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少年加强劳动教育有了“硬指标”
2020-07-28闻之
闻之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提高劳动教育专业化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对此,全党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
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
《意见》要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要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把握劳动教育基本内涵,明确劳动教育总体目标,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大中小学要设置劳动教育课程,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要确定劳动教育内容要求,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以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为主要内容开展劳动教育。健全劳动素养评价制度,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要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家庭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学校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社会要发挥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要着力提升劳动教育支撑保障能力,多渠道拓展实践场所,多举措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经费投入机制,多方面强化安全保障。《意见》还就切实加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提出要求。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近年来,劳动教育被淡化、弱化,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与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有较大差距。因此,劳动育人功能亟待加强,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尤为重要,而且意义重大。
我们知道,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然而现实当中,劳动育人价值被忽视的情况并不少见。不少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成绩,什么家务都不让孩子干;一些学校的劳动与技术课程经常被占用,有的把劳动当惩罚手段,忽视正确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培养……这样淡化、弱化劳动教育,很容易助长不珍惜劳动成果、只想不劳而获的坏风气,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
人生很多重要财富源于劳动实践
法国哲学家卢梭曾说:“一个小时劳动教育给他的,比终日向他讲述所记住的东西还要多。”事实上,人生很多重要财富的获取不是依靠说教,而是源于劳动实践。所以说,对孩子而言,在劳动实践中,不仅可以掌握一些劳动知识、收获一些生活技能,而且能够培养一种新的生活态度与生活方式;不仅能深刻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而且能够涵养热爱劳动、勤俭节约、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不仅可以磨炼顽强意志、吃苦耐劳精神,而且能够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仅更加自信快乐地面对当下的学习与生活,而且更有能力、更有勇气开启今后的幸福人生。
所以说,学校在积极对学生开展劳动课的教育中,必须发挥目标牵引作用,确保靶向发力。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实施劳动教育应当坚持目标导向,针对不同学段、类型学生特点,设定不同的教育目标。比如,小学低年级要注重围绕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知道人人都要劳动。
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品质和职业意识;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
在对大中小学生开展劳动教育中,应重视发挥各方能动作用,具有形成工作合力的效果。加强劳动教育,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支持。重视家庭的基础作用,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进行劳动,掌握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至2项生活技能。重视学校的主导作用,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不得挤占、挪用劳动实践时间,根据学生身体发育情况,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学生劳动的内在需求和动力,着重引导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系统学习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
大中小学校要高度重视社会的支持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支持学生深入城乡社区、福利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为劳动教育提供必要保障,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孩子成长不能少了劳动教育这门课。上好这门课,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共同重视和努力。學校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应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开设劳动教育课程,精心设计并组织学生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具有吸引力的劳动实践活动,把劳动教育理论化、课程化、生活化。
家庭是劳动教育中必不可缺的重要“基地”,家长要积极地成为孩子劳动教育的参与者和引导者,让劳动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社会应发挥劳动教育大课堂的作用,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满足各级各类学校多样化劳动实践需求,为劳动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今天在孩子心中播下一粒劳动的种子,明天他们收获的将是不一样的人生。可以说,《意见》的出台,为如何办好劳动教育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的方针,接下来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需要做的是切实将《意见》中的各项要求细化为具体举措并落到实处,使劳动教育走上常态化发展的轨道,真正让劳动在每个孩子心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
世人皆知,生产劳动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热爱劳动、尊崇劳动、勤奋劳动,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就是一部辉煌的劳动史。正是一代又一代劳动者辛勤劳动、接力奋斗,才创造了中华民族辉煌的历史,书写了伟大祖国恢弘灿烂的篇章。对于青少年而言,劳动既可树德、亦能增智,既能强体、还可育美,是培养和锻炼人的最好方式,同时也是促进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加强劳动教育,关系到广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关系到国民综合素质的提升,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
但不容忽视的是,当前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劳动教育缺位的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从近年来学校开展的劳动教育来看,一些学校虽然开设了劳动课程,但常常被其他课程占用,课时和教学质量得不到保证;一些学校劳动课的师资缺乏,缺乏劳动课的场地,课程的经费也得不到保障。从家庭劳动教育来看,多数家庭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而很少注重孩子劳动能力的培养,必要的生活劳动技能得不到学习和掌握。从社会角度看,受不劳而获、一夜暴富等思想的影响,体力劳动者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这些,都容易导致广大学生劳动观念淡化,不利于劳动习惯养成,不利于劳动技能的学习和掌握,甚至会让他们养成轻视劳动、鄙视劳动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影响他们健康成长。
无疑,劳动教育与德、智、体、美教育同样重要。因为,劳动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基本的劳动能力、生存能力,还是树立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的重要路径,也是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重要手段。但从现实情况来看,劳动教育缺失相当严重。据调查,在家里经常整理房间、打扫卫生、洗碗的小学生不足三成,学生日均家务劳动时间不足10分钟;在学校以课代劳、以教代劳、以说代劳、以画代劳普遍存在,这并非是“真劳动”,在校外,劳动实践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实际价值非常有限。
当然,造成劳动教育缺失的原因有很多。从家庭角度来说,家长们处处代劳,不给孩子参与劳动的机会,而且只抓孩子学习,劳动教育自然缺失。从学校角度看,只重视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必然会轻视未纳入考核体系的劳动教育。另外,过去教育政策引导也不够全面。有鉴于此,大中小学校今后必须要加强对学生的劳动教育,因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更是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基于此,学校要积极解决好劳动教育中存在的不足,补齐劳动教育的“短板”,促进广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其重要责任是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学习劳动、掌握劳动技能,从而感知劳动,汲取劳动知识,在参与劳动中获取生活技能,在体悟劳动中涵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实现在劳动教育中汲取知识、增强体魄、涵养品质,成为新时代合格劳动者。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新时代的学生们肩负着不一样的时代使命,劳动教育对学生成长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意义深远。以劳动教育锻造新时代合格劳动者,学校、家庭、社会都应切实肩负起责任,教育引导广大学生通过劳动教育,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涵养正确的劳动觀,不断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接班人,成长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的过硬新人。
编辑 赵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