校存在容忍学生学术造假的动机。Rs-Cs表示大学生学术造假且未被发现时的总效益,调查发现Rs-Cs>0,说明学生有学术造假的动机。假如高校恰好在这一时间段严格监督的比例低于0.1824,则[Rs-Cs-(Is+RS)px]>0,即学生采用学术造假策略时的期望收益为正,学生会采取学术造假策略。

相应地,由上述学生选择学术造假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可知:若x=x*,则G(x,y)始终为0,即在y水平上所有的点均为稳定点;若x≠x*,则y1=0和y2=1是两个稳定状态,其中y1=0是ESS。同理,由上述高校选择严格监管策略比例的复制动态方程可知:若y=y*,则F(x,y)始终为0,即在x水平上所有的点均为稳定点;若y≠y*,则x1=0和x2=1是两个稳定状态,其中x1=0是ESS。根据上述反应的复制动态和稳定性,不难发现此博弈的演化稳定策略只有x1=0和y1=0这一点。这意味着在没有制度约束的情况下经过长期习得和调整的策略结果是:学生选择学术造假,而高校选择容忍这一行为,这对高校乃至整个教育体系来说,无疑是最坏的结果。因此,需要相应的制度设计来使得学生学术造假的期望收益不断减少到零乃至负数,以避免这一糟糕处境。

研究生学术诚信培养的长效机制探索

1.外部层面

若使系统演化至理想的稳定均衡策略(严格监督—诚信学术),即就是增大鞍点P5(x*,y*)趋近于稳定均衡点P4(1,1)的概率,在外部层面上可以通过改变Iu的大小来实现。当高校选择容忍学术行为时,学生学术造假所带来的对学校学风和口碑的负面影响Iu不断增加时,鞍点P5的横坐标值不变,纵坐标值将趋近于1。由此可知,负面影响Iu对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的演化趋势起到影响作用,负面影响Iu的值越大,则越能激励高校通过实行严格监督来保证研究生的学术诚信。这就需要建立起对各高校研究生学术诚信情况的评分评级系统,由有关部门或机构定期对各个高校的研究生学术诚信监管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建立配套奖惩制度。可将表现优秀的高校树为典型,经由宣传示范,鞭策高校提升学术诚信监管整体能力。

2.高校层面

对于高校而言,只有采用严格监管策略相比于容忍学生时的额外效益,即Ru+Iu-2Cu>0时,高校管理者才有动机采取严格监管策略。因此,可以从增加Ru和降低Cu两个方面激励高校选择严格监管。由于Ru是高校选择严格监督所带来的荣誉或口碑收益,一方面,Ru可以来自对高校落实好监管责任的奖励;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将这一评价结果纳入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考核之中来增强严格监督行为的收益。Cu是高校选择严格监督投入的时间和劳动成本,要想降低Cu,需要高校通过创新监管制度和优化监管环节等途径实现。同理,先进经验的宣传推广也是降低高校监管成本的一个有效途径。

3.研究生层面

w1和w2分别表示t时刻研究生在选择诚信学术与学术造假时的期望收益,而w1(t)=0,只有当w2(t)不断减少到零乃至负数时,学生才有动机选择学术诚信,此时鞍点P5(x*,y*)的横坐标值将趋近于1,系统收敛于理想的稳定均衡点P4(1,1)的概率变大。显然,Rs、Cs、Is的变化都将改变鞍点的横坐标的位置,且Rs减小、Cs和Is增大时,学生选择学术诚信的动机越强。

4.措施层面

就此可采取的措施有:

第一,建立学术诚信教育体系。具有高学术诚信素养的研究生能够自觉遵守学术准则和规范,自发杜绝学术失信行为的发生,主要是因为研究生个体对学术诚信有了更准确、更深刻的认知,学术失信所造成的认知失调会使他们背负更沉重的心理负担,即失信带来的心理成本Cs会增大。因此,高校应当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将学术诚信教育作为研究生培养的必要内容,贯穿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通过提高研究生的诚信素养来增加学术造假所付出的心理成本。

第二,建立健全學术诚信监管机制。一方面,严格完善的监管机制会对研究生起到警示作用,增加其学术造假的心理成本Cs;另一方面,覆盖事前、事中和事后全过程的监管体制也大大减少了研究生学术失信行为未被发现的可能性。

