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鼠峡谷古寺幽
2020-07-28乔焕玉
乔焕玉
大佛禅寺
复兴禅院土出遗,创建时年应改移。
贞观敕修虹霁寺,中和天圣不为奇。
大佛重葺容颜变,殿宇石装旧制基。
峡谷深山香火旺,改革成果利民绥。
在雀鼠峡谷中段,汾河、大运一级公路西侧有一小山村名田村,在田村身后西南向有一条很深很深的山沟名大佛沟,整个一条沟同属介休市大佛寺煤业有限公司循环经济生态园区的工业园和煤矿新职工生活区。沟内及两侧山坡全部绿化,通往各处的道路全部硬化,环境十分清幽宁静。就在这条沟末端的介休、灵石交界处坐落着一座已有千余年的佛教禅林——天圣禅寺,即复修后更名的大佛禅寺。
大佛禅寺广场石雕像组群
大佛禅寺地下出土的石、瓦雕件
天圣禅寺的历史
天圣禅寺具体方位在介休市义棠镇沙木嫣村东南向大佛沟北山坡段。该寺院向阳,占地面积约68亩,为1988年12月15日介休县人民政府颁定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圣禅寺创建年代不详,但是在2009年10月15日复兴天圣禅寺工程全面开工建设施工时,在古寺遗址戏台院内挖掘基础时曾在掘深9米许处发现出土一层砖瓦建筑垃圾,在垃圾中发现并捡出一件瓦质圆形筒状物兽头套,正面视筒状物上部圆形突出状模中压制出的怪兽似猫头图案,左右各有一前爪,但左面的已丢失。筒状物背面较平处阴刻有三行17个汉文字(行书):左一行3字“造砍记”,中行9字“中和四年三月十八日”,右一行5字“九丘杜元傈(燥?)”,很有可能是傈字。这件出土文物上的文字隐藏有很多信息,有待考古研究。但中行9字而言是指瓦制件的烧制时间。查对中国历史年表,中和四年为884年(甲辰),唐朝末年唐僖宗李儇时期。中和四年,介休的“灵溪寺”由绵山柴谷之间迁于兴地村时,唐僖宗李儇曾下诏敕改寺名,赐名“回銮寺”。时隔13年后,即907年(丁卯),唐朝灭亡,后梁太祖朱温称帝。经考究此瓦质兽头套物件为唐朝末年的建筑遗存,这说明至少在当时这里已有了完好或颓废的寺庙建筑了,距今已有1136年的历史。又距现存于该寺大明弘治三年(1490年)《重修天圣禅寺碑记》记载:北宋熙宁三年(1070年)始建弥勒佛阁三檐,名为天圣寺。元朝大德七年(1303年)8月6日地震倒塌,元朝大德九年(1305年)重建。大明景泰二年(1451年)增修基址坊垣、墓址,重建佛阁5间。大明弘治三年(1490年)重建佛殿。由于寺院始建年代和葺修数次,重修重建时间均距今久远,后又经数次战乱,岁月摧残,在上世纪40年代的抗日战争烽火中,这里曾是义棠人民抗击日寇的前沿阵地,抗日游击队伍经常驻扎于寺中。到2008年时已无一处完好建筑存世。进入破旧寺院随处可见断壁残垣,杂草丛中隐现着一些寺院建筑的遗迹轮廓。半个多世纪以来,沉寂于世。
天圣禅寺的复修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大踏步深入,文化建设的号角吹响,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有限公司首任董事长任长生先生,顺应义棠百姓多年来的呼声和心愿,把复原修葺完善千年古刹天圣禅寺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与发展现代化大佛寺工业园区紧密结合、相互衬托,融为一体,共同发展。2008年公司着专人进一步查询走访收集整理天圣禅寺相关的历史资料和历史遗存物件,2009年9月聘请山西省文物技术中心,踏勘测绘设计制定了《山西省介休市大佛禅寺规划及保护维修工程设计说明书》。