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档案文化 打造知名品牌
2020-07-28贺晓光常万龙
贺晓光 常万龙
2020年6月9日至16日,北京市档案部门围绕“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主题,举办了内容丰富、形式独特的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适应首都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今年的系列活动以线上为主,线上线下相结合,“双线”同向发力。18家国家档案馆、50家市属国有一级企业和120余家市属机关事业单位依托各类网络媒体平台,推出了直播、展览、讲座、专题片、编研成果和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征集成果展示等,生动讲述了北京扶贫攻坚、抗击疫情的感人故事。100多家媒体通过电视、电台、网络、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平台进行了全方位报道,进一步宣传了档案“记录历史、传承文明、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重要价值,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进一步提升了首都档案部门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市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的文化品牌效应正日益显现。
一、落实防控要求,活动安全有序
北京市档案局针对首都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为确保国际档案日活动安全有序高效开展,多次开会研究,与北京市档案馆会商达成了“线上为主、规模适度、狠抓防控、确保安全”的共识,确定了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形式,及时制定组织实施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为系列活动高效率推进、高标准落实奠定了坚实基础。市档案局发出《关于开展2020年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的通知》,要求全市档案部门把牢政治方向、突出活动主题、提高宣传质量、确保安全有序。全市档案部门讲政治、顾大局,认真落实市委对疫情防控工作的统一部署和市档案局的通知要求,坚持首善标准,紧扣主题、精心筹划,突出重点、深挖亮点,严密组织、扎实推进,确保了系列活动安全有序进行并取得良好成效。
二、内容丰富多彩,形式新颖独特
一是围绕主题,双线发力,市区同步推出系列主题展览。全市档案部门围绕“扶贫攻坚、抗击疫情”主题,举办了20多个线上为主的档案展览。市档案馆推出的《档案见证小康路》图片展展示了京郊农村奔小康的生动画卷,记录了首都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的工作中坚持首善标准,充分发挥优势,精准帮扶对口援建地发展经济、教育、卫生等各项事业,在扶贫协作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的生动实践;《档案见证北京》3D网上展馆以北京历史文化、城市发展、生态环境和民生大观为主线,反映北京近百年来的历史变迁、发展成就及未来愿景;《以水为媒协作共赢——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五周年北京—十堰对口协作成果展》通过大量历史档案和照片,回顾了北京和十堰两地对口协作的历程。东城区档案局、档案馆举办的《图说奔小康》展览反映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在物质、精神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再现东城区助力受援地区脱贫攻坚、携手奔小康的生动实践。西城区档案馆举办的《档案见证西城小康路》展览展示西城小康美好生活。朝阳区档案馆举办的《持续推动我区档案事业、服务朝阳高质量发展》展览,梳理了近年来,特别是“十三五”期间全区档案事业在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的贡献。海淀区档案局、档案馆推出的《战疫·海淀档案人在行动》展览,记录了海淀档案人积极投身疫情防控第一线的感人事迹。石景山区档案馆推出的《馆藏!石景山一瞥》展览,通过新旧照片对比,展现石景山区围绕服务保障冬奥、开展环境提升,加快打造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的成果。房山区档案馆推出的《房山区脱低增收典型事迹图文專辑》选取市区派驻第一书记帮扶纪实,讲述脱贫攻坚中的感人故事。通州区档案馆推出的《档案见证美丽乡村建设》《众志成城战胜疫情》展览,展示了10个村庄的发展历程,展现了通州区委、区政府组织全区人民开展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真实情景。