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灵毓秀广灵城
2020-07-28刘媛
刘媛
明大同镇所辖的广灵城,位于今山西省大同市广灵县。《广灵县志》(人民出版社,1993年11月第一版,下同。)记载,这座城最早修筑于五代后唐同光二年(924年),辽统和十三年(995年)置广灵县,明广灵城即筑于辽城址。此外广灵县境内还有汉平舒县故城、稻地古城遗址。
《三云筹俎考》记载,广灵城洪武十六年(1383年)土夯,万历元年(1573年)砖包,城周长“2里7尺15步,高四丈,内驻知县操守各一员。东至蔚州五十里,西至浑源二百五十里,北至火烧岭十五里,南至灵丘九十里。”“本城系腹里,乃浑、蔚适中之地,邑小民贫,易为收敛,巡檄之卒三百,亦足以守,但六楞山、火烧岭等处借矿盗巢穴,禁戟宜严,时虽安宁,防不可辍耳。”
“六楞山”即今六棱山,位于广灵县北部,山里有汉白玉石林,形成于四亿年前,是由远古时代冰川切割和冰斗风化而成,汉白玉储藏量较为丰富。据千福山明代碑刻载,广灵的汉白玉开采最早从唐朝就开始了,唐武望如意元年(692年)曾征千人在此采石。至今广灵依然有以汉白玉为材质的传统石雕作坊,附近县市各处碑刻、牌楼、塑像、栏杆等石材,多产自广灵县。
从“矿盗巢穴”可以窥见广灵的采矿业在明代依然有一定规模。据《广灵县志》记载,宋代在广灵开采冶炼铜,元代开采冶炼银,今冯庄等地仍有矿洞遗迹。《元史》载,至顺元年(1330年)八月,元文宗得知广灵出产白银,命中书大禧院派人前来,将所产白银全部收归大承天护寺。上世纪末,广灵的煤矿开采也一度较有规模。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明广灵城的城墙大部分被拆除了,《广灵县志》记载只有文庙附近尚有一段遗迹,只留下了“北关村”“南关村”这样的地名。今广灵县城的范围远远超过了明广灵城,人口密集,商业繁华,道路宽展平直。迄今广灵县依然没有铁路,但有高速公路,连通河北省和山西省中部。
关于广灵的明长城,《山西明长城资源调查报告》(文物出版社,2019年1月,第一版)中记载:“广灵县共调查长城墙体1段,长98米;堡28座;单体建筑共15座,包括敌台1座、烽火台14座。”其中明长城墙体“起点位于作疃乡唐山口村南1.3千米处,高程1182米;止点位于唐山口村南1.3千米处,高程1192米。大致呈东西走向。全长98米,其中保存较好的83米、一般15米。”这段长城上有敌台。
广灵涧西堡堡门
清代涧西古堡布局图
除明长城外,广灵的长城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战国长城时期。史学家根据汉代桓宽所著《盐铁论》中提及的“赵结飞狐、句注、孟门,以存陉、代”等论证,在山西省北部应该还有一道战国时期赵肃侯所修的赵长城经过了广灵。《史记·赵世家》载:赵肃侯十七年筑长城。《正义》即说:“赵长城从蔚州(今河北蔚县)北,西至岚州(今山西岚县)北,尽赵界。”《广灵县志》记载,境内长城东由河北省蔚县北口峪(古称“飞狐口”)进入,横贯县境南部山区,从白羊峪头庄梁出境入浑源界,又折北至刘庄南山,全长50余公里。“光绪本《蔚州志》按《史记》载以战国赵肃侯十七年(公元前331年)筑。本县清代县志称汉元光五年(公元前130年)筑。历代不断修葺。”今广灵南部山区有东西走向的大段长城遗址。
除了被列入长城遗址的堡,按照乡土资料记载,广灵县境内还有“寨洞”13处,有焦山寨、加斗寨、土岭寨、任家洞、周家洞等,多修筑在山區里,都是易守难攻之地。广灵长城沿线还修筑庄堡近百座,几乎村村有堡,当地百姓说不少村庄还有古地道。此外还有铺递10处,烟墩烽燧65处。
广灵殷家庄堡“七星连环院”
广灵殷家庄堡古民居