2009年10月至2012年末聘请了有专业资质的介休市绵山建筑总公司第三分公司、河北省曲阳县石雕工艺建筑公司等单位实施了复修工程施工建设。他们克服了多种困难,经过三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奋斗,到2012年末天圣禅寺保护复原建设工程全部竣工。殿阁庄严,大佛重辉,千年古刹今焕异彩。一座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宏伟壮观的天圣禅寺重新绽放新容,藏于大山深处。
复修后的天圣禅寺是一座很有特色的佛教寺庙。首先是寺院所有建筑除二层戏台、钟鼓楼、天王殿屋顶部分为石木结构外,其余殿宇全部为砌石拱圈窑洞结构,面部砌筑以石雕饰件、木构门窗、匾额、木板楹联。这样建筑稳固耐久,美观大方,既袭前制又可传世千秋。其次是所有殿宇供奉的神佛、佛坛、供桌、香炉、花坛等全部为精美的石雕艺术作品,嗔目竖眉威武雄壮的四大天王,神威远镇万世人杰的圣人关帝及其部下,形态各异、慈眉善目的十八罗汉尊者,婀娜多姿、慈祥可人的观世音菩萨,叱咤风云、腾云播雨的中国神龙殿下等等,件件是尽心雕琢,堪称国宝的石雕艺术精品。尤其是大佛殿内的千年神佛,一尊大型弥勒坐姿石雕像,在寺院创建时石雕神佛的背部仍与后山石体相连,经精工雕琢,然后再砌石筑拱圈,形成遮风避雨的连五式窑洞。虽经岁月的洗礼大佛雕像有所风化剥落,但其体形面部衣带纹饰可以辨出,它既是文物又是传统石雕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当地老百姓称天圣禅寺谓大佛寺,就是冲着这尊石质大佛而来朝拜祈福的。再次是寺内有一股涌清泉水,常年涌水不断,这也是寺院能够长久存世的原因之一,为寺院今后发展绿色养殖、休闲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现公司在这里组织有绿化队,寺院四周满山遍野植满了松柏。
介于群众意愿和多方面原因,经山西介休大佛寺煤业有限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将复修后的天圣禅寺正式更名为大佛禅寺。到2015年末寺院的水暖電已全部接通,寺内各种设置、管理、绿化、美化、文化等方面的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大佛禅寺的建筑布局与设置
复修后的大佛禅寺成两条轴线布局,从东向西即大佛殿区、龙王殿区,中间月门花墙相隔有一处小型花园。
(一)大佛殿区
大佛殿区为大半圆形高台地,台地前周砌条形沙岩石护坝墙,坝内填土夯实找平。护坝墙下部雕有三层莲花须弥座。正前拾级而上,到坝墙顶部筑有石雕栏杆。台面上复土砼砖铺面分为两个高度,前部复筑有天王殿(代山门),其结构为石砌筑窑洞,木结构屋顶,石雕斗拱,琉璃瓦脊,左右筑有钟鼓二楼,一层为石砌筑窑洞转角楼梯,二层为木结构四角灰瓦、琉璃剪边、宝顶、凉亭。后部平面筑有大佛殿、伽蓝殿、罗汉殿、石砌筑窑洞,三殿前檐修筑有木结构殿厦。下面分别述之:
1、天王殿
天王殿为三间砌石拱圈窑洞,屋前面后面有石雕花门窗装饰,石雕作斗拱,歇山式灰瓦、琉璃脊、吻、琉璃剪边木构屋顶。这是一座殿宇又兼作山门的一体建筑。
天王殿四大天王之一:东方持国天王石雕像
大佛殿区周砌条形砂岩石护坝墙
该殿中央佛坛上供奉有大肚弥勒佛,佛座身后站立着韦驮菩萨。殿东西两侧佛坛供奉有四大天王,亦称护世“四天王”,俗称“四大金刚”。四大天王是佛教三十三天王中最初一级,他们手中所持法器,象征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民丰衣足食,国家盛世太平。