顺义区档案馆联合区发改委等相关单位举办的《助力脱贫攻坚战对口帮扶显成效》展览展示对口帮扶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昌平区档案馆推出的线上展览《昌平十年》,精心选取相同视角下的9大类、近百张馆藏照片,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大兴区档案馆举办的《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图片展宣传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展示在医疗、教育、农业农村、环境等各方面取得的丰硕成果。平谷区档案馆推出的《档案见证小康路——线上档案编研成果》展示了平谷区农业农村70年发展成果。怀柔区档案馆展出了疫情防控相关实物档案。延庆区档案局、档案馆举办的《绿色家园美丽永恒》展览,再现了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申办、筹办、举办、持续发展的过程。市规自委、市住建委、市保障性住房中心主办,市城建档案馆承办的《住有所居——构建具有北京特色的租购并举住房体系》专题展描绘了保障房建设助力人民安居乐业、共奔小康的美好图景。市审计局举办的《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审计工作图片档案展》线上展览,回顾了扶贫协作和支援合作审计工作开展情况,激励广大审计干部为脱贫攻坚战取得最终胜利做好服务保障。北汽集团推出的“档案·见证担当”之《档案见证小康路聚焦扶贫决胜期》展览呈现了北汽人投身建设小康社会、扶贫攻坚、共同奔小康的发展成果。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建工集团、北京祥龙集团等单位也围绕主题举办了线上档案展览。
二是适应形势,创新手段,首次开展跨馆联合网上直播。6月9日上午,北京市档案馆与陕西、天津、福建、湖北、四川、宁夏6省区市档案馆隔空接力,联合举办“档案记忆”直播活动,通过讲述档案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唤醒历史记忆,“云直播”带领观众揭开档案的神秘面纱,见证历史变迁。各馆纷纷亮出“镇馆之宝”,北京市档案馆展示了20多张反映北京城区变迁的馆藏地图、2008年北京奥运徽宝和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京张路工撮影》,其他省区市档案馆各自介绍了反映本馆特色的珍贵档案,如清代四川巴县民俗档案、宁夏活化石洪广营印章等,共同为广大观众奉献了一场精彩纷呈的档案文化盛宴。门头沟区档案馆联合区融媒体中心推出“走进档案馆”网络直播,向网友详细介绍档案馆情况,引领市民云上观展,探寻档案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三是践行宗旨,整合资源,依法开放档案推出便民措施。全市17家国家综合档案馆统一向社会开放档案14万多件,其中市档案馆开放1.8万多件档案文件级目录,涉及北京市水产局、北京市第一商业局、北京京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共北京市委党史研究室、北京城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和北京印刷学院等6家单位,这些档案大部分形成于1949年至1995年,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北京社会发展变迁的历史轨迹,是了解、研究北京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史的珍贵材料。此外,继1996年开放部分馆藏资料后,市档案馆今年再次向社会开放馆藏资料1万余册,主要是各领域的史料丛书、大事记、年鉴、史学研究专著等。16个区档案馆共开放档案2857卷12.6万件,年代主要集中在1983年至1989年。其中,密云和朝阳区档案馆开放数量均在2万件以上。
市档案局、市档案馆组织全市17家国家综合档案馆,依托北京数字档案馆跨馆利用系统,在6月9日国际档案日当天正式推出“跨馆查档、便民服务”。利用者持有效身份证件可到就近的档案馆申请并调取本人在全市任意一家档案馆保存的婚姻登记档案信息,实现了“让数据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的目标。西城、海淀、昌平等区档案馆当天就迎来了第一批利用者,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
四是紧贴实际,注重实效,积极开展活动营造节日氛围。市档案馆邀请北京史研究会会长李建平研究员作了题为《魅力北京中轴线》网上学术讲座,开展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档案征集成果展示及评选活动,展示《民国时期北京(平)金融档案史料选编》《五四运动档案史料选编》《档案中的北京交通变迁》《人文西山》等近30期(辑)编研成果。推出《光阴的修复者》《档案的新生》两部专题片,展现在老照片修复和档案仿真复制方面精湛的技术水平、先进的设备设施和良好的工作环境,弘扬档案工作者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精神。丰台区档案局、档案馆向全区各立档单位发放《档案见证丰台发展70年》等档案编研材料以及宣传手册、宣传海报。密云区档案馆以“弘扬水库精神决胜全面小康”为题组织宣讲活动。