第三,建立严格的失信惩处机制。高校对于学术造假者应秉持零容忍的态度,学术失信行为一旦发生,一定要给予相应的惩处,并且要对学术造假行为进行通报批评,高校可以依据学术造假行为的严重程度施加不同力度的惩处。当前,针对研究生的相应惩处措施大部分只局限于高校内部,对其未来产生的影响不大,难以起到足够的威慑作用。未来还应建立起研究生学术诚信档案,将学术诚信与个人信用挂钩,增加学术造假对个人信用损失的负面影响,即增加学术造假者的试错成本Is。

第四,建立科学的学术水平考核评价机制。一些研究生之所以选择学术造假,在很大程度上与学术水平的考核评价机制有关,有些高校过分注重量化考核,导致学生盲目地追求科研成果的数量而非质量。一些学生为了获得更高的评价,往往会选择学术造假这一捷径。高校应该建立起更加科学的学术水平考核评价机制,引导研究生潜心于真研究,努力取得具有较高水平的原创性成果。这一机制实际上也减小了研究生学术造假行为未被发现时得到的收益Rs,有助于激励研究生诚信学术。

综上所述,高校仍然是学术造假行为预防与处理的主体,高校的监管机制建立情况直接影响着研究生学术策略的选择;有关部门或机构对高校的监督和奖惩又会影响高校对学术诚信监管机制的实施,如图1所示。因此,建立研究生学术诚信培养的长效机制,首先要强化高校严格监管的动机,通过加强外部监管和奖惩促使高校选择严格监管策略;高校逐步建立健全学术水平考核评价、诚信教育、诚信监管、失信惩处等制度体系;研究生经过权衡得失,将自发作出学术诚信的策略选择。若研究生选择学术诚信策略,则有关部门或机构对高校的评级相应升高,正向激励效应将引导高校不断完善其监管机制,进一步促使研究生坚守学术诚信,从而实现良性互动循环,推动研究生诚信培养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图1 研究生学术诚信培养主体及其作用关系

结语

本文采用演化博弈思想,通过构建高校与研究生之间的支付矩阵,计算复制动态方程,求解稳定均衡点,对双方演化稳定策略进行探索,取得以下结论:一是高校与研究生之间的策略选择受到研究生学术造假成本,学术造假未被发现时的收益,高校对学术造假行为的惩处力度,高校严格监督时的收益、成本以及高校容忍学术造假行为对学校的影响程度这六个主要因素的影响。整个复制动态系统中虽然存在两个稳定的均衡点,但不会固定停留于某一点。二是就高校而言,不断增强严格监督而产生的收益,扩大学校容忍学术造假行为对高校学风和口碑的不利影响,不断降低学校严格监督的成本均可有效促进高校完善研究生学术诚信管理制度,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三是就研究生而言,降低学术造假所带来的收益,增加学术造假的成本,合理降低论文查重率均可有效防止学术造假行为。希望上述结论能够对相关研究有所裨益,并获得更大规模的数据支持。

本文系中央财经大学2018年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理论研究课题成果

注释:

①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Z].2016-06-16.

② 首先将学术造假行为分解为五种表现形式,被调查者选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个,将每种具体行为下的成本加权平均,权数即为处理过的被选择的每种行为的频率.

③ 在调查中,被转化为在已知学术失信行为被发现后会受到学校处分及个人信用损失的前提下(不计其他成本),多大金额能诱使冒险.

④ 资料来源于学校官方网站,该校自2013年起针对研究生启用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

参考文献:

[1]李建国,贾玉,管丽兵.近十年来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研究述评[J].高等理科教育,2014(1):33-38.

[2]魏海斌,牛玉堃,张元园,等.研究生学术诚信现状析因及保障对策研究[J].大学教育,2018(12):188-190.

[3]刘志波,孔垂谦.研究生学术诚信危机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8(2):33-35.

[4]周洁,顾永东.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博弈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6(7):61-63.

[5]谢织予.经济博弈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3-24.

[6]易余胤,刘汉民.经济研究中的演化博弈理论[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5(8):8-13.

[7]卡尔斯·霍姆斯.复杂经济系统中的行为理性与异质性预期[M].忻丹娜,李娜,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9-12.

[8]刘普.我国学术不端问题的现状与治理路径—基于媒体报道的64起学术不端典型案例的分析[J].中国科学基金,2018,32(6):637-644.

(作者单位: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责任编辑:卜 珺]

猜你喜欢

演化博弈研究生教育
农民工转户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电子商务中客户评价策略选择的演化博弈分析
公平关切下处理商与回收商博弈模型研究
地方政府不当干预对产能过剩的影响分析
关于资产证券化中信用评级行为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下企业投机行为的演化博弈分析
研究生教育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MOOC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应用探究
美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
中国高校数字传媒专业研究生教育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