天王殿南面山门顶悬挂有木工精镌寺名横匾额“大佛禅寺”,左右两侧悬挂有木板联,书以“救世现慈悲,威名甘在愿王后;為人消苦难,香火常萦大佛前”。天王殿北面里门顶悬挂有木制横匾额:“天王殿”。左右两侧悬挂有木板联,书以:“天王人王平等观,安用五体投地;出世人世随宣过,本可一笑付之。”
钟鼓二楼位于天王殿两侧(东钟西鼓),砌石窑洞顶上筑有木结构四角灰瓦琉璃剪边攒尖宝顶凉亭。亭内悬钟座鼓,大钟高1.5米,下部直径1米,重量1000公斤,青铜材质,由河北曲阳铸铜厂铸造。钟鼓楼檐下悬挂有扇形匾额,东钟书以“致远”,西鼓书以“诚笃”。
2、大佛殿
大佛殿位于天王殿后的中轴线上,是3眼砌石拱圈窑洞,正面装修有木结构歇厦、木结构门窗。
该殿内佛坛上供奉三尊神像:正中为弥勒菩萨大佛,东侧为南无观世音菩萨,西侧为南无大势至菩萨。弥勒菩萨大佛是中国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行的一尊佛。该寺供奉的这尊弥勒菩萨大佛是在千年前创建时依山体本石,经精工细雕凿就的一尊石窟雕像,雕像总高4.4米,厚1.6米,弥勒菩萨为未来佛,在信徒心目中具有崇高地位。
大势至菩萨(弥勒佛的右肋侍者),又称大精进菩萨,简称势至。观世音菩萨(弥勒佛的左肋侍者),又叫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连同弥勒菩萨大佛,这三位佛合称为“西方三圣”。
大佛殿正中前檐歇厦门顶悬挂有横匾额,书以“大佛殿”,檐下正中檐柱上悬挂有木制瓦联,书以“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世人,时人自不识”。东侧檐柱上悬挂木制瓦联,书以“闻世广开天地量,逢人常笑古今春”。西侧檐下悬挂有木制瓦联,书以“高瞻远瞩,见世间多少黎民疾苦;大量宽容,装肚内几幅菩萨心肠”。
大佛殿外檐下左右各设有1.8米高的经幢一座,右面的为四层八角形,用楷、宋、行、草等八种字体雕刻有佛经大明咒“唵嘛呢叭咪畔”六字。左面的为三层八角形,用楷、宋、行、草等八种字体雕刻有“南无观世音菩萨”七字。
3、伽蓝殿
伽蓝殿位于大佛殿东侧,与大佛殿呈一字型排列,为明二暗一的砌石拱圈窑洞。
伽蓝殿实际上是一座关帝庙,殿内供奉的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关羽,两侧肋侍关平、周仓。
东汉末年著名将领关羽大将军追随刘备,与刘备、张飞在桃园结义为兄弟。关羽,五虎上将排名第一位,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谢良人(今山西临猗西南人)。因战乱而逃亡至涿郡,其后与张飞一起追随刘备。以在汜水关前斩华雄,虎牢关前战吕布而闻名天下。官渡之战前被俘,被曹操拜为偏军,封汉寿亭侯,为曹操杀了袁绍名将颜良、文丑。后千里走单骑,骑赤兔马,手提一口青龙偃月刀,过五关斩六将,终于回到刘备身边。后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收降曹操大将于禁,杀庞德,让国医华佗为自己刮骨疗毒,威名远扬。但终因骄傲轻敌,刚愎自用,败走麦城,被孙权所杀,死时58岁。关羽一生重情义,智勇双全,武艺绝伦。不仅受到儒家的崇祀,同时又受到道家、佛家的膜拜,是横贯儒、道、佛三大中国教派的神祗。但儒家的关羽更多体现其本色。
大佛殿区侧视图
关羽身边常有二人随侍,右边是关平,是关羽的长子。而左边仗青龙偃月刀的周仓为关羽贴身护卫。