广灵明长城的军堡多衍生出了同名古村落,除了堡墙遗址,村里还多有明清民居。最为典型的如殷家庄堡,现存城门1座、角台2座、马面4座。城门为砖券拱门,门外有照壁、戏台、故道,门洞内车辙依然清晰。城门拱上有石匾,外侧砖雕门额“殷家庄”,落款“大明嘉靖癸卯年创建、大清咸丰甲寅年重修”。堡内有多处明清民居,大条石为基础,木柱梁架,夯土坯砌墙,外面包青砖,灰瓦覆顶,因坚实牢固,虽然多有破败,但大多数依然存在。其中马氏宅院“呈北斗七星状分布,均以二进院和并列东西跨院为主。各院有砖、石、木雕皆俱精美,其取材广泛,玲珑精巧,集人物、花卉、禽兽于一体,并缀以云纹、如意纹等雕饰。马氏宅院按北斗七星状设计为山西之最,布局严谨,建筑考究,规范而有变化,浓缩着丰富的清代民宿底蕴,集中体现了我国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是民俗学、建筑学、工艺美术学的集中展现。(山西省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丛书《大同文物集萃》,三晋出版社,2011年第一版)”这套宅院被当地百姓称为“七星九连环院”,说各宅内部还有地道相连,直通堡外。
广灵迄今还有很多古村落遗留下来,今天看都是“宝藏”,成了当地人民的财富。涧西村依托涧西堡以及堡内古民居,正在开发乡村旅游。有很多村有故事,例如洗马庄村为元朝吏部侍郎庞清故里,传说庞清曾在村前水池洗马。国家眷村有一座坐北朝南的明代碉楼,立面为梯形,通体石砌,当地百姓称之为“望京楼”,传说当地青年娶了皇家女子做了驸马,特意为媳妇建造了遥望京城的高楼。
广灵剪纸
广灵水神堂
广灵水神堂壁画百工图
广灵的民间习俗迄今保留完好。以前每逢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家家都要用平时舍不得吃的白面来捏面人儿,由长辈送给晚辈。将发面做出成双成对的小兔小猪小鱼等各种造型,以红豆等做眼睛嘴巴,用梳子压出各处的装饰花纹。从锅底刮点黑色的炭灰加一点点面团,搞出黑色的头发和眉毛。找一点红纸,用水泡出红色,用来点红嘴唇和眉心的红点儿。比较大一点的是人型的,四肢身体和头都分别捏出来拼在一起,要用高梁杆扎一个托架垫在下面。把面人上锅蒸熟,晾干,可以保存较长时间。做面人儿是家里一年中的大事,家族里巧手的女人们都会施展才艺,而收到面人儿的孩子们则欢呼雀跃,通常舍不得很快全部吃掉,于大多数乡间孩子而言,在粮食匮乏的年代,面人儿是极为珍贵而美味的点心。
广灵有很多传统美食。“广灵五香瓜子”和“广灵豆腐干”远近闻名。“广灵八大碗”是民间传统盛宴才会吃到的珍贵食物,近年已经进入了各酒店。用广灵的“东方亮”小米熬煮出来的小米稀饭有浓郁的小米清甜滋味,表面有一层厚厚的米油,尤其老年人或者女人坐月子时食用,最为滋补。近些年广灵的画眉驴养殖也渐成规模,驴皮是上好的阿胶原材料,驴肉也有多种吃法,颇受欢迎。
在广灵每逢过年,人们还要剪出各种各樣漂亮的窗花,那些图案和手法以及在大街上展示售卖的方式,都是世世代代流传下来的老手艺。“它的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程序是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他们以简单的工具,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在短短几分钟内就能龙飞凤舞地刻制出许多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这样既能使涂上的颜色鲜艳水灵,又能保证剪纸存放较长时间。(《中国文化常识》干春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7年5月)”为了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广灵县城修起了一座“中国广灵剪纸艺术博物馆”。
广灵城乡的宗教类古迹众多。宜兴乡还有圣泉寺石窟,开凿于北魏太和年间。还有直峪琳峰庵石窟、黑鱼洞石窟等,都有遗迹,有的已经复建起了寺庙。最为出名的是县城边的水神堂,坐北朝南,占地7600平方米,建在一座石山上,四周环水,有小拱桥与外面连接,水面遍种荷花,景色颇为秀美。水神堂始建于明嘉靖年问,2006年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要建筑有圣母殿、砖塔、文昌阁、山门、钟鼓楼、老君殿等。圣母殿祀水神九江圣母,清代碑文称壶泉湖为龙母池,旧时每年农历六月十八日,人们在此举办庙会,给圣母献戏,祈求风调雨顺,为一方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