此外,全市档案部门还积极开展国际档案日主题征文活动,推出档案征集、档案题材微电影展映、家庭建档知识讲座、赠阅档案编研成果、制作发布档案馆文创新产品表情包、开展线上档案知识问答等活动,进一步扩大了北京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三、加大宣传力度,打造文化品牌
全市档案部门积极拓宽宣传渠道,创新宣传形式,以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为契机加大档案宣传力度。市档案局、市档案馆联合制作档案宣传海报5000份,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和市、区属机关企事业单位及部分社区广泛张贴,形成联动宣传的规模效应;联合召开媒体通气会,通报筹备情况和活动内容,为活动进行充分预热。北京电视台、北京新闻广播电台、北京城市广播电台、北京文艺广播电台、《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劳动午报》《中国档案报》和《中国档案》杂志社、腾讯大燕网、千龙网等10多家媒体参会。市档案局在《学习强国》APP上推出“国际档案日”专项答题,普及档案法律法规知识,增强全社会档案法治意识,收效明显。市档案馆首次将网站与移动应用充分结合,首次在手机移动端和PC端同时推出网上展览,首次以视频方式集中宣传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
特别是在7省区市档案馆国际档案日网上联动直播活动中,市档案馆邀请专业团队参与整体设计,倾力将5分钟宣传视频和15分钟现场直播打造成档案宣传的靓丽“新名片”。通过人民網、人民视频、人民日报客户端、央视新闻移动网、央视频、新华社现场云等20多家新媒体平台同步直播,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向海外直播,《中国档案报》《北京日报》《北京青年报》《新京报》《首都之窗》和《中国档案》杂志社、北京电视台、北京城市广播电台及千龙网等100多家主流媒体,“今日头条”“抖音”等新媒体,《北京档案》杂志、北京市档案信息网、“北京市档案馆”微信公众号等媒体平台都对活动进行了全方位、多视角、高密度的宣传报道,各类报道稿件200多篇。据统计,联动直播播出不到8小时,观看人数达1000万。《学习强国》平台推送的《七大档案馆联手亮宝14万件档案解密京城前尘往事》的阅读量达49万多次,新浪微博“七大档案馆直播亮宝”话题的阅读量达838万次。宣传效果进一步显现,首都档案部门的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的文化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四、勇于担当奉献,展现兰台风采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市档案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市委的统一部署和有关要求,闻令而动、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敢于胜利,迅速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坚决打赢首都疫情防控阻击战。同时,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业务建设,科学统筹、合理安排,确保疫情期间档案业务工作正常开展。特别是在首都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筹备、举办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的过程中,全市档案部门紧紧围绕主题,精心策划设计,遴选活动内容,倾心打造精品,力求彰显时代特点、北京特色;坚持从观众视角出发,巧妙设计环节,创新展示形式,让档案工作和馆藏珍品以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形式贴近观众,体现趣味性、群众性、创新性,增强吸引力、传播力、影响力。全市档案工作者不讲条件、不怕困难,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夜以继日、加班加点,涌现出一大批拼搏奋斗、无私奉献的先进典型,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档案人的初心使命,体现了档案人的责任担当,展现了新时代首都档案人的精神风貌。
尽管受疫情影响,我市今年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未能开展国际学术交流,线下活动数量也严格受限,但从总体上看,无论是线上参与人数还是社会关注度均创历史新高,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同时,全市各级档案部门的亮点挖掘能力、对外宣传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今后,我们将继续深挖馆藏资源、创新展示手段、加强联动宣传,继续讲好中国故事、北京故事,不断增强我市国际档案日系列活动的吸引力,扩大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倾力将其打造成具有新时代首都特色的档案文化知名品牌。
作者单位:1.北京市档案局
2.北京市档案馆