门额顶悬挂横匾额,书以“伽蓝殿”。殿内关羽雕像后墙上悬挂以横匾额,书以“忠义千秋”。门两侧悬挂有木雕饰平板联,书以“浩气丹心,万古忠诚昭日月;佑民福国,千秋俎豆永山河”。
十八罗汉之一:开心罗汉石雕像
4、罗汉殿
罗汉殿位于大佛殿西侧,与伽蓝殿、大佛殿呈一字形排列,是明二暗一的石砌拱圈窑洞。
罗汉殿内佛坛正中供奉的是自在观音菩萨,两侧为十八罗汉肋侍,他们是:(1)坐鹿罗汉——宾度罗跋奢尊者。(2)欢喜罗汉——诺迦伐蹉尊者。(3)举钵罗汉——迦诺迦伐厘清者尊者。(4)托塔罗汉——苏频陀尊者。(5)静坐罗汉——诺距罗尊者。(6)过江罗汉——跋陀罗尊者。(7)骑象罗汉——迦理迦尊者。(8)笑狮罗汉——伐狮伐阁罗弗多罗尊者。(9)开心罗汉——戌博迦尊者。(10)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11)沉思罗汉——罗喉罗尊者。(12)挖耳罗汉——那迦犀那尊者。(13)布袋罗汉——因竭陀尊者。(14)芭蕉罗汉——伐那婆斯尊者。(15)长眉罗汉——阿氏多尊者。(16)看门罗汉——注荼半托迦尊者。
(17)降龙罗汉——迦叶尊者。(18)伏虎罗汉——君屠钵叹尊者。
自在观音原名水月观音。她一改佛教造像直立或打坐的成规,右腿曲蹲,左脚轻踏荷叶,重心落在左胯,右手微抬微翘,左手为支撑点,无拘无束,自由自在。其姿态出色地突出了观音流畅的线条和优美的身段。人们于是忘却了她本来的名字,亲切地称她自在观音。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他是上座部佛教(小乘)所理想的最高果位。
门额顶悬挂有横匾额,书以“罗汉殿”。门两侧悬挂有木雕饰平板联,联语:“灵山我数阿罗汉,佛海人参大肚森。”
在罗汉殿西侧阶下建有一处小型花园,园内除建有花池,花坛曲径外北上方台地还建有一座长方形木结构四角凉亭,日“涌清泉亭”,亭西侧岩下便是有名的涌清泉池了。
自在观音菩萨石雕像
戲台正面(南面)全景图
(二)龙王殿区
龙王殿区为中国传统轴线对称布局形制,两进院落,由南向北依次排列为戏台兼山门(二层),戏台院东西两侧各建有3间砌石拱圈窑洞,厢房为僧房禅室。院北中央筑有观音胜水池及观世音菩萨石雕像(兼二门的作用)。后院上三级阶后筑有三间砌石窑洞,他们分别为土地殿、龙王殿、窑神殿。这三殿的东西两侧分别置生活活动区域。龙王殿大院西围墙外是一处绿色环抱的塔林墓地,天圣禅寺历代住持僧人的遗骨均安息在这里。下面分述之。
1、戏台
戏台位于花园西侧,戏台一层为砌石拱圈3间窑洞。正中一眼为山门通道,进入戏台大院,两侧两眼为南面封闭、北面设窗、侧面设石拱圈门的耳房。二层为木石结构3间木架灰瓦、琉璃脊、吻、琉璃剪边悬山式屋顶建筑。雕梁画栋,彩绘一新。外挂砌石楼梯设在东西山墙外边,这是一座戏台兼作山门的一体建筑。山门外连同天王殿,山门外是一处平坦的四周植有松柏的寺院广场。
戏台南面正中悬挂有横匾额,书以“随缘放旷”,山门两侧悬挂有木雕平板联,联语书以“崧山大云垂,九如献颂;瀛洲佛雨润,五色呈祥”。戏台正里面悬挂有横匾额,书以“颂德楼”。戏台内中间檐柱上悬挂有木雕瓦联,书以“演悲欢离合,当代岂无前代事;观抑扬褒贬,座中常有剧中人”。
2、滴水观音圣水池
滴水观音雕像及圣水池位于戏台院东西厢房北面、龙王殿前中央位置。
滴水观音菩萨雕像高3米许,手扶玉壶春宝瓶风姿绰约端庄秀美地直立于高大的莲花座上,砌石水池直径8米许,砌石圆形池栏高出地面0.8米,池中来自涌清泉的清水欲溢,而观音菩萨手中半倒悬的宝瓶流水常滴不断,一副滴水成雨抗旱救民的美好形象。
3、龙王殿
龙王殿位于二进后院,坐北朝南,是3眼砌石拱圈窑洞。正面砌石雕花装饰、石屋檐、石斗拱。台基下筑有3处踏道垂带3级砌石阶。正中一眼为龙王殿,西侧一眼为窑神殿,东侧一眼为土地殿。
龙是中国神话中四灵(龙、凤、麒麟、龟)之一。龙王是神话传说中在水里统领水族的王,掌管行云降雨,为人消灭炎旱和烦恼,龙王治水则成为民间普遍的信仰。
龙具备各种高超的本领和优秀的品质美德。以龙为荣、为尊。龙英勇善战,而智慧威严,它能显能隐,能细能巨,能短能长。秋风潜伏深水,春风腾飞苍天,吞云吐雾,呼风唤雨,雷鸣闪电,变化多端,无所不能。它能预见未来,并且象征着地位、富裕与吉祥。龙的神性可以用喜水、好飞、通天、善变、显灵、征瑞、兆祸、示威来概括。
龙王的来源有二:一是印度佛教的传人,二是中国人崇龙心理和尊王心理的交融互渗。龙影响着华夏儿女精神与生活的方方面面,龙是中国的象征,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本殿神坛供奉的龙王爷也是和山体本石相连,精工细雕造就的一尊神佛立像,他不仅很有灵性,而且是一尊完美的艺术珍品。
门额悬挂有横匾额,书以“龙王殿”。门两侧悬挂有木雕平板联,联语:“神德庇三农,统天田以乾象;恩膏流百粤,兴云雨于雩坛”。
龙王殿院中央圣水池及观世音菩萨雕像
4、窑神殿
窑神殿位于龙王殿西侧窑洞,殿内神坛供奉的是窑神爷。
祀窑神的活动是煤矿业历史悠久的山西地区普遍都有的习俗,窑神就是众所周知的春秋时期的老子。因老子是道家始祖,长于炼丹之术。炼丹需火加热,而煤是火之源,所以称老子是煤业祖师,当做窑神爷顶礼膜拜。
矿工及其家属是祈望窑神保佑平安,免遭井下塌方冒顶和瓦斯爆炸、透水等灾难。现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煤矿开采有了机械化现代化的采装运设施设备,井上井下安全工作环环相扣,煤矿工人的安全也有了保障,对窑神爷的祭祀有所淡忘了,但窑神祭拜作为一种民间信仰仍沉淀在人们的心中。
窑神殿门额顶悬挂横匾额,书以“窑神殿”。门两侧悬挂木雕平板联,联语书以“一三五七九,三神賜福贵;二四六八十,四季保平安”。
5、土地殿
土地殿位于龙王殿东侧窑洞,殿内神坛供奉的是土地爷。
土地庙,又称福德庙、伯文庙,为民间供奉土地神的庙宇。
土地神源于远古人们对土地权属的崇拜。土地能出五谷,是人类的衣食父母,因而人们祭祀土地。土地庙作为人们集中祭祀土地神的地方,自然随之兴盛起来。
土地神属于基层的神明,专家学者认为土地公为地方行政神,保护乡里安宁平静。土地载万物,又生养万物,长五谷以养育百姓,此乃中国人所以亲土地而祭祀土地的原因。土地爷有一副慈祥老翁的模样,与人较为亲近,所以人们喜欢向他吐露心声,向他祈愿。
门额顶悬挂横匾额,书以“土地殿”。门两侧悬挂木雕平板联,联语书以“福降白天,恰值新春施大化;职司兹土,能将厚德载群生”。
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天圣禅寺
6、塔林
塔林墓地位于戏台大院及龙王殿院西侧高台地上。
戏台大院西围墙外是一较平坦松柏环绕的塔林台地,它由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十六座砌石墓塔和四座坟墓所组成,它是天圣禅寺历朝历代住持圆寂后的墓葬地,是一处很有特色的景观。从历代住持禅师圆寂后墓志铭传承石录,可以看出天圣禅寺悠久的历史和沧桑的岁月。
塔林南面筑有三层砌石护坝,坝内培植有树。塔林北面山坡前筑有砌石护坝,坝内山坡植满云杉和白皮松。
复修后的大佛禅寺成了义棠地区人民进山朝佛的理想之所,也成就了介休又一处美好的旅游圣地。幽静的大佛禅寺的晨钟暮鼓声久久地回荡在雀鼠峡谷银锭山塬的上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